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海爾融資租賃: 產業金融新模式 產業轉型新動能

2007年開始,中國融資租賃行業進入發展的“快車道”和“黃金十年”,過去十年“狂飆猛進”,而如今行業發展進入“陣痛期”甚至“停滯期”,“融資租賃要回歸本源”、“租賃要支持實體經濟”、“融資租賃必須轉型”等理性呼聲在近兩年不斷出現。融資租賃行業發展該何去何從?融資租賃公司如何打造差異化競爭力?這成為所有租賃人要思考和面對的問題,其中也有一些公司取得了非常不錯的進展和突破。比如,海爾融資租賃(下稱“海爾租賃”)提出和堅持的“產業金融”模式,在業內已初具影響力,也給同業發展帶來了一些有益的借鑒。

“自2013年設立之初,海爾租賃就沒有將自己的定位局限於‘融資租賃’,而是旗幟鮮明地提出了‘產業金融’的理念和模式”,海爾租賃CEO張磊說道,“我對‘產業金融’的理解,有三層內涵:第一,金融源於產業,金融要匹配產業發展階段和成熟度,否則容易造成金融異化於產業發展,這是認知層面;第二,先有產業理解,再有金融服務。不了解產業特性,不清楚行業痛點,無法有針對性的設計金融產品,更無法建立有效的風險評判體系,這是策略層面;第三,產業是根本,金融是工具,‘產融結合’要堅持金融融入產業,始終圍繞和助力產業發展,賦予金融在經營指標之上的‘使命感’,否則‘用戶’為中心就成了空話,這是目的層面。”

基於上述理解,海爾租賃將“產業金融”定義為:依托產業價值鏈,以構建良性的產業生態為過程,以提升產業運營效率、促進產業轉型更新、實現產業可持續發展為目的金融活動。在具體組織方式上,海爾租賃始終堅持“重度垂直行業線、深度布局產業鏈、開放共建生態圈”的發展路徑。

“重度垂直行業線”打磨金融“專業度”

“我們對進入特定產業是非常謹慎嚴肅的”,張磊提到,“首先,拓展新領域之前,‘行研先行’是必選動作。我們有專門的團隊對擬進入行業深入研究與調研,包括但不限於產業發展階段與國際對比、產業構成與產業拓撲結構分析、產業鏈/價值鏈分析、客群分層分類特點與需求、擬適用的風控策略與產品組合等等;其次,在行研初步定性可為的基礎上,在‘一定客群、一定額度、一定產品、一定標準‘之內進行試單跟進,以驗證行研結論的有效性,並在過程中逐步打磨和細化相關體系和標準;最後,在試單基礎上,開始大規模進入與拓展。同時,在組織架構上,確保相對獨立且條線化的行研團隊、風控團隊、業務團隊高度聚焦該領域,不斷深入、重度垂直,逐步研磨出具有競爭力的行業理解和專業度”。

張磊笑著說,“我們的團隊成員都知道,要向公司論證開辟新行業是非常難的,要求非常高。所以,這在很大程度上抑製了大家沒想明白就貿然闖進某個新行業的衝動,逼著大家縱向聚焦不斷深入,慢慢對行業理解的專業度就被逼出來、磨出來了,慢慢給風控管理和產品設計也帶來明顯益處,逐步形成良性循環。雖然在最初肯定會對規模增長速度有一定影響,但‘磨刀不誤砍柴工’,後程提速就有基礎了。軍隊狙擊手圈子有一句說得特別好,‘Slowissmooth,smoothisfast(慢就是穩,穩就是快)’”。

“深度布局產業鏈”沉澱資源“鏈接力”

在“重度垂直”的基礎上,海爾租賃通過“深度布局”沉澱出強大的資源鏈接力。“一方面,通過對產業鏈或價值鏈的研究分析,我們明確了產業鏈或價值鏈的切入環節、切入策略和切入工具,隨後便是分層、有序地循著產業鏈結構或價值鏈上下遊不斷延展和布局客群,逐步形成‘客群生態圈’,圍繞產業、客群進行金融產品定製和商業模式創新。”

張磊舉例解釋道,“在農業板塊,海爾租賃基於‘生豬養殖產業鏈線性結構、產業鏈各環節高度分散、仍處於規模化養殖趨勢進程’的特點,圍繞龍頭構建起了‘公司(產業龍頭)+養殖戶+金融’的‘資金、產業雙閉環’商業模式,既滿足了客戶需求、擴大了業務規模,又將風險限制在可控範圍之內;另一方面,‘深度布局產業鏈’帶來的益處便是,海爾租賃對行業細分領域、產業鏈上下遊的客戶比較了解,非常清楚不同企業的各自優劣勢,它們就如同很多珍珠灑落在不同角落,缺少一根線把它們串起來。而金融,作為基礎要素,天然具有‘鏈接黏性’。所以,在服務客戶或設計商業模式時,海爾租賃能夠利用資金鏈接多方優勢資源,融入金融產品或商業模式中,確保為客戶真正創造不一樣的增值服務。比如說,在肉牛生態圈中,我們為養殖戶引入了美國的生物科技公司、澳大利亞的基礎母牛公司,既降低了養殖成本,又提高了養殖效率,最終養殖戶的單頭養殖利潤大幅提升。‘深度布局產業鏈’又會強化‘重度垂直行業線’打磨出的專業度,因為風險判斷和控制不再局限於‘企業三表’和‘單點企業’,而是通過‘(產業)生態的系統穩定性’去緩釋‘企業的單點信用風險’”。海爾租賃利用金融強大的“鏈接力”,將“客群生態圈”逐步演進為“資源生態圈”,為用戶提供增值服務。

“開放共建生態圈”打造共創“融合力”

在互聯網思維“改造一切”、物聯網發展方興未艾的時代,商業環境變化異常複雜和迅速。“為適應環境變化,海爾租賃必須始終保持開放,必須堅持創新,在專業度與鏈接力的基礎上,實現融合”,張磊用海爾租賃在醫療板塊的實踐做了分享。2015年,海爾租賃開始進入醫療健康板塊,經過專業的調研,海爾租賃決定,與其在公立醫療的紅海廝殺,還不如在民營醫療的藍海深耕。為此,海爾租賃明確將“民營醫療”作為醫療健康板塊的主戰場。

“當時市場上,海爾租賃幾乎沒有競爭對手,這也讓我們非常穩健、從容地在民營醫療領域精耕細作了3年。”截至目前,海爾租賃醫療健康板塊已覆蓋全國24個省,鏈接了2000家以上的民營醫療機構,為500+家民營醫院提供了金融支持,累計提供資金超過50億,累計市場份額超過50%。

目前隨著公立醫院市場的明顯萎縮,公立醫療市場的競爭態勢在民營醫療市場重現只是時間問題。海爾租賃如何應對?張磊提到了“產品迭代更新與生態圈開放共創”。

在服務民營醫療機構過程中,海爾租賃發現,傳統金融機構給客戶提供資金去“建大樓、買設備”是僅解決了硬體更新問題,而體現醫療救治水準的“科室能力”普遍偏弱。基於此,海爾租賃提出了“專科共建”模式,與醫生集團(提供名醫專家資源)、設備廠商(提供先進技術)、民營醫院(提供患者就醫場所和基礎配套)、運營方(幫助醫院提升運營管理能力)等形成“生態圈共創體”,所有參與其中的攸關方均圍繞“解決患者‘看病遠、看病難、看病貴’”的統一目標和核心,把“資源生態圈”更新為“共創生態圈”,既改善了老百姓的就醫體驗,又實現了多方共贏,也順應了政府頒布“分級診療”、“大病不出縣”、“醫生多點執業”等政策的初衷。

截至目前,海爾租賃深耕食品農業、醫療健康、智能製造、交通物流、能源環保、教育文旅六大行業板塊,開業至今累計投放超過300億,資產餘額超過百億。尤其在目前行業市場低迷環境下,海爾租賃依然在2018年實現了較大幅度的逆勢增長。此外,海爾租賃在2018年還獲得了AA+的主體信用評級,並成功發行了12.17億的ABS。在行業諸多不利因素下,海爾租賃能取得這些成績和進展,實屬不易。或許,這也正是海爾租賃始終堅持、不斷實踐“產業金融”模式的體現。同時,海爾租賃“產業金融”新模式在其他業務板塊也有一些突破和進展,如在智能製造板塊,海爾租賃“資金+網器(無線傳感器)+數據”的“校聯網”模式,圍繞並實現了學生校園生活體驗的迭代更新;在能源環保領域“資金+共創平台+生態合夥所有製”的“衛聯網”模式,圍繞並改善了居民社區衛生體驗。這些,都證明了海爾租賃打造的“產業金融”模式,具備可複製性與可持續性基礎。

提到未來,張磊充滿信心,“產業金融將是我們始終堅持的發展路徑。過去,對‘產業金融’的堅持讓我們受益良多,也增強了我們未來始終堅持‘產業金融’模式的決心和底氣。此外,海爾租賃還將逐步增加對‘金融科技與數據智能’、‘投租聯動協同’、‘產業輕運營(參與)’等領域的投入與布局,為‘產業金融’模式的進一步迭代更新、為海爾租賃下一個五年發展打基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