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老胃病治不好?中醫辨證施治「逆轉」慢性萎縮性胃炎!

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高,約佔胃鏡受檢患者的13.8%,在胃癌高發區可達28.1%,胃癌病例50%以上有萎縮性胃炎病史。

慢性萎縮性胃炎與胃癌的發生有密切關係,伴腸上皮化生和異型增生者,胃癌發生率高達9%~10%,在我國為7%。因此,慢性萎縮性胃炎與胃癌的發生有密切關係。

對於慢性胃炎的治療,則是大家特別關注的一大熱點,尤其是中醫藥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

慢性萎縮性胃炎中醫治法構成的高低排列依次為:

健脾益氣、疏肝和胃、益氣養陰和清熱化濕。

從慢性萎縮性胃炎中醫病機學來看,慢性萎縮性胃炎病本正虛,脾胃虛弱為發病的病理基礎。

健脾益氣為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臨床基本大法,而疏肝和胃、益氣養陰和清熱化濕則是根據慢性萎縮性胃炎常見中醫證型而選用的常見治法。

眾所周知,中醫治療疾病的原則是"辨證施治",需在辨證立法的基礎上依法選方,故"方證相應"為其治病用藥的原則。

臨床上香砂六君子湯、柴胡疏肝散、益胃湯、半夏瀉心湯使用頻次為最高。

從"以方測證"的演繹機制推理來看,很大程度上說明慢性萎縮性胃炎臨床證型以脾胃虛弱、肝胃不和、濕熱內蘊及氣陰兩虛為多見; 而上述4首方劑的使用頻率現狀,亦進一步表明其方劑分別為各證型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代表方劑。

此外,從黃芪建中湯、四逆散、沙參麥冬湯、藿樸夏苓湯等方劑使用頻率來看,其使用頻率僅次於首選方劑,這一結果似乎說明,各證型雖有主要的病理因素和主要癥候表現,但臨床上並非單一,且病理變化程度亦有輕重。

如選黃芪建中湯則偏於和中,選四逆散則側重於理氣,選沙參麥冬湯則強調養陰,選藿樸夏苓湯則注重化濕,在主要中醫證型病理所屬的基礎上,其病理因素和病理變化及臨床表現則有所偏頗。

因此,藥物的使用則需要諮詢專業中醫醫師的意見和建議,辨證治療。

慢性萎縮性胃炎的預防

1、所食食品要新鮮並富於營養,保證有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及鐵質攝入。按時進食,不暴飲暴食,不吃過冷或過熱的食物,不用或少用刺激性調味品如鮮辣粉等。

2、節製飲酒,不吸煙,以避免尼古丁對胃粘膜的損害;避免長期服用消炎止痛藥,如阿斯匹林及皮質激素類藥物等,以減少胃粘膜損害。

3、對淺表性胃炎應該堅持治療。

微信jkzx808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