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些高血壓常識,竟然都是誤區?

不管我們有或沒有高血壓,只有正確地認識、了解高血壓,才能管理好自己的血壓,以防談「高」色變。

那我們日常所知道和了解的高血壓知識是正確的嗎?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和高血壓相關的那些常見誤區吧。

高血壓是「老年病」

多數人都認為,高血壓是老年人專屬的疾病,可事實是,高血壓的發病正隨著社會發展和生活節奏的加快,正在逐步年輕化。

不健康飲食,攝入能量高,體力勞動少,運動少,工作繁忙,生活壓力大,不良生活習慣,以及對高血壓的錯誤理解或不重視等,導致高血壓在中青年人群發病率急速增加。

父母是高血壓,我肯定也會有高血壓

有關資料顯示,父母患都有高血壓,子女的發病幾率會高達46%;父母一方患高血壓,子女的發病率僅為28%;而父母雙方都沒有高血壓,子女發病率也會有3%。

也就是說父母沒有高血壓,子女也會有罹患高血壓風險,而即使雙方父母都有高血壓,子女也不一點會有高血壓。

因為高血壓屬多基因遺傳,後天環境會對高血壓的發病產生影響。所以,父母是高血壓,你未必就會高血壓。

年紀大了,血壓高點也正常

雖然高血壓的發病人群正在越來越年輕化,但是老年人仍是主發病的群體。

從老年人的生理特徵來講,40歲以上的人群,每增加10歲,他的血管收縮壓(高壓)就會上升10mmHg,並且在同樣的血壓值範圍內,老年人出現中風及其他心血管意外事件的幾率,要比同一血壓水準的中年人高。

因為老年人身體器官的狀況本身就比較差。一旦血壓升高,就會造成動脈硬化,心腦血管發病的危險也隨之增加;同時年齡越高,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等併發症也會隨之而來。

所以說,同樣的血壓值,年紀越大越危險;同樣的年紀,血壓越高也越危險。

所以,老年人在面對血壓問題時,一定不能掉以輕心,不能覺得血壓高一點也沒關係!

胖的人才會得高血壓,瘦的人不用擔心

大多數人都認為「肥胖是和高血壓成正比的,越胖的人越容易得高血壓,而瘦的人就不會得高血壓」。

這句話並不完全正確。

前半句,越胖的人越容易得高血壓是對的,肥胖是高血壓的重要誘因之一,肥胖者的高血壓發病率明顯高於體瘦者,而且一個人的肥胖程度,與高血壓的發病率呈正比。

但是,瘦人也會患高血壓。

大家在生活中經常會發現,瘦的人相對胖的人,情緒可能反應可能更激烈,更容易激動、急躁、發脾氣。因為人在激動時,交感神經興奮,腎上腺素、兒茶酚胺、5-羥色胺分泌增多,小動脈血管收縮,而造成血壓升高。

偏瘦的人末梢血管的直徑比胖的人細,因此血管阻力也比胖的人大,容易出現腦梗死、心肌梗死、腦出血等疾病。

抵抗力弱,瘦的人容易患上骨質疏鬆、貧血、膽結石、神經衰弱、胃下垂、關節炎、十二指腸淤滯等疾病。而高血壓的瘦人如果患上風濕性關節炎,還會增加患上心臟病發作風險。

起效晚,如果同時應用降壓藥,瘦的人比胖的人相對更難見效。所以,服用降壓藥要因人而異、因體質而異。

高血壓沒有癥狀就不用管,有癥狀的才是高血壓

高血壓之所以被稱為「沉默的殺手」,是因為它可以沒有任何癥狀地逐漸破壞人體的動脈、心臟等器官。

高血壓是一種全身性慢性疾病,如果不加控制或者控制不佳,會損傷全身各處的大小血管,很多器官都會因此而受到損害,嚴重者還會引起心腦血管病變、腎功能異常等一些危急狀況,一旦出現癥狀,就是心梗、中風等危及生命的急症。

所以,等出現各種癥狀再進行控制,可能已經對健康造成了損害,錯過了控制高血壓的最佳時機。

血壓正常,就可以停葯了

原發性高血壓是不能被根治的,所以,大部分的高血壓患者可能需要終身服藥。血壓正常是藥物控制的結果,並不是高血壓被治好了。

一旦停葯,血壓很可能出現反彈,有些藥物還會出現嚴重的停葯反應。所以,就算血壓已經保持穩定很長時間,不要隨隨便便自己停葯,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逐漸減少藥量,同時嚴格監測血壓,保證血壓的穩定。

血壓降的越快越好

早降壓早獲益,長期降壓長期獲益。那是不是降壓應該越快越好,越低越好呢?

當然不是,一般來講,降壓藥需要小劑量開始,降壓治療要掌握緩慢平穩的原則,醫生會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用藥,達到目標值即可。

血壓下降過快、過低易發生缺血性事件,甚至有可能並發腦梗死等嚴重後果,尤其是老年人。所以,謹遵醫囑,安全,有效,穩定降壓才是目標。

醫生給我量血壓就夠了,沒必要家庭測量血壓

一天之中人的血壓是會波動的,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波動更明顯。在家中監測並記錄,能更好的反映血壓變化的情況,在就診時,把數據給醫生看,能給醫生提供更好的資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