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多頭監管終結之後:租賃業告別50%以上增速 轉型路在何方?

本報記者 顧月 北京報導

導讀

15家上市銀行旗下金融租賃公司2018年半年報公布數據顯示,除兩家新成立的城商行系金租外,僅5家總資產規模同比增速在10%以上,與前些年動輒50%以上的增速不可同日而語。

2018年的租賃業過得並不輕鬆。

聯合信用評級發布的《2019年中國融資租賃行業信用風險展望》報告顯示,2018年上半年信用環境趨緊、風險事件頻發,下半年起信用環境有所放寬。隨著監管趨嚴及融資難度增加,融資租賃行業內業務規模增速放緩,行業內競爭趨於兩極分化,儘管大多龍頭企業仍保持了增長趨勢,但也已告別50%以上的高速增長時代。

另一方面,在金融嚴監管下,大型企業、集團設立融資租賃公司熱情不減。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根據公開資料不完全統計,2018年共有20家上市公司公告擬設融資租賃公司,其中有3家為金融租賃公司,還有特斯拉等入華不久的大型外資車企也宣布在中國設立融資租賃公司。

那麽在“多頭監管”終結以及經濟形勢下行的2018年,租賃業務發展究竟如何,嚴監管之後的2019年又該何去何從?

統一監管之後

2018年,盛傳許久的租賃業統一監管政策正式落地。5月14日,商務部辦公廳發布通知,宣布已將制定融資租賃公司、商業保理公司、典當行業務經營和監管規則職責劃歸銀保監會,自4月20日起,有關職責由銀保監會履行,自此,我國租賃業長期的“多頭監管”狀態終結。不過,考慮到租賃公司數量多業務雜,具體監管還是會由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執行。如深圳市金融辦在2017年12月15日就曾發文規定,區域內的融資租賃公司由金融辦實施監管。

在統一監管政策頒布前,除金融租賃由銀保監監管外,外資租賃公司則是向商務部門備案,內資試點融資租賃公司由商務部和國稅總局及其授權機構審批設立。但因融資租賃公司數量龐大,商務部“基本不管也管不過來”,處於野蠻生長狀態。

而在統一監管後,多位租賃從業者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目前還沒有感覺到明顯變化,主要區別還在於定期登錄全國融資租賃企業管理系統填寫公司業務情況的檢查更嚴格,如果長期不登錄可能被認定是空殼公司,而此前管理則比較隨意,但未來租賃業監管必將逐步趨嚴,在摸底完成後,可能會從清理空殼公司,制定租賃業務管理指標開始。

比如,2018年3月,財政部發布《關於規範金融企業對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投融資行為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稱《通知》),對包括部分國有融資租賃、金融租賃在內的租賃公司參與政府類項目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包括金融公司需要按照市場化原則運作、不得違規新增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公司貸款、不得要求地方政府違法違規提供擔保或承擔償債責任等。

此外,2018年4月發布的“資管新規”和《關於全面推進金融業綜合統計工作意見》中提出消除多層嵌套和通道,並將融資租賃公司納入統計範圍,也進一步封殺了融資租賃公司違規投資城投業務。

“說實話,近期來看,這些規定對租賃業的衝擊遠大於統一監管。”某股份行金融租賃業務負責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在我國的特殊國情下,政府類融資平台業務一直是租賃公司的主要業務之一,但《通知》直接切斷了國有金融機構、中介通道機構與平台之間的連接通道,且嚴禁政府擔保,對租賃公司城投業務發展有較大影響。”

東吳證券周嶽團隊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也顯示,邦銀金融租賃、悅達租賃、越秀融資租賃、光大金融租賃、皖江金融租賃、中信富通、江蘇金融租賃、哈銀金融租賃、國泰租賃和建信金融租賃對城投公司的放款佔比均在30%以上,其中邦銀金融租賃接近90%,悅達租賃、越秀融資租賃超過50%。

此外,2019年初中國銀行業協會金融租賃專業委員會發布了中國金融租賃行業自律公約,要求金融租賃公司嚴禁不計成本的市場惡性競爭、完善租賃物登記工作、逐步降低售後回租的業務比例等。這也是租賃業第一個自律性公約,顯示金融租賃業務在不斷規範化發展。

另值得關注的是,2018年12月7日,財政部發布了關於修訂印發《企業會計準則第21號——租賃》(以下簡稱“新租賃準則”)的通知,要求在境內外同時上市的企業以及在境外上市並採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或企業會計準則編制財務報表的企業,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新的會計準則;其他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企業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簡單來講,新舊會計準則關於租賃的規定,最大的區別是取消了承租人關於融資租賃與經營租賃的分類,要求承租人對經營租賃業務也要體現在資產負債表中,而原來經營租賃可以“出表”,並表後會導致採用經營租賃較多的承租人資產負債率提高。

“目前來看,新的會計準則暫時沒有對租賃公司產生什麽影響,但長遠來看,並表可能讓账面上的公司財務指標出現惡化,進而導致承租人融資能力下降或者融資成本上升,使其對租賃的積極性降低,再導致租賃公司業務減少。”華中地區某從事大型交通設備租賃的工作人員表示。

資金壓力前緊後松

具體到業務層面,2018年與投放業務相對的融資業務壓力亦不小。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2018年租賃公司發行ABS為138筆,發行總額為1581.48億元,較上年增速僅為8.8%,而2017年較2016年則增長17%,增速“腰斬”;2018年租賃企業公司債共發行52筆,發行規模為507億元,同比亦下降3.72%。不過,金融租賃公司金融債發行則十分紅火,2018年共發30隻,發行總額累計903億,較2017年上漲74%,但發行主要集中在相對寬鬆的下半年。

從發行利率來看,2018年租賃ABS加權平均利率為6.03%,且下半年利率明顯低於上半年;租賃公司債平均加權利率則為6.2%左右,相比2017年小幅上升;而租賃金融債平均加權利率則為4.62%,與2017年持平,但一到四季度的發行利率分別為5.31%、5.0%、4.65%和4.27%,呈遞減趨勢,與巨集觀經濟形勢的變化息息相關。

從融資結構來看,《2019年中國融資租賃行業信用風險展望》顯示,非金融租賃公司對於銀行借款的依賴度保持穩定,對於關聯方借款的依賴度下降,而對於債券融資的依賴程度則保持上升態勢;金融租賃公司融資管道結構較為穩定,2018年大規模發行金融債券,但融資餘額仍以銀行借款為主。2018年上半年,融資租賃公司主要融資管道的成本延續了上升的趨勢,下半年融資端壓力有所緩和。

除融資業務壓力外,資本充足率更是租賃公司規模增長的“緊箍咒”。根據《金融租賃管理辦法》規定,金租公司資本充足率的要求是資本淨額不得低於風險加權資產的8%。而2013年頒布的《融資租賃企業監督管理辦法》則規定融資租賃企業的風險資產不得超過淨資產總額的10倍。

“一般來看,金融租賃公司受銀保監會監管較嚴,資本充足率基本符合規範,但也已經逼近極限,而租賃業此前受監管較少,很多公司資本充足率都低於10%。”上述股份行金融租賃業務負責人表示,“要提高資本充足率,絕大多數非上市租賃公司只能靠股東增資,可以看到2018年有眾多租賃公司宣布增資。”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根據公開資料不完全統計,2018年共有27家租賃公司增資,其中金租有14家,累計增資約400億元;融資租賃公司有13家,累計增資規模近20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增資的14家金租中,有11家增資時間在前7個月,四季度則為零。

天津臨港國際融資租賃風險部負責人張洵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2018年巨集觀經濟形勢不好,有些股東自顧不暇,有些股東想穩健為主,還有些踩雷的公司如果先自己把虧損補上,也就沒有余糧繼續投放,因此從下半年開始增資和投放都更加謹慎,尤其前幾年增速較快的一些股份行、城商行旗下的金融租賃公司,在增資較少或沒有的情況下,預計規模增速將放緩。實際上,我們過去一年經營壓力也很大,在注重資產品質的前提下主動尋求轉型,現在沒有一筆逾期。”

告別50%增速求轉型

多方壓力之下,租賃業動輒50%以上的高增速時代也已蕩然無存,部分租賃企業甚至開始屯糧過冬。展望2019年,一方面城投業務有所放鬆使得租賃業該項業務可能有所恢復,一方面在金融監管依舊趨嚴,倡導金融回歸本源的前提下,2019年也會是租賃業轉型更新、回歸本源的一年。

從增長規模來看,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統計了15家上市銀行在2018半年報中公示的旗下金融租賃業務數據,可見增速顯著下滑,這其中,除兩家新成立的城商行系金租外,僅5家總資產規模同比增速在10%以上,與前些年動輒50%以上的增速不可同日而語。

此外,從不良率來看,《金融租賃行業發展報告》2017年(2018年數據未出爐)數據顯示,行業平均不良率為0.72%;《2019年中國融資租賃行業信用風險展望》也顯示截至2017年,非金融租賃公司的資產品質總體有所改善。但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的多位融資租賃行業人士預計,2018年、2019年不良率很可能走高。

“實際上,2017年不良率企穩甚至降低也與近幾年的高速投放有關,一般租賃業務持續時間較長,規模高增長,不良率自然降低,但隨著巨集觀經濟下行,增速放緩,2018年開始風險就在出清,不良率可能提升,但預計2019年可能好於2018年。”上述華中租賃公司業務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

那麽,在巨集觀經濟形勢下行、金融監管趨嚴的大背景下,2019年租賃業轉型路在何方?

原中國外商投資協會租賃業委員會專職副會長屈延凱表示,租賃業一定要走專業化、合規化的路線。“租賃是一個專業細分的領域,如飛機、船舶、醫療設備、製造業設備等每項業務涉及的稅費、政策、利潤計算方式都有所不同,要求從業人員對從事業務有專業的認知,並和該領域的企業建立較為穩定的合作關係,中國目前市場還很大,租賃公司也要抓住機遇,發展出自己的特色業務。”

回歸租賃本源也是轉型方向之一。天津臨港國際融資租賃有限公司主管業務的副總經理許擎認為,租賃業應該從過於依賴融資功能向同時看重融資與融物功能。“融資租賃的本質是租賃,其核心的好處就是租賃物在租賃期內屬於出租人所有,這本身也是最大的風險保障,但目前的發展過於依賴給承租人做融資,也就是類信貸業務或者通道業務。”許擎表示,“明年我們轉型的重點一是現金流情況較好的製造業,做設備租賃,二是風險分散的個人汽車租賃業務,致力於讓融資租賃回歸本源,服務實體經濟,產融結合、以融促產。”

此外,在高速發展期過去後,管理能力的重要性也會凸顯。“在高速發展的野蠻生長期間,很多業務不是靠能力而是靠關係,一些租賃公司內部管理就比較混亂,甚至有租賃公司在某企業昨天就發了債務逾期聲明的情況下,今天還一口氣扎進去。”中部地區某城商行旗下租賃公司從業者說,“建立好的管理體制,明確什麽業務可以做,標準是什麽,甚至採購、報銷、物流的流程,都需要規範,而管理能力強的租賃公司,在巨集觀形勢不好的情況下脫穎而出的可能性更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