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腰肌勞損和腰椎間盤突出的區別!

首先向大家介紹一下什麼是腰肌勞損和腰椎間盤突出症。

腰肌勞損

又稱功能性腰痛、慢性下腰損傷、腰臀肌筋膜炎等,實為腰部肌肉及其附著點筋膜或骨膜的慢性損傷性炎症,是腰痛的常見原因之一,主要癥狀是腰或腰骶部脹痛、酸痛,反覆發作,疼痛可隨氣候變化或勞累程度而變化,如日間勞累加重,休息後可減輕時輕時重,為臨床常見病,多發病,發病因素較多。其日積月累,可使肌纖維變性,甚而少量撕裂,形成瘢痕、纖維索條或粘連,遺留長期慢性腰背痛。

腰椎間盤突出

是由於多種原因引起的纖維環破裂及髓核突出,經影像學CT或核磁共振所證實,一般癥狀較輕或沒有癥狀。「腰椎間盤突出症」是突出的髓核或破裂的纖維環壓迫神經根和馬尾神經而出現的以腰腿痛,坐骨神經痛為主的一系列臨床綜合征。

如何鑒別腰肌勞損和腰椎間盤突出症?

腰肌勞損和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患者都可出現腰背酸痛、渾身無力等癥狀,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當然兩者也有不同之處,區分起來並不難。

1、有無腿痛

腰椎間盤突出多發生於腰4-腰5和腰5-骶1椎間隙,而坐骨神經來自腰4、腰5和骶1-3神經根,故腰椎間盤突出患者多有坐骨神經痛。部分患者的疼從臀部開始,逐漸發射至大腿後外側、小腿外側、足背及足底外側;腰肌勞損患者主要癥狀為腰或腰骶部疼痛,多為酸痛或脹痛,極少有腿痛。區分兩者時,首先要看患者是否有腿痛。

2、壓痛點位置不同

部分腰椎間盤突出患者的棘突或棘間隙有壓痛,壓痛點主要位於棘突旁,距離中線1.5~3cm處,即背部中間。壓痛時,可出現沿神經根走行的下肢放射痛;腰肌勞損患者通常腰椎棘突間無壓痛,而腰背肌局部有壓痛,即壓痛點位於遠離背部中線的腰背部兩邊的肌肉;腰椎間盤突出的壓痛點位於背部中央,而腰肌勞損的壓痛點位於腰背部兩邊的肌肉。

3、疼痛感不同

腰椎間盤突出的疼痛感常表現為隱隱作痛;腰肌勞損則是酸脹性疼痛,甚至是劇烈疼痛。

4、直腿抬高試驗

此試驗受牽拉最大的是腰5神經根,其次是腰4神經根。當抬高角度超過60度時,腰5神經根所受拉力達到最大程度,並足以使之在椎管內向下移動。由於腰5、腰4神經根受到的牽拉力較大,故腰5~骶1、腰4~5椎間盤突出的患者,直腿抬高試驗多為陽性。而腰肌勞損患者一般此試驗為陰性。

介紹一個食療偏方,多吃有好處,飲食調理也是很重要的

鵪鶉枸杞杜仲湯

鵪鶉1隻,去毛及內臟,加枸杞30g,杜仲15g,加水共煎,去藥渣,食肉飲湯。每日1次,連服5-7天,間斷服用。

食療能夠起到一定作用,效果比較慢些,如果再用一些藥物輔助的話效果會更好。食療能夠起到一定作用,效果比較慢些,其中中醫療法中的丸、散、膏、丹、湯,中的膏貼可通過毛孔 透皮吸收,集中藥力直達病灶,以達到通經走絡、開結行滯、化瘀消腫、活血通乳的功效。中藥外貼地升龍,膏貼已有百餘年的歷史,活血化瘀、溫化濕寒,手機掏一下,要注意休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