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洞察者| 複盤龐大危局:何為因,何為果?

文/ 彭晃

“以為是起點,豈知已在巔峰”。這句話用來形容龐大集團上市以來的歷程,簡直再貼切不過。

2018年,龐大虧損70億元,而其2012年上市以來的累計利潤不過10億。

打開龐大財報,看上去滿眼是一堆密密麻麻的“負號”,而且如此狀況,已經是“債委會”力保下的結果。換言之,如果沒有“債委會”介入,龐大早就被數十起債務官司和銀行處置扣押資產行動擠垮。

5月17日,龐大向證監會和“債委會”遞交破產重組申請(主要由債權人發起)。這也被認為是龐大最後一次為翻盤所做的努力。

何為因?

龐慶華認為,2017年證監會調查、罰款引發的銀行催債、抽貸、拒貸,導致龐大現金流“耗盡關機”。

他不承認市場和自身運營有問題,“市場出問題是可以調整的。這麽多年我都是這麽乾的,如今也這麽乾(卻碰到了問題)。”

這是明顯的倒果為因。銀行債權人嗅到龐大債務將被引爆的跡象,也出現在2017年。

2017年3月,上下遊合作夥伴和銀行幾乎同時發現,龐大償款時間從提前一個月、提前一周、捱到還款日當天到账,直到出現第一次債務違約,雖然只有1700萬元。

銀行風控警鈴大作的結果是瘋狂抽貸。

2017年抽走80億元,2018年抽走162億元,龐大現金流接近枯竭,公司陷入危境。去年春夏之交,龐大的董秘甚至到了一月一換人的地步。人們甚至還透過媒體看到了龐慶華被家鄉人圍追堵截的鏡頭。

資金緊張的龐向家鄉個人和企業集資數億元,同樣無力償還。籌集的錢和360億元流動負債(截止2018年6月)相比,根本無濟於事,卻壞了龐經營多年的家鄉口碑。

若非走投無路,龐應該不會出此下策。

銀行抽貸,合作夥伴們也慌了手腳,紛紛主張向法院主張債權。單是2018年,龐大就24次成為被告,涉及金額卻只有9億元。龐大的最大債權人仍是數家合作銀行。

因為官司,龐慶華所持龐大股權兩次被全部凍結,他也因此被證監會兩次斥責並罰款60萬、90萬元。罰款不多,卻成為風向標。

自救行動

2018年9月,河北省政府、唐山市政府、銀保監會、證監會專門就龐大債務成立了本文開頭提到的“債委會”。

“債委會”要求,各債權人不得單獨對龐大訴訟、查封、扣押資產,盡快恢復授信敞口,落實融資方案,做到不停貸、不斷貸,執行兩年緩衝期和停止罰息。代價則是龐大接受“指導運營”。

龐慶華稱,雖然抽貸和催債、罰息都停止了,但龐大仍然貸不到款,現金流緊張的局面無法解決。

龐大也開展了積極的自救行動,進行全方位的戰略收縮。簡單說就是關店、賣店、裁員等資金回籠舉措。

相比鼎盛期,龐大的全國網點從1400多家縮減到806家(截止2018年末),未來計劃瘦身為360家左右。甚至不惜分三次拋售14家盈利店鋪,其中華北地區的5家奔馳4S店,被轉讓給廣匯集團。後者是龐大在華北、西北地區最大競爭者。不過據此籌集的26億元,相對巨額債務仍然杯水車薪。

問題在於,龐大可以關閉虧損店鋪,但資金快速回籠莫過於賣店。但潛在買家不是傻瓜,他們隻願意買正在賺錢的店。何況,廣匯似乎很享受地看到老對手左支右絀,被迫賣掉現金奶牛。

關於資產“重量”

風雨襲來,龐大不能怪市場不給力。2018年全國車市第一次負增長,而龐大的債務問題卻爆發於2017年。

龐大上市前、上市後一直采取高速擴張戰略。為此龐大的資本負債率一直高達80%以上。作為渠道商,負債率超過以重資產聞名主機商,這是很不正常的。

在人們的印象中,渠道商的“資產重量”,當然比計程車軟體等科技公司要重,但不應該超過資本密集的主機商。

上市後的幾年來,龐大的淨利潤率常年只有0.5%。要知道,2018年前的10年,只有2015年我國汽車行業增速稍緩,其余時間銷量“蛋糕”都在快速增大。在這種烈火烹油的、不可複製的歷史階段,龐大賺不到錢。

在未露敗象之前,龐大的現金流就危如累卵,龐慶華作為老闆,似乎對此缺乏敏感,反而變本加厲地借貸、買地、建店、拿授權、追銷量指標。龐大用於償債付息的財務支出,在2015年的時候達到毛利的70%,遠超任何財務常識標注的債務紅線。

而他采取的轉型、挖掘新盈利點的舉動遲遲未有收效,但踩在擴張“油門”上的腳卻沒有抬起來,匡論“刹車”。

車市稍微放緩,龐大的重資產立馬變成不可承受之重。

和大多數渠道商租地建店的輕資產策略不同,龐大運營路線是買地建店。龐大集團的土地有量高達1.25萬畝,幾乎相當於一家中型地產商的土地儲備量。

那麽現在為什麽不釋放土地資源,以收回資金?

問題就在於,雖然這些土地造就了債務包袱,但買和賣的難易程度不成正比。不改變土地用途的話,買主難尋;在各地鎖死土地開發用途的情況下,龐大又不可能變身房地產開發商。

所以,龐大屢次表示賣地自救,卻發現實施起來很困難。到頭來,還是運營良好的店鋪更容易套現。

核心競爭力的沉淪

龐大作為曾經的全國首屈一指的渠道商,其核心競爭力莫過於完善發達的渠道網絡。但主機商從來不喜歡強勢的渠道商,他們更喜歡體量較小的投資商,以期把控話事權。

主機商喜歡用返點、季末、年末返利等調動渠道。“包銷”方式隻適用於邊緣化的主機商,近年來這種方式日漸稀少。龐大的“龐大網絡”如果不能產生額外的“合成力量”,所費不貲的建設,就不合潮流。

近年來,造車新勢力主導的直銷模式興起,雖然還沒有佔據主流,但符合剛剛進入市場的年輕一代口味。龐大那些滲透到4級城市的線下網絡,看上去更像史前巨獸。

兩個因素疊加,造成龐大的資產雖然不斷上升,但賺錢能力卻每況愈下。最重要的是,前景不看好導致被投資人嫌棄。龐慶華曾寄予厚望的“五八車服”收購和增持,遲遲沒有下文。

龐大發展了多種經營,拖車、上門保養、網約車、旅遊露營車、石墨機油等,主要是轉型售後服務,但到了盈利考核階段,卻沒一個“能打的”。

龐大察覺到環境變遷太晚,也為洞察力遲鈍付出了極為高昂的代價。

與此同時我們也不禁要問,在未來幾年,龐大所代表的超級渠道商,是否還有生存和發展空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