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經驗性治療與精準治療

幽門螺桿菌感染與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癌、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等多種疾病密切相關,京都慢性胃炎共識建議:儘管只有15%~20%左右的感染者可能出現相關的臨床癥狀,但對於無癥狀的感染者其接受根除治療的主要目的是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嚴重併發症的發生,如胃癌,尤其對於胃癌高發區的感染者。中國幽門螺桿菌人群感染率高,治療不規範問題比較普遍,細菌對抗生素耐葯問題也日益嚴重,因此,結合我國的國情,目前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還需要遵循一定的指征。

目前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主要通過含有抗生素等多種藥物的聯合療法,多種藥物聯合應用,必然會增加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風險,因此在準備開始給患者應用抗生素治療時,應注意參考以下基本原則:

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診斷準確

了解經驗性治療與基於藥物敏感試驗治療的區別

了解藥物的作用特點(如葯代動力學、抗生素作用靶點)

考慮宿主自身因素對抗生素作用的影響

考慮抗生素對宿主的不良反應

知道何時需轉診患者至專科醫生

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可以分為經驗性治療和基於藥物敏感性檢測的治療。由於幽門螺桿菌藥物敏感試驗費時、費力,在基層醫療機構難以開展,因此根據當地幽門螺桿菌對抗生素耐葯率情況及臨床試驗結果進行的經驗性治療是目前臨床醫生普遍採用的治療方法。國內外一系列共識和指南中推薦的各種治療方案也都是基於各國家和地區的經驗性治療方案。

細菌對方案中所選擇抗生素耐葯,是導致經驗性治療失敗的重要原因,由於抗生素的選擇缺陷還有可能誘發細菌的進一步耐葯。隨著經驗性方案的推廣,使用人群不斷累積增多,細菌對抗生素耐葯問題日益嚴重,使得近年來很多經驗性方案的根除率日益降低。

對於治療失敗患者,尤其2次以上治療失敗的患者,國內外很多共識都推薦在再次治療前進行細菌耐藥性檢測,如通過細菌培養的方法檢測細菌對抗生素的敏感性,或通過基因檢測的方法檢測細菌的耐葯基因突變情況,根據細菌耐藥性檢測結果選擇敏感抗生素進行根除治療,以提高再次治療的成功率。

由於幽門螺桿菌耐葯機制的複雜性,傳統葯敏實驗是幽門螺桿菌耐藥性檢測的最佳選擇。然而,由於幽門螺桿菌苛刻的培養條件、較長的培養時間和75%~90%陽性率,使得幽門螺桿菌葯敏實驗在臨床上可操作性很低,導致臨床上幽門螺桿菌的根除治療幾乎均依據經驗用藥,使得幽門螺桿菌的耐葯率不斷升高。近年來,隨著對幽門螺桿菌耐葯分子機制研究進展,細菌耐葯基因突變在幽門螺桿菌耐藥性中的重要性正越來越受到重視。通過對幽門螺桿菌耐葯基因突變進行檢測指導的根除治療,已逐漸開始在臨床應用。

對於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根除治療,最理想的治療方案應當是結合菌株、宿主(感染者)、藥物等特性而制定的個體化治療方案。除了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藥性,還有多種因素可影響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的療效,如患者對質子泵抑製劑代謝的基因型差異、菌株的毒力因子、患者自身存在的基礎疾病、患者既往抗生素應用情況、患者服藥依從性情況等。

如果能夠在感染者接受治療前獲得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葯及敏感資訊、患者的相關基因型資訊及其相關病史和用藥情況等資訊,有針對性的選擇和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使患者可以接受精準的治療方案進行治療,不但可以提高治療的成功率,還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的應用、降低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風險。

隨著基因組時代的到來,目前對於幽門螺桿菌菌株的全基因組測序已經成為現實,通過基因檢測可以了解菌株的致病性及其對抗生素耐藥性資訊、宿主的藥物代謝及癌症易感性等基因表達情況,從而使患者可以獲得更加精準的診斷和治療。

作者:成大夫 來源:成大夫談消化

關注消化,「腸」想「胃」來!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