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小米9只是想取消“性價比束縛”嗎?

表面看去,昨日發布的2019年旗艦智能手機小米9系列,確實有助於實現小米創始人雷軍說的“取消性價比束縛”的訴求。

無論創意設計、核心技術、部件與用料、品質、核心體驗以及圍繞它創造的其他外圍創新,都稱得上小米有史以來最強悍的產品,內部命名為所謂“戰鬥天使”,期待之高,溢於言表。

但我以為,小米9系列傳遞的信息,遠不止一個標簽的揭去。這旗艦,堪稱小米創立近9年來的一個總結,不止包括消費洞察、創意設計、技術與產品、供應鏈,還有團隊、組織管理、公司治理乃至文化、價值觀與思想力。

當然,“挑戰——反應”模式之下,一個微妙周期,這產品裡,應該還有小米2019年的成長、財務面與資本市場止損、運營精細化升級的訴求,更有面向全球市場的深度整合意圖。

讓我們分解一下話題。先從“性價比”說起。

小米是“性價比”符號。這是它崛起的策略之一。誇克一直視之為產業從威權走向民主的標誌。但小米實在也被這標簽折磨太久。多年來,明明有許多經典,遠超所謂中高端概念,但因原初定位、雷軍等人慣性表達、外界認知誤區以及諸多公關惡戰,導致小米一度被視為“低價低質”代名詞。

雷軍昨日有點生氣。他再度揭露了競對的操作把戲:上次發布會,某競對一份針對小米關鍵產品的PR扭曲操作策略是,不斷讓人將小米“性價比”解讀為“一分錢一分貨”。

這當然屬於扭曲。在誇克看來,小米不但不是低價低質,反而是中國手機業品質快速提升的核心驅動力。2014年,誇克明確定義過小米是“品質+性價比+效率”的符號,同時也一直認為,小米是中國智能手機打破山寨路徑,走向成熟的界碑。沒有小米,中國移動互聯網業趨勢雖不會變,但肯定會有一定延緩。小米讓無數普通人更快地享受到了移動互聯的紅利。它當初的模式,今日看雖已祛魅,但那周期,卻是引領行業走出混沌的燈塔,小米教育、孵化了偌大市場。

能理解雷軍的無奈與憤怒。上述手段常常會帶來眾口鑠金成效。但我從不認為它屬根本原因。幾年來,小米一直沒能跳出性價比,還是與當初的發展條件、自身慣性與思維定式、產業競爭壓力有關:

一、自身模式慣性、路徑依賴、平衡出貨、策略不清晰:

至少一個較長周期,大致截至2015年年初,線上模式下,小米更多是規模化訴求。借助風口,它無往不利。但上到一定規模,想立刻重新定位擺脫路徑依賴相當困難。每代產品出來,都備受追逐,出貨思維當然重,你不太可能真正停下來。老實說,小米那時心態真的有點膨脹,很難聽得進意見。這點雷軍後來也多次坦陳過。

記得很清楚,2014年,小米4的誕生就有打破性價比牢籠的意思。這個產品我至今仍還經常拿出來用,系統非常流暢,拍攝優化在那個周期媲美蘋果,遠超華為。所謂“一塊鋼板的藝術”裡,確實有一家公司的工匠精神。但老實說,出貨並不好。這不是產品的問題,是思維的問題。隨後幾乎每年,小米都會在新品發布會上表達出同樣的訴求,但幾乎一樣的成效,一度成了心病。

我想說,這不是產品本身的問題,是思維的問題,屬於策略問題。小米其實沒有真正讓許多更多增量用戶意識到“性價比”的內涵。當初雷軍不斷說“屌絲”,後來為“發燒”而生,這裡面的表達,其實不斷給外界強化著一種認知的誤區。這是公司自身的問題。一個狂飆突進年代,想澄清理念確實也不容易。

二、技術儲備、產品組合、供應鏈能力、消費分級、模式祛魅方面:

截至2015年,手機產業鏈開始走向成熟,小米狂飆突進,但技術積累還非常有限,除了創意設計、系統與部分軟體,它幾乎是全面的整合者。它的起步只有4年,跟當年的蘋果、三星、B端儲備雄厚且全球運營商渠道網絡發達的華為相比,它確實有許多短板。這個時候,即便你強硬地定義所謂高端,成效也不會多明顯。老實說,小米手機雖然每年都有更新,但產品組合與定義層面,對於消費分級與分層的順應,不夠精細。它反映的是一個系統問題。

記得很清楚,2014年,小米4的誕生就有打破性價比牢籠的意思。這產品我至今仍還經常拿出來用,系統非常流暢,拍攝優化成效,在那個周期足可媲美蘋果,遠勝華為mate。所謂“一塊鋼板的藝術”裡,確實有一家公司的工匠精神。但老實說,除了軟的部分,小米自身的核心技術元素並不多。眾人的拆解,還拿鋼板嘲笑它。這產品出貨並不好。這背後根本不是產品本身的問題。小米5S,當然更有小米6,都非常經典,尤其後者定價稱得上高端旗艦,但一度供應不上。這背後有設計難度、品質與交付問題在。

小米6的遺憾,反映了一個公司心態問題、組織與管理的混亂。壓力之下,它想盡快證明自己,卻暴露了更多內在短板。隨後內部整頓,雷軍親自掛帥抓設計、品質、交付、供應鏈,最終走出一段危機。這個周期,想走出性價比的牢籠,太難了。它不是單一的產品問題,而是系統工程,涉及到商業模式、組織管理。一個快速成長的公司,模式祛魅之後產生了諸多不適應。本質問題不在產品本身,小米需要重新定義自身,變革商業模式,沉澱核心技術競爭力,建立模式與文化的自信。

三、宏觀形勢與外部競爭壓力。

這部分不多說。種種問題都是內外壓力的折射。

總之,個人認為,之前幾年,小米“性價比”背後雖有文化與價值觀立場,但並沒真正對外完整地陳述、澄清過複雜的理念。它自身也經歷了一個成長的過程。這是一個想重新獲得大眾認同的巨頭。它的發展速度與它內在的體質之間產生了矛盾。

這維度不想過度展開。我們繼續分解。為什麽剛才我說,這年初發布的小米9裡,有小米2019年的成長、財務面與資本市場止損、運營精細化升級的訴求,更有面向全球市場的深度整合意圖?

這裡有多重壓力。

首先,這是個敏感的時間窗口。

你知道,2018年前三季,小米創造了1億多部銷量。但Q4,大本營中國市場大幅放緩,下滑35%,幅度或是主流品牌中最大的。雖有海外市場快速出貨加持,但必須得說,中國市場落後,反映的是核心問題。

其次,我們看到,一段時間以來,小米股價跌得相當難堪。

誇克看到,多家投行如摩根大通、麥格理、德銀等雖表示看好小米長期發展,仍調低了小米股價預期。雖有外部宏觀形勢、巨量減持壓力在,但我認為,外界對小米主業技術、整體創新力、商業模式、戰略清晰度都有存疑處。這點IPO前也曾達到一輪高潮。

小米到了必須在主業層面展示強烈意志、創新力的時刻。而整體層面,它也必須傳遞出戰略的清晰度。實際上,在誇克看來,對於小米的價值重估,一直考驗著許多媒體、行業人士的成色與智商。許多人對它的印象,多有僵化與扭曲。

這背後,局部是可用所謂“性價比束縛”來還原的。

2017下半年、2018年年初,小米一個動向是,不斷豐富、優化產品組合。它的產品出貨結構、平均單價、毛利都有明顯的提升。不過,由於趕在IPO周期,前後刺激差異明顯,比如前三季行銷明顯激進,隨後一波組織架構的調整,雖有刺激、挖掘人才與組織能力的用心,但也有諸多產品部門為中心的行銷意圖,出貨訴求仍是有許多路徑依賴。

應該說,小米正處於產品組合優化的新舊轉換周期。

節奏上,內在呈現出一種矛盾:有戰略意識,有具體產品策略,但很多複雜的問題趕在一起,缺乏聚焦與決斷。體現在產品上,

紅米新品明明有出色創新,但過往扭曲的印象標簽導致這一消費升級周起行銷上吃了虧。而趕在Q4發布的小米8,有不錯的成效,但本地整體出貨總量仍還有限。中國大本營整體1000多萬部的手機出貨量,其實,算是小米最新一次滑鐵盧了。

這點雷軍沒提,但我們能看到小米的緊迫應對:

一、小米與紅米品牌分立,前者定位於極致的體驗;後者更名為red mi,定位於極致的性價比。

過去反覆提過,也有品牌區割,但在整個大的組織裡,有機制問題。

兩相獨立,還涉及到海內外市場的側重。雷軍多次強調了紅米的英文名字,其實透露了更多海外的意圖。紅米確實已經成為小米海外攻城略地的利器。當然這品牌同樣適應中國市場,只是隨著消費升級,中國以及歐洲等消費力較強的成熟市場,必須通過“小米”品牌對外展示更多前沿創新力,創造更高體驗。否則,區域定位模糊,小米兩個品牌反而會產生內耗。

二、組織架構密集變革與調整。

IPO後,小米已經落實四次調整。僅最近兩個月就兩次,先是國內外市場建制走向明晰,王川兼任中國區,國際市場也調集了核心人馬。然後三天前,手機主業組織架構再變,設立了參謀部與顯示觸控部,前者主導銷售運營、經營分析、成本核算等,後者顯然有小米進一步強化它在顯示領域的核心技術。過去一段,尤其是全面屏開啟周期,它已經對外展示自己的創新力。

你能看到,最新調整尤其涉及手機主業。它傳遞了很多信息:小米主業的經營正進一步聚焦,走向精細化運營,並體現出從微觀技術到系統的全面的體系化創新力。我想,這是投資人非常期待看到的一幕。

三、持續講述新的“雙引擎”戰略定位。

這一周期,小米已經不再簡單地稱自己為互聯網企業或物聯網企業,它持續強調著“手機+AIOT”的“雙引擎戰略”,手機仍然是最核心的主業與整個生態的中樞。它傳遞了戰略的清晰度。

老實說,IPO前後,小米遭受諸多質疑,有它自身持續的重新定位問題,有敘事策略問題。這與一個日益個性化、複雜而多元的數字經濟時代深有關聯。不是小米一家的問題,最近一年,BAT們、FANG們,都經歷了類似的考驗。

剩下的就是產品層面的事了。所以,小米9趕在2019年春天發布,一定有承接上述整體意圖的動因。

1、它是小米手機兩大品牌分立之後,整個公司走出傳統性價比觀念、追求極致體驗、鍛造品質與全球品牌影響力的關鍵一步。

我這裡不想羅列小米9的硬體配置,公開信息很多。我想,這款不遜於其他巨頭旗艦的產品,明顯有利於消除質疑與爭議。它代表著小米的整體的高度。過去不是不能,而是它的商業理念,非常類似蘋果,很多時候,它拒絕傳統的硬體冗余,更多依靠整體的力量鍛造超強性價比的產品。只是說,時間久了,它會落下刻板印象。

2、小米9裡,有小米公司超強的供應鏈整合力。小米概念股正在不斷形成,有望產生“飛輪效應”。

這是小米打破巨頭三星過往多代產品率先裝載高通最新處理的案例。後者本來也想搶先。考慮到三星與小米目前的市場地位,老實說,搞不好,高通會惹怒三星。不要以為這跟三星有自研處理器或高通是小米小股東(更多是強化戰略合作)有關。這裡面,除了比較隱晦的中國市場因素外,一定有高通以及全球其他供應鏈夥伴對手機品牌未來成長的趨勢判斷。年輕的小米,展示出來的強烈企圖心,應該是打動了高通。

當然需要有具體的行動。雷軍透露,為了深化與高通合作,達成全球首發,小米兩年前在高通總部所在城市聖地亞哥設立研發中心,從高通立項開始,雙方就一起討論,每個階段都率先跟進,比如“拿到工程樣片之後每一代的跟進,到1月份我們準備大規模量產”。他還強調,2018年前三季,小米研發投入超過40億元。外界認為沒有技術的小米,專利儲備正大幅擴張,它在核心技術領域的人才儲備超出了許多人的認知。

參加過小米諸多發布會,雷軍多有強烈的情感揮發,還有過幾次哽咽。不過,從他與小米上下對一款產品的投入與渲染以及一場發布會前後公司內外發生的調整看,我的印象裡,好像沒有比小米9承載更多複雜感情的了。上面我說,這款旗艦產品不是單品概念,不止包括消費洞察、創意設計、技術、供應鏈,更有團隊、組織管理、公司治理乃至文化、價值觀、思想力,就在於此。

小米9絕對不止於揭去簡單的“性價比”標簽,它其實澄清了諸多問題與質疑,堪稱小米發展到第九個年頭的一次總結,標誌著它的整體成熟度。放在發展史上,結合挑戰與機遇,算是一個新的界碑。

今日小米股價,似乎也響應了它的誕生,盤中一度漲逾6.2%。最後有所回落,漲幅仍近5%。顯然,這也是一次非常及時的市值管理行動。

當然,外界仍還少不了質疑。上午,有個女同學發我一個文章鏈接,關於余承東、趙明兩人分別用華為、榮耀手機拍攝的月亮揶揄雷軍的。但榮耀拍攝的照片已被證明借助外掛手段實現。

晚間又有一個同學微信裡來探討,爭論到我沒法寫東西。只好不斷複製自己貼給女同學的幾段,集中表達的意思是:華為它像是天生嗓子很好的歌手,刻苦訓練多年,具有強大的奪冠實力。但它那高亢、硬朗的嗓音,奢侈、浪費、冗余到無味的地步。而小米嗓音不是最好,可能只是中上,但它用盡心力與精神,協調所有能量,以自然、簡潔、和諧的方式,同樣發出了美妙的聲音。小米未必奪冠,卻一樣能觸達人心。

我們無限敬佩乃至敬畏一個富有原始創新力的華為,但是,我們打心眼裡更欣賞、更親近一個這樣的小米。

誇克,最小的粒子,微末的洞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