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臉上的痤瘡(青春痘)能治好嗎?

定義:痤瘡又稱青春痘、粉刺,中醫稱面瘡,酒刺,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多見於青年男女,主要發生於15-30歲,好發於面部多脂部位,常在頰、鼻前端及兩側、額、下頦等處出現散在粟粒及綠豆大小的隆起皮疹。

痤瘡的分級、分型及臨床表現:

一、痤瘡的分級與分型

目前全球並沒有一個統一的、公認的標準痤瘡分級方法,臨床上根據痤瘡皮損性質和嚴重程度將痤瘡分為3度、4級:

播放GIF

I級痤瘡(輕度): 較輕,以粉刺為主,皮損數目少。

Ⅱ級痤瘡(中度): 除粉刺外還有炎性丘疹。

Ⅲ級(中度): 除有粉刺、炎性丘疹外還有膿皰

Ⅳ級(重度): 除有粉刺、炎性丘疹及膿皰外還有結節、囊腫或瘢痕。

二、痤瘡的分型

1、粉刺性痤瘡:初發著有白頭和黑頭兩種。白頭粉刺又稱閉合性粉刺,為皮色丘疹,開口不明顯,不易擠出;黑頭粉刺又稱開放性粉刺,位於毛囊口的頂端,可擠出,叫硬脂肪栓。

2、丘疹性痤瘡:瘡炎症可以繼續擴大延續並深入,表現為炎性丘疹和黑頭粉刺者稱丘疹痤瘡。

3、膿包型痤瘡:表現以膿包和炎性丘疹為主,稱為膿包性痤瘡。

4、囊腫性痤瘡:現以大小不等的皮脂腺囊腫內含帶些的粘稠膿液,破潰後可形成竇道及瘢痕稱囊腫性痤瘡。

5、萎縮性痤瘡:丘疹或膿包性痤瘡破壞腺體而形成凹坑狀萎縮性瘢痕者,稱萎縮性痤瘡。

6、聚合性痤瘡:數個痤瘡結節在深部聚集融合,有紅腫顏色青紫,稱為融合性痤瘡或聚合性痤瘡。

痤瘡的病因、病機:

現代醫學認為,痤瘡的發病主要與體內雄激素水準、皮脂腺分泌以及毛囊皮脂腺開口處過度角化、體內痤瘡丙酸桿菌感染以及繼發炎症等的關係密切,還與日曬、遺傳、免疫、內分泌障礙、藥物、精神壓力以及飲食等相關。

(痘痘的形成過程)

中醫理論認為:『肺主皮毛』。肺循環系統產生免疫物質,在皮膚表面築起一道防禦系統。故肺氣足,全身皮膚氣血充足、營養物質豐富、皮膚柔嫩光滑、毛孔細;肺氣虛,皮膚抵抗力差,易被蟎蟲、細菌等侵襲而生粉刺,面部毛孔粗、皮膚過敏。由此可見,臉上長粉刺、痤瘡標誌著肺的免疫力薄弱,即肺氣不足。具體表現如下:

1、肺胃熱盛

中醫學認為,面鼻為肺胃二經所主,若素體陽熱偏盛,肺經鬱熱,又復受風邪(風易襲上位),則發「肺風粉刺」;肺與大腸相表裡,若腑氣不通,濕熱上攻於面部,則亦發痤瘡。

此型最常見於炎性痤瘡,患者常處於青春期,皮疹好發於顏面部,胸背部可有少量皮疹,皮損以紅色丘疹為主,個別上有膿頭,癢痛相兼,舌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滑或滑略細,大便乾結。

2、濕邪蘊結

中醫學認為油脂與「濕」有關,而濕邪的來源有兩方面原因:第一,平素嗜食辛辣刺激之物傷及脾胃,脾失健運,濕邪內生。第二,腎陽虛衰,無以溫運脾陽,導致水濕停聚。濕邪蘊積日久則成痰,形成結節、囊腫;濕鬱化熱,熱盛肉腐則成膿,形成膿頭。

此型患者典型癥狀為面部出油較多,常處於青春期,皮疹好發於顏面部,皮損以紅色丘疹、粉刺為主,平素麵部較油膩,以「T」字區為重,癢痛相兼,舌淡或邊有齒痕,苔薄白,脈滑,二便調;如皮疹發病部位以口周為主,患者常伴有大便溏薄。

3、沖任失調

本型常見於青春期後發病的患者。沖任隸屬於肝腎,月事來潮前,經血充盈,易為肝氣所激惹,氣有餘便是火,火性炎上,煉津為痰,形成痤瘡,故患者皮損常經前加重。

此型皮損集中在顏面部,以暗紅色的丘疹、結節為主,時有疼痛,舌淡苔薄白,脈滑或細,伴有月經不調,常夾雜血塊。

4、熱毒壅盛

毒有風毒、濕毒、瘀毒、熱毒、火毒等分別,《內經》中提出了毒「皆陽熱亢極之證」,暴發性痤瘡發病急、來勢迅猛、熱火癥狀明顯,符合中醫「火毒」的致病特點。

此型患者發病比較急,臨床癥狀較重,面部油膩,皮損以結節、囊腫、膿腫、黑頭粉刺為主,屬於西醫囊腫性、聚合性痤瘡範疇。部分患者伴有頭部穿鑿性毛囊炎(中醫稱之為「螻蛄癤」)、腋下化膿性汗腺炎,舌紅,苔薄黃或膩,脈滑或小數。

痤瘡治療的常用方法:

(1)局部外用藥物:維A酸類、過氧化苯甲醯、抗生素類、壬二酸、硫磺洗劑等。

(2)口服抗生素:首選四環素類,其次為大環內酯類(紅霉素),避免選擇常用於治療系統感染的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等。

(3)口服異維A酸:對於嚴重的痤瘡,口服異維A酸是標準療法療程以達到最小累積劑量60mg/kg為目標。

(4)抗雄激素治療:如口服避孕藥復方醋酸環丙孕酮片,適用於女性中、重度痤瘡患者,伴有雄激素水準過高表現(如多毛、皮脂溢出等)或多囊卵巢綜合征。遲髮型痤瘡及月經期前痤瘡顯著加重的女性患者也可考慮應用口服避孕藥。

(5)口服糖皮質激素:主要用於暴發性或聚合性痤瘡,遵循短期、小劑量、與其他方法聯合應用的原則。

(6)其他:對於不能耐受或不願接受藥物治療的患者,還可考慮物理治療,如光動力療法(PDT)、果酸療法、雷射治療等。

排調修三聯綠色綜合療法

德懿堂中醫皮膚病醫院李志忠院長師承張褒佳教授、馮憲章張褒佳教授,在二老60多年治療青春痘(痤瘡)經驗的基礎上,經過反覆研究和探索,針對久治不愈、反覆發作的頑固性痤瘡(青春痘)患者,獨闢蹊徑,從中醫角度入手,研製出一套「排、調、修」療法,採用內服中藥清熱解毒、涼血活血、散滯化瘀、軟堅散結來調節人體內分泌,減少皮脂腺分泌,收縮毛孔使皮膚變細變白,調節臟腑功能(一人一方、因人而宜、辨證施治),使機體達到陰陽平衡。

外用粉刺針清除粉刺,然後再敷醫用修復面膜,針對中、重度痤瘡患者,還會採用美國進口果酸疏通毛孔,增加角質細胞活躍度,促進皮膚新陳代謝,祛除痘印,淡紋緊緻。同時,刺激皮膚真皮層膠原再生,促進真皮層粘多糖合成,提高真皮細胞水合能力,改善肌膚保濕度。通過內外結合、標本兼治痤瘡,臨床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排、調、修」療法打破了傳統治療方法的療程長、久治不愈、易複發等技術瓶頸,達到了痤瘡(青春痘)、酒渣鼻快速治癒、治癒後不留痘痕、標本兼治不複發的臨床效果,經受住了實踐的考驗,得到了業內同行的一致認可,使廣大患者走出疾病困擾和心理自卑的雙重陰影,重拾健康、美麗和自信。

療法中的「排」,有兩層含義,一是用粉刺針將未破皮的青春痘裡的粉刺排出,二是用中藥清熱解毒、散滯化瘀、軟堅散結,排出毒素;「調」,則是用中藥涼血活血,調理腸胃功能和內分泌功能,從根本上修正臟腑功能,使機體達到陰陽平衡;「修」主要是通過現代醫學手段施方修整受損毛孔、痘印和痘坑。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