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面肌痙攣反覆發作,打過肉毒素還能手術治好嗎?


面肌痙攣又稱面肌抽搐,是一種臨床常見的面部神經功能障礙性疾病,癥狀表現在面部,而病因往往在顱內。主要表現為患者一側面部不自主地陣發性抽搐。抽搐通常不規則、程度不等,可因疲倦、精神緊張、寒冷刺激、及日常生活中的動作等而誘發或加重。該病呈慢性進行性發展,一般不自發緩解,部分患者在晚期出現患側面肌癱瘓和萎縮,抽搐也會停止。

由於多數面肌痙攣患者的初期癥狀為眼皮跳動,日常出現幾次眼皮跳很正常,但多次反覆出現眼皮跳就要引起注意,可能是面肌痙攣的先兆。也有些人在多次出現眼皮跳後以為是眼睛疾病,到醫院眼科就醫檢查,卻沒發現病因。也有些患者不去大醫院檢查,自己到藥店或附近的小診所買葯吃,也有的認為面部受了風寒,找中醫按摩或針灸,吃了很多葯、花了很多錢,結果無效,還是沒治好。也有的在地方醫院診斷為面肌痙攣,服用藥物治療無效後轉向民間偏方,也有的在美容院做面膜、局部肉毒素注射治療,結果沒治好還帶來麻煩事——面癱。有的因治療方法不當,造成面神經不同程度損傷,引發永久性面癱,後悔莫及。

忍受了多年面肌痙攣發作,一朝手術治好心裡無比激動

今年春節假期過後,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神經外科中心主任陳國強教授一上班就接診了多位患者,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等患者絡繹不絕,網上問診的更多,即便在放假期間,網上問診的患者也接連不斷,陳教授都一一給了解答回復,有的諮詢後直接預約了專家門診。其中一位外地面肌痙攣患者網上問診後就預約了2019年2月11日的門診號,當日患者在家人的陪同下乘高鐵來到北京,按照路線圖找到醫院,經陳教授檢查後確診為原發性面肌痙攣,建議手術治療。隨即辦理了住院,術前評估患者的身體狀況達到手術要求,陳國強教授、王曉松副主任等醫生為患者行顯微血管減壓術,術後經過抗感染治療和神經功能恢復治療,患者眼睛不跳了,也能正常看清了,嘴角不跳了,用牙使勁咀嚼硬質食物也沒再像以前一樣引起發作。心裡非常高興,2019年2月20日陳教授早晨查床後認為患者各項體征正常,可以出院回家了。

患者在出院這天給陳教授寫了《感謝信》,信中說:「非常感謝陳國強教授、王曉松主任及住院醫生、護士,他們用精湛醫術、細心服務治療了好我多年的面子病,吃藥、按摩、拔罐、扎針等都試過,治了多年沒好,手術一下就好了,真不知道說什麼來表示感謝。今天出院,王曉松醫生還叮囑我說目前還在恢復期,要繼續服藥,生活上注意避免一些刺激因素等,謝謝您們!」

面肌痙攣類型不同,病因也不同

臨床上,面肌痙攣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原發性面肌痙攣,一種是繼發性面肌痙攣,不同的類型產生的病因不同。原發性面肌痙攣患者佔該病發病人數的99%以上,病因為面神經根在出橋腦段(面神經從腦乾發出的一段)受到走行異常的血管壓迫,引起面神經損傷,出現脫髓鞘變,造成神經纖維之間電流「短路」,引發麵部肌肉抽動。通常的檢查找不到明確的引發疾病。

繼發性面肌痙攣指通過檢查能夠發現存在明確誘發疾病,如面神經外傷或面神經炎引起的周圍性面癱,在恢復期可以引起面肌連帶運動,特點類似面肌痙攣;某些橋小腦角的腫瘤或炎症累及面神經根也可引起面肌痙攣的發生。據統計,除外傷面癱後出現的面肌痙攣外,其它繼發性面肌痙攣僅佔該病發病人數的1%以下。因此,我們通常見到的面肌痙攣患者,基本上都是原發性面肌痙攣。

原發性面肌痙攣的臨床特徵:無規律,頻繁發作

原發性面肌痙攣多數在中年以後發病,女性較多。有人認為,可能是跟女性更年期前後內分泌變化,引起人體結構變化有關,但更多的是跟高血壓、腦血管硬化等腦血管病變有關,而腦血管病變在早期較輕時影像檢查不易發現。

發病初期多為一側眼輪匝肌陣發性不自主的抽搐,逐漸緩慢擴展至同側面部的其他面肌,如口角肌肉、眼瞼下肌肉等的抽搐幅度較大,嚴重者甚至可累及同側的頸闊肌,但較少累及前額肌。抽搐的程度輕重不等,陣發、快速、不規律。初起抽搐較輕,有的持續僅幾秒,以後逐漸延長,可持續數分鐘或更長,而間歇時間逐漸縮短,抽搐逐漸頻繁加重。嚴重者呈強直性,引起同側眼不能睜開,視物不清;口角向同側歪斜,無法說話。在過度疲勞、精神緊張、突然精神刺激、劇烈自主運動時而加劇,但人不能自行模仿或控制其發作。

由於經常發作,病人常感到心煩意亂,無法正常工作或學習,嚴重影響著病人的身心健康。白天醒著發作多,入眠後抽搐停止。因此,很多患者一發作就趕緊停止活動或躺下休息,可緩解癥狀。單側發病常見,而雙側面肌痙攣者甚少見。有的患者兩側不同期先後起病,一側抽搐停止後,另一側再發作,而且多數一側輕另一側較重,雙側同時發病、同時抽搐者可能不是面肌痙攣。如果兩眼同時頻發抽動或眨動,而且幅度基本相同,可能是眼肌痙攣或梅傑綜合征表現。也少數病人於抽搐時伴有面部輕度疼痛,個別病人可伴有同側頭痛、耳鳴。

原發性面肌痙攣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微血管減壓術

一位外地患者從最初發病時左側面部輕微跳動,至今眼睛抽得睜不開,已經8年了。開始癥狀輕微,由於工作忙一直也沒管。後來從眼部逐漸向下擴展,面部微動,嘴角抽動,在當地醫院檢查沒發現感染類的炎症,眼睛除了抽跳也沒發現其它病因,服用一段時間西藥癥狀減輕,不久又複發。後來找中醫針灸無效,吃中藥一段時間癥狀緩解,此後每次發作就吃幾服中藥,不跳了就停了。從去年開始眼角、嘴角抽得厲害,影響工作,吃中藥也不見好,聽別人說打肉毒素可以治好,就在一家醫院打了一針,好了幾個月又發作了,接著又打,連續打了3針後感覺面部麻木,表情不自然,害怕毀容就停了。

2018年1月經朋友介紹來到航空總醫院神經外科就醫,經檢查確診原發性面肌痙攣,行顯微血管減壓術,術後面肌痙攣癥狀消失了,因針灸、打肉毒素等導致面部表情有些不自然。陳教授說因肉毒素的副作用引起,好在注射的劑量小,面神經損傷較輕,出院後繼續遵醫囑服藥,神經有一個修復的過程,一般3-6個月可恢復到正常狀態。

在面肌痙攣的治療上,有保守療法和手術治療,保守療法主要是藥物治療、中醫療法、注射肉毒素等,臨床發現並沒有能完全治好面肌痙攣的藥物,一些輕型患者服用苯妥英鈉或卡馬西平等葯可暫時緩解癥狀,而且長期服用副作用也很大,依賴性也比較強。一般中樞鎮靜葯、抑製劑和激素等均無顯著療效。中草藥也是通過改善面神經的供血及功能緩解癥狀,中醫針灸並不能治本病,強刺激反而會加重病情,有的人當時見效,日後複發起來反而會厲害。採用肉毒素對面神經主乾或分支進行封閉,通過造成面肌部分或完全癱瘓後使面肌痙攣停止,但療效僅持續3-6個月,反覆注射可能造成永久性面癱。這些療法都無法去除面神經根部受壓的病因,因而很多患者多年不停地治療卻始終沒有治好。

過去醫療技術較落後,由於病因不明,西醫曾採用種種破壞性的方法造成面肌部分癱瘓來治療面肌痙攣,如藥物封閉、經皮穿刺面神經射頻熱凝術、面神經梳理或其分支、主乾大部切斷術、顱內面神經根擠壓術、面神經管內神經部分損毀術等等。由於損傷較大,併發症、後遺症的發病率高,已逐漸淘汰。

自從上世紀60年代,美國Jennatta教授首創微血管減壓術治療面肌痙攣,一直沿用至今。該方法既保留了面神經的功能,又能很好地治療疾病,是目前國際上醫學界公認的根治面肌痙攣的方法,手術技術成熟,操作簡單,風險較小,效果很好。航空總醫院神經外科中心主要以顯微血管減壓術治療原發性面肌痙攣,手術成功率在98%,每年手術千餘台。一些年齡較大、不能耐受手術及麻醉無效的患者,可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採用球囊壓迫術或封閉治療。

(東方紅星 文/李烈;資料來源:百度文庫,好大夫網,配圖/網路,航空總醫院神經外科中心)

[專家介紹]

陳國強 主任醫師,教授。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副院長、神經外科中心主任,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