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維生素D需要補嗎?該補多少?最新研究顛覆你的認知!

維生素D(Vitamin D)在人體對鈣的吸收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如果缺乏維生素D,可能會患上佝僂病或骨質軟化症等疾病。

但另一方面,對於多數人而言,只需要保證每日足夠的日曬就可以自己生產出來足夠的維生素D,在光照充足且身體裸露部分較多的夏天,日曬時間甚至只需要15~20分鐘就足夠滿足人體對維生素D的需求。

那麼是不是在經常見不到太陽的冬季就需要補充維生素D了呢?

反正是營養物質,吃多一些也沒什麼壞處吧?

我們來看看加拿大卡爾加裡大學卡明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最新發表於JAMA的研究成果,相信就能找到答案。

全世界最需要補充維生素D的國家之一

加拿大位於北美洲的最北端,是全世界最北的幾個國家之一,北極圈直直地從它的北部地區橫穿而過,在這樣的高緯度國家,漫長的冬季總是很難見到太陽,也因此,他們的居民可能是全世界最需要補充維生素D的人群之一了。

加拿大風景 圖源/Pixabay

加拿大衛生部對於該國居民給出的維生素D攝入建議是:70歲以前的人群,每日600IU,70歲以後的人群因為骨骼質量的下降,每日攝入量提高到800IU,換算成質量的話大概是15微克~20微克左右——作為對比,我國2013年版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對於成年人的建議維生素D攝入量是10微克。

當然,如果確診了有骨骼方面的疾病,那肯定要根據醫囑提高攝入量。

研究作者之一、David Hanley博士:「目前加拿大衛生部給出的建議是為了防止國民因攝入維生素D不足而導致骨骼疾病,但是要清楚地確定最佳攝入劑量是很困難的,我們此次研究是為了觀察是否攝入更多也能帶來更多的好處。」

研究小組的合影 圖源/Nedaa Photography

400、4000與10000

研究者選取了311名年齡在50歲~70歲之間的健康成年人參與實驗,參與者的平均年齡為62歲,幾乎男女各一半。

參與者們被隨機分配為三組,第一組每日攝入400IU的維生素D,第二組每日攝入4000IU的維生素D,第三組則每日攝入10000IU的維生素D。

圖源/Pixabay

整個實驗歷時三年,在實驗開始後的第6、12、24以及36個月的時候研究者對參與者的腕部和踝部進行高解析度計算機斷層掃描以觀察他們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密度越低,發生骨折的風險也就越大。

隨著年齡增長,BMD會逐漸變低,這一趨勢在老年人身上也會顯得更為明顯,因此研究者要先排除掉這一部分自然下降的數值干擾,接下來,他們對比了三個組之間的BMD差異。

完全與預期相反的結果

圖源/Pixabay

結果令人非常震驚,400IU組竟然是BMD下降最少的一組!僅為1.4%!相比之下,4000IU組下降了2.6%,10000IU組則高達3.6%!整個結果完全與預期相反,補充越多的維生素D,反而導致了更多的BMD下降。

此外,研究者還發現,維生素D攝入量較高的組也比低的組更容易發生高鈣尿症,這加大了患上腎結石或尿道結石的風險。

儘管如此,研究者仍強調,他們並沒有找到高劑量的維生素D攝入對人體有害的確切證據,還不能斷言它一定對人體有害,但是作者之一, Emma Billington博士表示,對於健康的成年人,每日400 IU的維生素D攝入是一個合理的劑量,不建議大多數人服用4,000 IU或更高的劑量。

考慮到實驗是在加拿大的一群老人身上進行的,這不僅是更需要攝入維生素D的地區,也是更需要攝入維生素D的人群,當在他們身上都觀察到這樣的結果時,位居溫帶的我們就更不用擔心維生素D攝入不足的問題了。

如果真的還擔心,就趁著夏天的尾巴,再多曬曬太陽吧!

圖源/Pixabay

醫界(公號ID:dr-link),創新醫學教育平台和專業醫生社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