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彎腰洗臉、打噴嚏或咳嗽也會引發腰椎病?!

腰痹是因外傷、勞損或寒濕侵襲腰部所致。以腰部長期疼痛,彎腰、受寒或勞累加重,或活動受限為主要表現的肢體痹病類疾病。常見於西醫學所指的腰肌勞損、腰椎骨質增生、腰椎間盤突出等。本病好發於20~40歲青壯年,男性多於女性。多數患者因腰扭傷或勞累而發病,少數可無明顯外傷史。

腰椎是什麼樣?

兩個椎體之間由椎間盤相連,構成脊椎骨的負重關節,為脊柱活動的樞組。每個椎間盤由纖維環、髓核、軟骨板三部分組成。纖維環位於椎間盤的外周,為纖維軟骨組織構成,它的前部緊密地附著於堅強的前縱韌帶,後部最薄弱,較疏鬆地附著於薄弱的後縱韌帶。髓核位於纖維環之內,富有彈性的乳白色透明膠狀體。髓核組織在幼年時呈半液體狀態或膠凍樣,隨著年齡增長,其水分逐漸減少,纖維細胞、軟骨細胞和無定型物質逐漸增加,以後髓核變成顆粒狀和脆弱易碎的退行性組織。軟骨板位於上、下面,為透明軟骨構成。腰椎間盤具有很大的彈性,起著穩定脊柱、緩衝震蕩等作用。腰前屈時椎間盤前方承重,髓核後移;腰後伸時椎間盤後方負重,髓核前移。

隨著年齡的增長,椎間盤不斷遭受脊柱縱軸的擠壓力、牽拉力和扭轉力等外力作用,不斷發生退行性變,髓核含水量逐漸新減少,而失去彈性,繼之使推間隙變周圍初帶鬆弛,或產生裂隙,形成腰椎間盤突出的內因;急性或慢性損傷是發生腰椎間盤突出的外因,當腰椎間盤突然或連續受到不平衡外力作用時,如彎腰提取重物時,或長時間彎腰後猛然伸腰,使椎間盤後部壓力增加,甚至由於腰部的輕微扭動,如彎腰洗臉時、打噴嚏或咳嗽後,發生纖維環破裂、髓核向後側或後外側突出。

由於椎間盤退變是發病的重要內在因素,少數患者可無明顯外傷史,只有受涼史而發病,多為纖維環過於薄弱,肝腎功能失調,風寒濕邪乘虛而入,腰部著涼後,引起腰肌痙攣,促使已有退行性變的椎間盤突出。

辯清發病緣由?


腰椎間盤突出的好發部位:下腰部,其中以腰4、5椎間盤發病率最高,腰5骶1次之。

腰痛:纖維環破裂時,突出的髓核壓迫或擠壓硬脊膜及神經根,是造成腰腿痛的根本原因。若未壓迫神經根時,只有後縱韌帶受刺激

腿痛:突破後縱韌帶而壓迫神經根。

坐骨神經痛:由腰4、5和低1、2、3五條神經根的前支組成,故腰4、5和腰5骶1的椎間盤突出,引起下肢坐骨神經痛。初起神經根受到激惹,出現該神經支配區的放射痛、感覺過敏、腱反射亢進等徵象,日久突出的椎間盤與神經根、硬膜發生粘連,長期壓迫神經根,導致部分神經功能障礙,故除了反射痛外,尚有支配區放射痛、感覺減退、腱反射減弱甚至消失等現象。

中醫認為由於長期彎腰工作,或工作姿勢不正,或久病年老,房勞損傷,以致腎虛腰部不健,經氣不利,氣血運行不暢,再加坐臥濕地、涉水目雨、身勞汗出,寒濕或濕熱之邪侵襲,邪氣留滯腰部,阻痹經氣,以致腰部經常疼痛,形成腰痹。

腰痛和下肢坐骨神經放射痛。腰腿疼痛可因咳嗽、打噴嚏、用力排便等腹腔內壓升高時加劇,步行、彎腰、伸膝起坐等牽拉神經根的動作也使疼痛加劇,腰前屈活動受限,屈髖屈膝、臥床休息可使疼痛減輕。重者臥床不起,翻身極感困難。病程較長者,其下肢放射痛部位感覺麻木、冷感、無力。中央型突出造成馬尾神經壓迫癥狀為會陰部麻木、刺痛、二便功能障礙,陽痿或雙下肢不全癱瘓。少數病例的起始癥狀是腿痛,而腰痛不甚明顯。

治療原則:益腎通絡,活血止痛,散寒除痹。

取穴主穴:局部、養老、腎俞、夾脊穴、腰陽關、懸鐘、崑崙、太溪、水泉。

隨證加減:瘀滯明顯,可取委中放血

方法:局部火針,余穴毫針刺,得氣為度,留針30分鐘

部分患者會在受壓神經支配的軀體部分出現感覺障礙、肌肉委縮,甚者會出現下肢癱瘓等。雖然病程較長,預後良好。

中藥參考:舒筋活血湯

川芎1.8g,當歸(酒洗)3.6g,白芍(酒洗)6.5g,生地黃(酒洗)3.6g,羌活1.8g,白茯苓(去皮)2.1g,蒼朮(米泔浸炒)3g,桃仁(炒)3g,牛膝(酒炒)6g,漢防己1.8g,陳皮(去苗)3g,白芷1.8g,龍膽草(酒洗)2.4g,威靈仙(酒洗)3g,防風1.8g,甘草(炙)1.2g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天2次,每日1劑。


預防與調護

急性期應嚴格臥硬板床3周,手法治療後亦應臥床體息,使損傷組織修復。疼痛減輕後,應注意加強鍛煉腰背肌,以鞏固療效。久坐、久站時可佩戴腰圍保護腰部,避免腰部過度彎曲或勞累或受風寒。彎腰搬物姿勢要正確,避免腰部扭傷。忌酸冷,禁食碳酸飲料。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