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秋季說養生 除了食補 你還需要先知道這個……

暑夏的高溫已去,

過多的耗損也應在此時及時補充,

所以秋季應特別重視養生保健。

若根據個人體質進行適當的養生進補,

則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期《名醫大課堂》的直播節目中,

市中醫院的孫慧茹主任中醫師就給大家帶來了生動的一課

孫慧茹 主任中醫師

南京中醫藥大學兼職講師,主要從事中醫體質辨識與調養、亞健康狀態調治,尤其是採用中醫藥方法辨證治療失眠、心悸、高血壓、血脂異常等疾病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熟練運用中西醫方法治療腦血管意外、高血壓、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疾病。
專家門診:周二全天(失眠專病門診)
周四全天(治未病體質辨識)

直播現場:

△孫主任邊講解邊教大家一些保健動作

△老年大學的課堂座無虛席

△許多學員課後向孫主任顧問

沒去現場也沒看到直播的朋友們不用擔心,

跟著小編,一起學起來:

秋季養生

01起居調養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早臥以順應陰精之收藏,早起以應陽氣的舒展,使肺氣得以宣肅,避免秋之肅殺之氣對人體產生的不良影響。

俗話說:「春捂秋凍」,秋凍是秋季一種有益的養生方法。衣服的添加不宜添得過多,裹得太緊,以自己感覺不過於寒為準。

02情志調節

秋氣象候漸轉乾燥,日照減少,氣溫漸降;草枯葉落,花木凋零,往往使人觸景生情,在一些人心中引起淒涼、垂暮之感,產生憂鬱、煩躁等情緒變化。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秋季應「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秋季調節情志的方法有很多,如增加戶外活動,多接受日光照射;養花、垂釣。

《素問·藏氣法時論》:「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

自秋分到立冬,為燥氣當令之時,外界的燥氣容易耗傷人體的陰津,使人出現一派「燥」象。會出現喉癢、嗆咳等咽喉炎,出現大便乾結,目赤、口舌生瘡、煩躁不安等一系列癥狀。在飲食上宜養陰潤燥潤肺為法。首先要多喝開水、淡茶、果汁飲料、豆漿、牛奶等流質,以養陰潤燥,彌補損失的陰津;其次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少吃辛辣煎炸熱性食物。

秋天,天高氣爽,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好時期,可根據個人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鍛煉項目,亦可採用《道藏·玉軸經》所載的秋季養生功法,即秋季吐納健身法,對延年益壽有一定好處。

辨別體質

每個人的體質主要受父母的遺傳因素的影響,

另外不同的生活環境,不同的生活方式等

也造就了千差萬別的體質。

這九種體質你是哪一種呢?

不同體質的養生方法

環境起居調攝:起居順應四時陰陽,勞逸結合。

體育鍛煉:適度運動即可。

精神調適:清凈立志、開朗樂觀、心理平衡。

飲食調理:食物宜多樣化,不偏食,不可過飢過飽、偏寒偏熱。

藥物調養:不需。預防用藥防風通聖丸。

環境起居調攝:夏避暑;冬避寒;防過勞。

體育鍛煉:宜柔緩,不宜劇烈運動,宜散步、慢跑、打太極等。

精神調適:清凈養藏,祛除雜念,不躁動,少思慮。提升自信心和精氣神。

飲食調理:常食益氣健脾食物,如粳米、糯米、小米、大麥、山藥、土豆、大棗、香菇、雞肉、鵝肉、兔肉、鵪鶉、牛肉、青魚、鰱魚,少吃耗氣食物如生蘿蔔、空心菜等。

藥物調養:可用甘溫補氣之品,如人蔘、山藥、黃芪等。代表中成藥玉屏風散 。

環境起居調攝:冬避寒就溫,春夏培補陽氣,多日光浴。避免風、寒、霧、雪,注重足下、背部及丹田部位的保暖。

體育鍛煉:動則生陽,體育鍛煉天天1至2次。宜舒緩柔和,如散步、慢跑、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等。

精神調適:這類人常情緒不佳,善恐、善悲。應保持沉靜內斂,消除不良情緒。

飲食調理:宜食溫陽食品如羊肉、狗肉、鹿肉、雞肉,少吃西瓜等生冷食物。

藥物調養:可選補陽祛寒、溫養肝腎之品,如鹿茸、海狗腎、蛤蚧、杜仲等, 成方可選金匱腎氣丸。

環境起居調攝:夏應避暑,秋冬養陰。居室應安靜。不熬夜,不劇烈運動,不在高溫下工作。

體育鍛煉:宜選動靜結合項目,如太極拳、八段錦等。控制出汗量,及時補水。

精神調適:循《內經》「恬淡虛無」、「精神內守」之法,養成冷靜沉著的習慣。

飲食調理:多食梨、百合、銀耳、菠菜、無花果、冰糖、茼蒿等甘涼滋潤食物。少吃蔥、薑、蒜、椒等辛辣燥烈品。

藥物調養:可用滋陰清熱、滋養肝腎之品,如女貞子、山茱萸、五味子、麥冬、沙參、玉竹等葯。常用方有六味地黃丸。

環境起居調攝:遠離潮濕;陰雨季避濕邪侵襲;多戶外活動;穿透氣散濕的棉衣;常曬太陽。

體育鍛煉:身重易倦,應長期堅持鍛煉,如跑步、球類、國術、舞蹈等。活動量逐漸增強,讓疏鬆的皮肉逐漸緻密。

精神調適:易神疲睏頓,要多參加各種活動,多聽輕鬆音樂,以動養神。

飲食調理:少食甜粘油膩,少喝酒勿過飽。多食健脾利濕化痰祛濕的清淡食物,如荷葉、白蘿蔔、蔥、薑、白果、紅小豆等。

藥物調養:重點調補肺脾腎。可用溫燥化濕之品,如陳皮、厚樸、半夏、茯苓、澤瀉、瓜蔞、白朮、車前子等。代表方平胃散 。

環境起居調攝:避暑濕,環境宜乾燥通風,不宜熬夜過勞,長夏應避濕熱侵襲。

體育鍛煉:適合大運動量鍛煉,如中長跑、游泳、爬山、球類等,以祛濕散熱。夏季應涼爽時鍛煉。

精神調適:多參加開朗輕鬆的活動,放鬆身心。

飲食調理:多吃蕃茄、黃瓜、綠豆、芹菜、薏米、苦瓜等。忌辛溫滋膩,少喝酒,少吃海鮮。

藥物調養:可用甘淡苦寒清熱利濕之品,如黃芩、黃連、梔子。中成藥代表龍膽瀉肝軟膠囊 。

環境起居調攝:血得溫則行,居住宜溫不宜涼;冬應防寒。作息規律,睡眠足夠,不可過逸免氣滯血瘀。

體育鍛煉:多做益心臟血脈的活動,如舞蹈、太極拳、八段錦、保健按摩等,各部分都要活動,以助氣血運行。

精神調適:培養樂觀情緒,則氣血和暢,有利血瘀改善,苦悶憂鬱會加重血瘀。

飲食調理:常食紅糖、絲瓜、玫瑰花、月季花、酒、桃仁等活血祛瘀的食物,酒可少量常飲,醋可多吃,宜喝山楂粥、花生粥。

藥物調養:可用當歸、川芎、懷牛膝、徐長卿、雞血藤、茺蔚子等活血養血的藥物,成方可選桂枝茯苓丸 。

環境起居調攝:室內常通風,裝修宜明快亮麗。陰雨天調節好情緒。

體育鍛煉:宜動不宜靜,多跑步、爬山、國術、游泳等以流通氣血。著意鍛煉呼吸吐納功法,以開導鬱滯。

精神調適:「喜勝憂」,要主動尋快樂,多社交活動以開朗豁達。

飲食調理:少飲酒以活動血脈提情緒。多食行氣食物,如佛手、橙子、柑皮、韭菜、香菜、大蒜等。

藥物調養:常用香附、烏葯、川楝子、小茴香、青皮、鬱金等疏肝理氣解鬱的葯為主組成方劑,代表成藥逍遙丸 。

環境起居調攝:盡量避免接觸致敏物質,如塵蟎、花粉、油漆等。

體育鍛煉:生活中要加強身體鍛煉,順應四時變化,以適寒溫。

精神調適:只有調整體質,適應環境,才能徹底防治過敏性疾病的發生。

飲食調理:要注意飲食,忌食魚腥發物。

藥物調養:常用藥物有防風 、蜂房 、荊芥、苦參 、蟬衣、白蘚皮、蛇床子等,代表成藥消風散 。

目前150000+人已加入無錫eTV,有你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