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五大行資產總規模超97兆 日賺26億盈利能力下滑

  五大行資產總規模超97兆,日賺26億盈利能力下滑

  宋易康

  截至3月29日,五大行2017年年報全部出爐。第一財經記者梳理發現,去年五大行淨利潤總和達9668億元,平均日賺26.48億。

  其中,工行淨利潤穩居榜首,建行淨利潤增速最快。去年工行實現淨利潤2875億元,淨利潤增速3%;建行實現淨利潤2436億元,淨利潤增速達4.83%。農行、中行、建行、交行四家大行的淨利潤增速超過4%。

  一直困擾銀行業的息差收窄問題,終於在2017年末得到緩解。與此同時,去年五大行淨利潤保持高增長勢頭,但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標ROA與ROE卻均出現下滑。

  與部分股份製銀行采取主動縮表的態勢不同,去年,五大行的資產規模均保持5%以上的高增長。其中,交通銀行資產規模站上9兆元大關;資產規模最大的“宇宙行”工商銀行,資產規模繼續保持8.1%的高增長,增量居五大行之首。農行、中行與交行資產規模均保持7%以上增長。只有建行資產規模增長較慢,增長5.54%。

  四家大行撥備反轉上升,一家下降

  在銀行業,撥備計提是商業銀行利潤的“調節器”,銀行減少計提撥備,可以降低成本,從而釋放利潤。去年,監管放鬆標準後,大行將如何利用監管自由度計提撥備,成為本次上市銀行業績發布上的最大看點。

  今年2月28日,銀監會下發《關於調整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監管要求的通知》,下調撥備監管標準。撥備覆蓋率監管要求由150%調整為120%~150%,貸款撥備率(撥貸比)監管要求由2.5%調整為1.5%~2.5%。

  “一行一策”是此次撥備監管指標調整的最大彈性所在,監管按照“貸款分類準確性”、“處置不良貸款主動性”,以及“資本充足率“三個主要指標考核銀行,對應不同撥備計提標準。

  根據第一財經記者測算,五大行均可以在原有基礎上少計提撥備,從而加大不良資產處置力度,或用以節省成本。不過,五大行年報顯示,僅中行一家撥備覆蓋率與撥貸比兩項指標出現“雙降”,其他四家大行都選擇大幅計提撥備。

  中行年報顯示,去年該行撥備覆蓋率159.18%,同比下降3.64個百分點;撥貸比則為2.77%,下降0.1個百分點。

  其他四大行中,建行撥備覆蓋率反轉上升幅度最大,同比大增20.72個百分點;工行緊隨其後,撥備覆蓋率提升17.38個百分點。

  目前五大行中,農行撥備覆蓋率最高,達到208.37%,同比上年上升了7.6個百分點。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農行撥貸比指標為3.77%,同比下降0.35個百分點。根據銀監會《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管理辦法》,撥備覆蓋率與撥貸比二者較高者為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的監管標準。

  3月27日工行業績發布會上,工行董事長易會滿在回答第一財經記者關於撥備的提問時表示:“去年工行不良貸款絕對額上升不多,並且盈利較穩定,按照審慎性原則,撥備提取較高。依據新的會計準則,撥備覆蓋率按新口徑已經到了169%,風險抵禦能力比較強。”

  “銀行選擇多計提撥備,可以為以後年份做好儲備,是未雨綢繆的做法。”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外,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所長陳衛東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銀行資產品質好轉,銀行也可能選擇主動多計提撥備,這就造成了監管雖然放低標準,但上市銀行撥備卻反轉上升的局面。

  建行首席財務官許一鳴在該行業績發布會上稱:“去年建行撥備大幅度增長,而且撥備的增長快於盈利的增長,這樣可以應對未來不可預期的、新的風險波動。”

  在資產品質方面,五家大行不良率均呈現下降態勢。其中農行不良率最高,為1.81%,但同比大幅下降了0.56個百分點,在五大行中降幅最大;中行不良率1.45%,五大行中最低,同比下降0.01個百分點。

  息差回升,盈利能力下滑

  一直困擾銀行業的息差收窄問題,終於在2017年末得到緩解。

  五大行年報顯示,去年工、農、中、建四家大行淨息差均呈現反轉局面,最高的工行隻微增了0.06個百分點,中行與建行微增0.01個百分點,農行增長0.03個百分點。

  對於淨息差增長,中行副行長張青松在業績發布會上稱,2017年中行的淨息差比上年提高0.01個百分點,但考慮營改增,其實提高了0.05個百分點。

  他解釋稱,淨息差的改善得益於外部環境變化,包括美元加息,大量美元計價資產收益改善增長。而境內人民幣市場利率上升,不斷推升貸款利率,也改善了淨息差。

  不過,交行年報顯示,該行去年淨息差繼續收窄,淨利差和淨利息收益率分別為1.44%和1.58% ,同比分別下降31個和30個基點。

  截至2017年末,五大行中,工行、農行、建行淨息差均在2%以上,中行淨息差1.84%,交行則為1.58%,五大行中最低。

  然而,前景不容樂觀。“今年前兩個月,銀行業存款整體同比大比例下滑,激烈競爭將帶來存款成本上升。”張青松稱,中行將加強內部管理,盡可能讓有效資產實現高收益。

  此外,第一財經記者發現,雖然去年五大行淨利潤保持高增長勢頭,但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標——平均總資產回報率(ROA)與淨資產收益率(ROE)卻均出現下滑。

  五大行中,工行保持了最高的ROA,達到1.14%;建行緊隨其後,去年末ROA為1.13%;農行、中行與交行的ROA水準均不足1%。

  其中,工行去年ROE降幅最大,同比下降0.89個百分點。此外交行ROE水準也下降了0.74個百分點,降幅在五大行中第二。

  儘管如此,工行行長谷澍在業績發布會上解釋稱,14.35%的ROE水準好於全球銀行同業的10%。此外,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會受到利潤和資本的影響,工行是全球盈利能力較強的銀行,每年通過利潤補充資本的金額在全球最多,反映了工行資本實力的增長。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近日發布的《二季度經濟金融展望報告》也顯示出銀行淨利潤增速回升、盈利能力指標有所下滑的共性。該《報告》顯示,2017年,商業銀行ROA、ROE分別為0.92%和12.56%,較2016年分別下降了0.06個和0.82個百分點。

  系統重要性銀行忙補資本

  隨著去年銀監會對銀行業市場進行重點整治,銀行同業、理財、表外等影子銀行亂象收斂,但資本壓力凸顯。

  五家大行年報顯示,去年資本充足率均滿足監管最低要求,但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與一級資本充足率已經呈現出“增減不一”的態勢。此外,資本充足率方面,除中行下降外,四大行均出現增長。

  中行2017年年報顯示,該行去年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11.15%,下降0.22個百分點;一級資本充足率12.02%,同比下降0.26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14.19%,比上年下降了0.09個百分點。

  五大行中,建行資本充足率最高,達到15.5%;農行資本充足率最低,為13.74%。

  “建行保持了很好的資本充足率水準,去年建行是大行中資本工具使用最少的銀行,卻保持了資本充足率很高的水準,體現了建行在資本管理和資本運營方面的有效性。”許一鳴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

  近期,監管對於銀行補充資本的檔案接連下發,3月12日,銀監會、人民銀行、證監會、保監會和國家外匯局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支持商業銀行資本工具創新的意見》,支持銀行補充資本工具創新。

  此前,2月27日,央行已就規範銀行業金融機構發行資本補充債券發布2018年公告第3號,由此打開了新型資本補充工具的閘門——資本補充債券。

  年報顯示,截至2017年末,農行核心一級資本10.63%,在五家大行中處於最低水準,同比上年增長了0.25個百分點。

  早前3月12日,農行公布近千億元定增計劃,扣除相關發行費用後將全部用於補充核心一級資本。農行行長趙歡在業績發布會上詳解了該行的資本補充計劃,稱一是由於歷史的原因,農行的核心資本充足率比其他三大行要低一些;其次,農行現在的資本充足率雖然符合監管的要求,但資本緩衝的太空不夠大,尤其是G20提出銀行關於總損失吸收能力(即系統重要性銀行吸收損失的總體能力)的要求,農行還有一定的差距。

責任編輯:白仲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