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發熱3天,迅速多臟器功能衰竭,幕後真兇是?

看到如此平穩的生命征,我一度懷疑這次120救護車是否接錯了病號。

深夜十點,120救護車閃著警燈呼嘯而來,傳來一串高亢的「嘀嘟!嘀嘟!」鳴笛音,迅速地停駐在急診大門前……這是急診科最熟悉不過的場面,意味著有重病號到來。

救護車後門「嘩啦!」一聲被推開,一位體型稍胖的中年女患者被快速推進了搶救室。

神志清楚,對答切題,呼吸稍促,面色潮紅……這是患者最直觀的癥狀。

在搶救室隨時待命的張小護迅速為患者接上心電監護、測指脈氧、測血壓……然而心電監護儀卻出現了搶救室內難得一見的安靜場面:HR:99次/分,R:21次/分,BP:109/65mmHg,SPO2:100%。

但毋庸置疑的是,有時心電監護提示生命征平穩,卻不一定代表患者病情穩定。還應考慮是否存在測量操作錯誤、儀器故障、使用藥物甚至醫護人員粗心大意而出現假象的情況。

因此,我們要求使用前必須先檢查儀器是否有故障,多次認真測量生命體征,反覆詢問和檢查患者目前是否使用過影響生命征的藥物,尤其是升壓葯。

我認認真真地檢查了兩遍,確認沒有上訴所提到的各種問題。

可既然患者神志清楚,對答切題,檢查配合,且生命體征平穩,為何深夜被救護車急診送入搶救室呢?

「別看生命征平穩,但她的病情特別重……」隨車醫生一臉嚴肅地告知,提醒我不可掉以輕心,隨後便將病史、查體和檢查詳細道來。

病例

病史:

患者因發熱3天就診,既往病史無特殊,於入院3天前無明顯誘因開始出現發熱,體溫約39.0℃,伴鼻塞、流涕、咳嗽不適,偶有頭暈、乏力,無咳痰,無肌肉酸痛,無腹痛、腹脹、腹瀉,無噁心、嘔吐,無胸痛等不適,自服中藥(具體不詳)等治療,上訴癥狀未見好轉。入院2天前於當地診所靜滴「退燒藥」(具體不詳),用藥後出現過嘔吐胃納1次,病情無明顯緩解。遂於1天前至當地中醫院就診,予口服「中成藥」(具體不詳)處理,仍無明顯好轉,抽血化驗檢查提示全身多臟器功能衰竭,患者家屬要求轉院治療。自發病來,乏力疲倦,胃口差,睡眠尚可,大便正常,尿量偏少,體重無明顯變化。

查體:

T:37.5℃,P:98次/分,R:24次/分,BP:110/66mmHg。神志清楚,全身皮膚散在丘疹,鞏膜輕度黃染,散在皮下瘀斑。淺表淋巴結未觸及。頸軟無抵抗,雙側瞳孔等大等圓,對光反射靈敏。雙肺呼吸音清,未聞及乾濕囉音及胸膜摩擦音,心率98次/分,心律齊,各瓣膜聽診區未聞及雜音。腹部柔軟,全腹無壓痛,無反跳痛,無肌緊張,未觸及包塊,肝、脾肋下未觸及。移動性濁音陰性,肝區、雙腎區無叩擊痛。四肢肌力、肌張力正常,雙側病理征陰性。

「患者不僅病情重,更為棘手的是診斷不清,更別說如何治療……」隨車醫生講述完後,將將厚厚的檢查化驗單和詳細的出院記錄塞給我。

我再次詢問病史和體格檢查,發現和隨車醫生所訴並無不同。

仔細閱讀了出院記錄後,我又仔細看了那一遝厚厚的檢驗檢查單:

血常規:血小板:12*10^9/L,白細胞:17.4*10^9/L,血紅蛋白:113.0g/L;肌酐:336umol/L,FIB:0.79g/L,APTT:129.8s,總膽紅素:59.5umol/L,直接膽紅素:57.1umol/L,谷丙轉氨酶:4185U/L,穀草轉氨酶:17500U/L,乳酸脫氫酶:11560U/L,肌酸激酶:1510U/L,肌酸激酶同工酶:180U/L;心臟彩超提示EF:62%,心肌收縮良好,未見心內異常結構;腹部、泌尿系超聲檢查未見明顯異常,X光提示肺紋理增粗,未見明顯異常……」

看著化驗檢查單上凶多吉少的數字,我隱隱為患者的病情擔憂。

患者發熱3天就診,迅速出現多臟器功能衰竭,究竟是什麼病因導致的?

發熱,是一個很常見的臨床癥狀,而發熱的病因有很多,最常見的是感染(包括各種細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體感染、真菌感染等),其次是結締組織病、惡性腫瘤等……

她,會不會是感染性發熱呢?

如果是,是什麼致病菌能夠如此快速地導致多臟器功能衰竭?

會是恙蟲病麽?會是流行性出血熱麽?甚至是敗血症?

這些可鑒別的疾病,一個個不停地在我腦海中反覆推斷著。

對於診斷不清的患者,全面詳細地追問病史、細緻的體格檢查和全面化驗檢查都至關重要。

患者系一名樓道清潔員,平素體健,無特殊病史,否認肝炎肝病、腎病、冠心病、高血壓病、糖尿病、結核病等慢性病,否認輸血製品、手術及重大外傷病史,近期無外出到疫水疫區等情況。

「我就是有點發熱,人有點累,有時流鼻涕,診所的醫生說是感冒,以前也是喝喝中藥就好了,不知道這次怎麼會這樣?」患者及家屬很不理解,甚至一度拒絕在基層醫院治療。

「好好想想,服用的是什麼中藥,有多少種藥物?」我繼續追問。

「不清楚,就是以前治感冒剩下的一兩包中藥,一次性都熬了,都喝完了……」

這次多臟器功能衰竭會不會是藥物中毒呢?可惜患者無法提供中藥成分。

在沒有充足證據和十足把握的情況下,我自然不可能說出內心的推測。

「中藥方還有麽?藥渣還能找到麽?」我繼續追問到。

「藥方沒有了,藥渣都被倒入垃圾堆,可能被清理啦。」家屬回復到。

「你病情危重,診斷不清,建議到ICU治療,估計要做透析……」我拿著紅色病危單放置他們面前。

「醫生,我就是得了比較重的感冒,沒那麼嚴重吧……」患者對收入ICU治療很不理解,顯然是沒有充分意識到病情危重。

「如果是感冒,怎麼會出現血小板嚴重下降?肝功能還這麼差,腎功能也不好……」面對這一堆鐵證如山的化驗,家屬自然是無法反駁,只好接受我的建議。

遂以(1)發熱及多臟器功能障礙查因;(2)多器官功能衰竭(肝、腎、心、血液)收入ICU治療。

在ICU治療期間,多次為患者查體:心率:112次/分,呼吸:21次/分,BP:120/80mmHg,SPO2:100%,神志清,全身多處瘀斑,未見焦痂潰瘍,淋巴結無腫大,雙肺呼吸音清,未聞及乾濕性囉音。心率112次/分,律齊,未聞及雜音。腹部柔軟,全腹無壓痛,無反跳痛,無肌緊張,未觸及包塊,脾肋下未觸及,雙腎無叩痛,無移動性濁音。雙下肢無浮腫。

同時完善更多的檢查檢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299.910 ng/ml,乙型肝炎E抗體:29.910NCU/mL,乙型肝炎核心抗體:14.910IU/mL,乙型肝炎病毒核酸:<500.0IU/ml(檢測下限:500IU/ml);血常規:白細胞總數:12.72*109/L,血紅蛋白濃度:94g/L,血小板總數:14*109/,粒細胞百分比:78.40%;血漿乳酸測定:7.31mmol/L,降鈣素原:10.770ng/ml,總膽紅素:63.60umol/L,直接膽紅素:42.00umol/L,間接膽紅素:21.60umol/L,血清氯:94.20mmol/L,陰離子間隙:21.10mmol/L,肌酐:272.00Umol/L,血清鈣:1.67mmol/L,尿素氮:15.65mmol/L。血清鉀:3.80mmol/L。尿常規示:尿膽原:3.4umol/LUNI/L;膽紅素:1+;蛋白:3+;鏡檢紅細胞:2+。谷丙轉氨酶:3745U/L;穀草轉氨酶;15600U/L,乳酸脫氫酶:11140U/L肌酸激酶:1320U/L,肌酸肌酸同工酶:163U/L。中段尿培養及計數、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檢測、血培養及鑒定為陰性、甲功、真菌1,3-β-D葡聚糖檢測、登革熱NS1抗原檢測、抗雙鏈DNA抗體、梅毒、HIV、C肝抗體、抗核抗體、抗雙鏈DNA、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1型、副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3型、肥達外斐試驗、肺炎支原體、常見腫瘤標誌物均未見明顯異常;心臟、腹部、泌尿系彩超未見明顯異常;床邊X光提示雙側支氣管肺炎。

入ICU後,立即予重症監護、中流量給氧、CRRT聯合血液灌流,予抗感染、營養、調節免疫、護肝、退黃、護胃、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治療。

事情的真相永遠不會這麼簡單!

雖然患者否認有肝炎肝病,檢驗卻提示「B肝小三陽」,或許患者早有已慢性肝炎,只不過患者自己和家屬都不知道罷了。甚至我懷疑發熱乏力等癥狀都是肝炎的臨床表現,而並非感冒。

此外,患者多個臟器損壞中以肝臟損壞表現最為嚴重,難道患者是慢加急肝衰竭(藥物性肝衰竭)並發多臟器功能障礙?但這需要排除進一步排除登革熱、流行性出血熱、EB病毒感染、恙蟲病甚至敗血症等感染性疾病。

那麼發熱會是上述所提的感染性疾病所致麽?

(1)登革熱:登革熱(dengue)是登革病毒經蚊媒傳播引起的急性蟲媒傳染病。登革病毒感染後可導致隱性感染、登革熱、登革出血熱,登革出血熱我國少見。典型的登革熱臨床表現為起病急驟,高熱,頭痛,肌肉、骨關節劇烈酸痛、部分患者出現皮疹、出血傾向、淋巴結腫大、白細胞計數減少、血小板減少等。登革熱常有發熱,皮疹,出血,淋巴結腫大等,本病例除了發熱、出血傾向和血小板減少,無其他癥狀,登革熱NS1抗原檢測為陰性;追問病史否認有蚊蟲叮咬及周圍有人感染過登革熱,暫不支持。

(2)流行性出血熱:又稱腎綜合征出血熱,是危害人類健康的重要傳染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熱病毒(漢坦病毒)引起的,以鼠類為主要傳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發熱、出血、充血、低血壓休克及腎臟損害為主要臨床表現。本病例雖然發熱,凝血功能極差及血小板減少,但無出血,充血,低血壓表現,除外,流行性出血熱常有:三痛(頭痛、腰痛、眼眶痛)及皮膚黏膜三紅(臉、頸和上胸部發紅),但患者均無相應的癥狀及體征。入院後追問家中是否有老鼠,也到否認答覆,血清特異性抗體同樣提示陰性,從臨床癥狀及病程發展,也不支持。

(3)EB病毒感染:常見的是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這是一種急性淋巴組織增生性疾病,其臨床表現為發熱、咽炎、淋巴結炎、脾大、肝功能異常、外周血中單核細胞和異型淋巴細胞大量增多。其臨床典型三聯征為發熱,咽峽炎和淋巴結腫大,多數患者預後良好。本病例無明顯咽峽炎及淋巴結腫大,不支持。

(4)恙蟲病:是由恙蟲病東方體(恙蟲病立克次體)引起的急性傳染病,系一種自然疫源性疾病,嚙齒類為主要傳染源,恙蟎幼蟲為傳播媒介。病患者多有野外作業史,潛伏期5~20天。臨床表現多樣、複雜,合併症多,常可導致多臟器損害。該病起病急,有高熱、毒血症、皮疹、焦痂和淋巴結腫大等特徵性臨床表現,嚴重者可因心肺腎衰竭而危及生命。本病患者無明顯外出作業史,否認去草地、田地等,病程中除了發熱,未見焦痂潰瘍及捫及淋巴結腫大,發病時間短,外婓肥達實驗為陰性,故不支持。

(5)敗血症:是指致病菌或條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環,並在血中生長繁殖,產生毒素而發生的急性全身性感染。可出現發熱畏寒,寒戰高熱,神志改變,感染性休克,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呼吸窘迫綜合征等,ICU中最常見的多臟器功能衰竭病因,非感染性休克莫屬。該病一般有發熱,PCT、WBC及CRP升高,一般病程較長(大多數3天以上),膿毒症一旦進展多臟器功能衰竭,幾乎會不同程度影響循環及呼吸功能,勢必會使用升壓葯及呼吸機(包括無創呼吸機)支持。而本病例最突出特點:患者發熱起病,服用退熱葯及中藥,3天迅速進入MODS,其中以肝臟損傷表現尤其突出,而整個病程中患者血壓及血氧良好,無需所用升壓葯及呼吸機支持。另本病例是有發熱,PCT、WBC升高,存在有感染性因素,但不太像感染性休克所致MODS,故不支持敗血症及感染性休克。

發熱會不會是非感染性疾病所致的?

非感染性疾病發熱常見於免疫性疾病、紅斑狼瘡、風濕熱、類風濕性關節炎、結節性動脈周圍炎、皮肌炎、溶血性貧血、網狀內皮細胞增生症、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及各種惡性腫瘤及藥物熱等疾病,但該患者除發熱,無其他特殊臨床表現,目前常規風濕免疫和腫瘤指標提示陰性結果,目前無明顯陽性證據支持以上考慮,暫不考慮。

因此診斷:

1、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重型,慢加急肝衰竭);2、多臟器功能衰竭;3、藥物性肝衰竭;4、彌散性血管內凝血;5、雙側支氣管肺炎。

診斷依據:

患者既往B肝多年可能,平時未體檢,既往肝臟基礎及狀態不詳;因發熱就診,使用「退熱葯」和「中藥」,可能是使用這些藥物導致急性肝損害、心肌損傷、腎損害及血液系統損害,所以實驗室檢查迅速提示肝酶明顯升高,凝血功能極差,PLT極低,心肌酶高,肌酐升高,為多臟器功能衰竭表現。另因為患者既往有B肝、慢性肝病基礎,所以肝臟損傷特別突出,肝臟實驗室指標嚴重異常。

治療方案:

繼續CRRT聯合血液灌流,大量輸血漿等血製品,予護肝、退黃、抗感染等支持治療。

經過這些治療,患者肝功能逐漸改善,血小板計數慢慢較回升,無明顯發熱,胃口明顯好轉,血壓及血氧依然良好,尿量明顯增多,最後順利轉出ICU至普通病房治療。

★《病例迷蹤》第五期★

小編叨叨叨

如何下載醫生站?

按住圖中二維碼3秒鐘,識別二維碼後,按提示步驟下載並安裝。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