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只有順四時,善養生,才能「生氣不竭」

播放GIF

上周我們複習了【上古天真論】,今天,我們主要複習【四季調神大論】

【四季調神大論】複習來自紅杏林學院00:0010:46

【四季調神大論】合【河圖】夏季,和合「長cang「字,以心火主神、論述四季調神養心的要點,結合上一章間接提出四季調神、情志大葯的重要作用。

1、本章重點是銜接《上古天真論》生養之道,進一步描述無葯元痊

立論重點是人如何和合四時節氣,和合天地自然陰陽道理,調神養心的保健生養大道。

本章以一年四季陰陽與人身整體論,為以後章節鋪墊陰陽醫用的道理,奠定基礎。如何四季調神?《上古天真論》已經告知了。心主神,本章合河圖數二,火生之數。

2、拜讀本章可以理解到,人和合大小四時節令,養生、養長、養收、養藏四個時序要義和過程,小四時是循環無端的,因而構成的保健生養要義,這是我們今日所說「養生」的本質含義。

養生必須發展到養長,養長必須發展為養收,養收必須發展為養藏cang。藏cang是為了再繼續生、長、收、藏,循環無端,關係明晰。「反順為逆,是為內格。」

3、今日之人,不注重「謹合五味」,僅注重養生,忘卻養長、養收、養藏之道。

很多實例證明:僅注重養生,迷信於服用「保健品」,往往多害無益,甚至損害自身固有的保健機能。隻生不長,大害!

我的感悟實戰就是父母和家族朋友範圍,以自然養生而不是選擇所謂「保健品」。這是我年近九十歲父母原來有各種疾病的身體,今日康健的原因之一。

我們每天的飲食就是「神農本草」的上品葯,這些上品葯,不偏不倚,五色不偏、五味以淡為要、五性以和為好,遠遠勝過一切「保健品」。

人之生養,無過無不及。人之生病,必有過或有不及。迷信「保健品」養生,和秦始皇追求「仙藥」有多大區別呢?

4、「治未病」,重點是一個人要有防患意識,和合天地自然,一切無過、無不及,為要,為道。

實戰感悟有兩點:

① 治病於萌芽或未生病時期;

② 依據五行生剋關係,調治未病臟腑,治癒有病臟腑,特別重症或疑難雜症,至關重要。

5、本章四季養生,每季大約3個月。為何沒有長夏養脾胃?

「脾土治中央,常以四時養五臟。」見《太陰陽明論》。

「脾土治中央(天論)」,是河圖五行中央土化生十天乾的天運道理論。「常以四時養五臟(地論)」是河圖落地四季土,散於四方的化合十二地支的一年四季節令變化的地氣道理論。

脾胃四季皆需養護,同時脾胃供給五臟營養。其大要是:謹合五味!無過無不及

6、長夏的概念。長夏五行屬土,自然界四季變化自然發生在大地上。陽光照射密度決定了春夏秋冬,因此地球上南北半球季節相反。

有長夏,是在天五行論,是四時相勝的自然規律,古人有把一年四季的夏季最後一個月定義為長夏,這是一個概念規律。

四季是個大概規律,是「揆kuí 度duó」的體現,而「奇恆」論,每年的四季的時間都不是絕對的,依據每年的「五運六氣」都也有一定變化和規律。「五運六氣」是古人預測和應用天地自然變化的推演工具。

沒有長夏,在地四季論,24節氣,每個季節6個節氣,每季節大約3個月和合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春季正月建於。春季寅卯辰,夏季巳午未,秋季申酉戌,冬季亥子醜。四季十二節氣末都是

所以有「脾土治中央,常以四時養四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獨主於時也。」

有長夏五行和沒有長夏四季,是從兩個截然不同的角度說明五髒的關聯生養道理。是全面的論述。不是一個平台,不存在矛盾。

尋名師 學技術

調體質 治未病

找我們準沒錯!

紅杏林學院教你學中醫

官方熱線:4008013828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