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龐大集團破產重整,真的是銀行抽貸所致?

龐大集團破產重整,真的是銀行抽貸所致?

(非特別標注,文章皆為譚浩俊原創)

2018年營收超400億元的龐大集團,最終因為還不上1700萬元的債務走上了破產重組之路。

要知道,2017年的龐大集團,營業收入曾高達704.85億元,銷售新車48.17萬輛,確實夠龐大,是名符其實的銷車大王。由此,也讓龐大集團在“2018中國企業500強榜單”中位列第240位。即便出現業績大幅下滑,2018年仍實現營收420.34億元,怎麽就會連1700萬元借款都還不了呢?

對此,龐大集團董事長龐慶華曾表示,“銀行一年多時間抽貸242億元,龐大就這樣被抽幹了。現在銀行都是驚弓之鳥,一年抽掉這麽多錢,別說是龐大,換成國企它也受不了啊。”言下之意,龐大集團出現目前這樣的結果,完全是銀行抽貸造成的,而非企業方面的原因。如果不抽貸,企業仍然會運行十分正常。

但是,銀行為什麽會抽貸呢?如果龐大集團一切正常,經營業績很好,銀行又為什麽要抽貸呢?要知道,2017年龐大集團是歷史上經營業績最好的一年,銀行不可能沒事找事,卻對龐大集團抽貸的。毫無疑問,銀行的抽貸,與龐大集團2017年被證監會立案調查有關。而證監會對龐大集團立案調查,也不是無中生有,而是龐大集團包括公司實控人龐慶華、公司未如實披露權益變動情況,未按規定披露關聯交易,未披露自身涉嫌犯罪被司法機關調查等。既然有問題了,銀行抽貸就是很正常的現象。

事實上,像龐大集團這樣的企業,就不當年鋼貿企業的翻版。

所謂鋼貿企業,就是從事鋼鐵貿易的企業。曾幾何時,鋼貿企業一個個富得流油,火得燙手。因為,在房地產市場全面放開的那段時間,對鋼材的需求量大得嚇人。那一刻,隻愁弄不到鋼材,而不愁鋼材銷不出去。就是質量差一點的鋼材,也有需求者,且價格不會下降。為什麽會出現地條鋼企業,很大程度上就與鋼材市場的供需矛盾有關。

也正是因為市場對鋼材的需求量大,對鋼材品質的要求也出現下降現象。因此,鋼貿企業就如雨後春筍,在全國各地迅速爆發。有條件的,沒有條件的,有渠道的,沒有渠道的,都在進行鋼貿生意。甚至鋼材期貨、鋼材互聯網等都誕生了。

然而,隨著樓市調控的開始,房地產市場熱度下降,特別是開發商拿地熱情有所減弱,對鋼材的需求也出現了比較大的變化。很快地,過剩的鋼貿企業,也出現了快速變化的現象,轉向了寒冬,關門歇業、破產倒閉的鋼貿企業也像颶風剛過一樣,屍橫遍野。更嚴重的是,在鋼貿市場紅火時大量貸放給鋼貿企業的貸款,也都出現了回收無門的現象。包括上市公司在內的鋼貿企業,都陷入了困境。

而龐大集團作為汽車經銷企業,與前些年的鋼貿企業並無多大區別。他們也是憑借著近十多年來汽車市場的輝煌,抓住了市場機會,獲得了快速發展的機會,並順利進入資本市場。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龐大集團是一家真正具有市場競爭力的企業。龐大集團對汽車的經銷,與農民種地一樣,看天吃飯。氣象好,收成好;氣象不好,收成不好。甚至還不如農民種地,農民種地,還要憑技術、憑管理、憑經驗。而龐大集團,完全是憑膽量、憑投機。也就是說,一旦市場出現變化,必死無疑。

因此,把企業出現困境的責任推給銀行抽貸,顯然是欲蓋彌彰,擺不上台面。原本就是靠銀行貸款玩的,如果經營效益好,銀行憑什麽抽貸。不正是因為企業出現了問題,企業被證監會立案調查,且是屢教不改,從2012年到現在已經6次違規,銀行才會抽貸嗎?要知道,如果銀行不抽貸,就極有可能成為風險。對這等來說,當然是不希望出現的現象了。

不從自身找原因,而把責任推給銀行,認為是銀行抽貸造成的,這就是龐大集團對待出現問題的態度。事實上,就算銀行不抽貸,面對汽車市場出現的變化,龐大集團的經營也會發生比較大的變化。特別是被證監會立案調查,會讓龐大集團的市場形象嚴重受損。所不同的是,銀行抽貸加速了龐大集團大廈的倒塌步伐。按照龐大集團對待自身問題的態度以及出現問題的認識,破產是早晚的事。所以,切不要把責任推給銀行。銀行也是企業,銀行也要防範風險。

請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

tanhaojun1962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