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冬天養腎,做到早睡晚起防凍的準備

循天時之變,一年四季,自然規律表現為春溫、夏熱、秋涼、冬寒的氣候變化,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發展規律。從中醫學傳統的理論來看,季節不同,對人體各方面的影響也明顯不同。四季養生強調人必須遵循天時變化,調養精神、飲食與起居,來適應四時的變化,達到保養精神和元氣、避免病邪侵害、健康長壽的目的。

立冬養生起居晨練要趕晚,冬季要補腎藏精,養精蓄銳,最好是等到太陽出來以後再起床活動。起居作息要注意不可擾動陽氣,應當早睡晚起。

《黃帝內經》中說「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又雲:「逆冬氣,則少陰不藏,腎氣獨沉。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意思是冬天不藏,寒氣進入體內,直接就把腎給傷到了。

腎傷了會怎樣?腎藏精,腎受了寒就藏不住精了,精就會漏掉,於是出現遺精、遺尿等問題。腎精還主生殖發育,腎精不足就會導致不孕不育、未老先衰、牙齒脫落和健忘恍惚。所以《黃帝內經》主張冬天要「早臥晚起,必待日光」,意思是早睡晚起——太陽出來再起床,盡量避免受到冬天夜裡和早上寒涼之氣的侵襲。

中醫認為,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而衣著的過少室溫過低即易感冒又耗陽氣。反之,衣著過多過厚,室溫過高則陽氣不得潛藏,寒邪易於侵入,人體將會失去新陳代謝的活力。所以,立冬後的起居調養切記「養藏」,尤其要護好以下5個關鍵部位。

分別是腳(腳是陰經的開頭,是陰氣最重的地方,所以腳部比其他部位更容易受寒。)頸(頸部受涼,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癥狀的感冒,向上則會導致頸部血管收縮,不利於腦部供血。)、肩(一般受涼後,你會痛的抬不起胳膊,大部分人應該都體會過。)、膝(什麼老寒腿關節炎啊,就不用說了,太多的事實。)和腹部(對於胃不怎麼好的,就注意點吧,胃寒真的讓人十分痛苦。)

歡迎關注微眾號:養的都是啥生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