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太極要則細解之快慢相間

先從慢練,快後再緩

太極拳初學時,切記要慢,因為手足的動作,尚不能熟練;打拳時一面要顧到身體各部份的動作,往往顧此失彼,因之在此初學階段,事實上欲快也不可能,所以要慢慢地運轉,動作慢可以求得姿勢的正確,但是慢不是漫無標準的,決不能慢到意滯神呆,動作顯有呆板遲鈍,因之決不可誤會越慢越好,要在所謂神氣鼓盪和意氣靈換的條件下求慢。

通常練習拳架經過一、二年後,姿勢就可漸趨正確,也就是說在初學的一、二年時間內盤架子要慢。姿勢逐漸正確了,就可漸漸地加快。這裡所說的慢和快,都是指練一趟架子的時間而言。通常在不快不慢的情況下練一趟架子,假定說需要八分鐘,如果從第一著開始到最終收式要費十五分鐘,那就是練得慢,如果僅需五分鐘,那就是快。練快了,再要回復到緩,這是練一趟拳套從開始到收式的慢、快、緩三個步驟,必須循序而進,纔可以練到應敵時的「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練快是要隨著練架子熟練的程度逐漸提高,那就能在速度上逐漸加快,這樣練法能夠動作雖快而姿勢仍舊可以正確不錯亂,而且能夠仍顯出沉著,不致有飄浮;因為拳套打快了,很容易犯飄浮的毛病。

用功練拳自己覺得練得快,動作也不散亂了,那就可以注意到在一趟拳中每一個動作本身的快慢,要配合上面所講的剛柔來分別快慢,就是該柔的就該慢,該剛的就該快;也就是說轉關折迭處要慢,過了轉關後,要漸漸加快,到盡頭落點處要快,過了落點再轉慢,如此慢而快,快而慢,就是快慢相間的練法,這是與柔而剛,剛而柔,及開而合,合而開等太極陰陽相濟同樣的道理。

緩與慢不同,在套子沒有練得正確熟練時,在心理上總不免有些緊張,動作起來慢慢地當心運轉,在這個階段欲快也不能,如果動作一快,就有錯亂。要在注意沒有錯亂情況下打拳,其動作一定要放慢,這也是自然的慢。等到動作熟練了,姿勢也相當正確了,那就能漸漸向快的方面練,這也是自然的快;練的快時,姿勢仍舊可以保持正確,快練有相當的時間,對於每一動作的快和慢,也可以把握了,到這個時候,就應當由快再緩。緩是在動作方面已熟之又熟,姿勢已相當的正確,心理上已經毫無顧此失彼的顧慮,在和順毫不緊張狀態下,動作向細緻方面發展,要做到陳鑫所說的沿路纏綿,靜運無慌的緩。打拳到了緩的階段,功夫精進,拳勢方面亦由開展漸入緊湊,運轉在圓形弧線上極為輕緩柔和,可使外來之力,化為烏有;而轉向方點時的速度更快,外力遇之,可使立即彈出。

上面所說的先慢後快,快而復緩,這慢、快、緩三層步驟,是練太極拳的一定程序,必須順序漸進,切不可強進求速。同時要注意每一動作的快和慢,做到快慢相間地運轉,也就是慢到方時快,快到圓時慢,這就是要在方圓互變情形下分快慢。所以太極拳不是單純的慢,而是要既能慢,又能快的。陳鑫謂︰「慢要慢到別人跟不上我,快也要快到別人跟不上我。」又說︰「此拳之運,不貴速而貴緩,緩則可以細心揣摩,由粗及精,且其運勁可以自知運到指頭與否﹖能如此運,將來功夫成時,其速無比。」陳氏家傳真學,決非虛語,學者宜深思之。

近期開班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