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原聯想高管確診胰腺癌兩月離世,癌中之王年輕化,年新增45.8萬例

隨著馬雪征的離世,令人談之色變的胰腺癌又回到了公眾視野。

8月31日,博裕資本創始合夥人、香港交易所獨立非執行董事、前聯想首席財務官馬雪征因患胰腺癌辭世,享年66歲。

據財新報導,馬雪征在兩個月前查出胰腺癌,早前已經完成手術並開始化療,但近日病情出現異常,突發腸胃道出血,導致心臟停止跳動。

此後,聯想董事長柳傳志於9月2日發文悼念,稱馬雪征是「光鮮亮麗的CFO、是意氣風發的投資人、是叱吒風雲的商界木蘭、是推動聯想集團國際化進程的功臣。」柳傳志表示「我會永遠懷念她!」

胰腺癌偏愛名人,不良的生活習慣是誘因

事實上,馬雪征並非商界因患胰腺癌離世的第一人。

早前甚至有一個說法:胰腺癌偏愛名人。儘管這一說法缺乏科學的數據做支撐,但在名人患癌離世的歷史上,「胰腺癌」三個字的份量多少有點沉重。

2009年,好萊塢電影《人鬼情未了》男主帕特裡克·斯韋茲因患胰腺癌去世,終年57歲。他在同年1月接受媒體採訪時,還估計自己能活兩年。

就在帕特裡克·斯韋茲被確診患癌時,香港藝人開心果沈殿霞已於同年2月去世。再往前推一年,世界著名男高音帕瓦羅蒂於2007年去世。

無疑,胰腺癌是奪取人們生命的罪魁禍首。據健識局不完全統計,2007年至今,已有數十位名人公開因此去世。

南通市腫瘤醫院肝膽外科副主任醫師蔡鴻宇對健識局表示,關於胰腺癌便愛名人的說法,很大原因在於他們自身的影響力導致關注度更高。其實不光是名人,普通人的胰腺癌發病也在不斷上升。

蔡鴻宇透露,根據近年來收治病人的情況來看,胰腺癌確實存在年輕化的趨勢。據其出具的圖表分析顯示,上海市區2002-2006年的胰腺癌發病率與1973-1977年的數據相比,在45歲以後存在明顯的年輕化。

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微創胰腺中心主任、中國抗癌協會全國胰腺癌專業委員、中國抗癌協會江蘇分會膽道腫瘤專業學組副主任委員錢祝銀曾表示,引發胰腺癌的原因主要與環境因素有關(佔95%),還有遺傳因素(佔到5%),其中,飲食和肥胖(30-35%)是主要誘因,另外吸煙、炎症也是一些重要誘因。

如果說名人容易患上胰腺癌是一種誤解,那麼酗酒、暴飲、暴食、熬夜、工作壓力大才是引發胰腺癌的誘因。據南方都市報報導,僅在2018年,胰腺癌就有45.8萬例新增病例。

癌情兇猛,五年生存率不到5%

在人類疾病歷史上,癌症帶來的恐慌程度,不亞於幾世紀之前的橫掃幾大洲的瘟疫。

胰腺癌是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被稱為「癌中之王」,並非徒有虛名。數據顯示,儘管胰腺癌在所有癌症中僅佔3%的比例,但其五年生存率不到5%。

據2018年全國腫瘤登記中心收集的胰腺癌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胰腺癌發病例數和死亡例數分別為9.5萬和8.5萬,位居惡性腫瘤發病和死亡的第10位和第6位,胰腺癌發病率與死亡率之比為1:0.89。

2019 年美國癌症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胰腺癌的發病率在男女性惡性腫瘤中排名分別位於 第10位與第9 位,而死亡率均位於第4位,且其5年生存率僅 9%。美國流行病學數據預計,2030年胰腺癌在全球死亡率將位居第二位,僅次於肺癌。

胰腺癌的臨床表現包括腹痛、黃疸、消化道癥狀、癥狀性糖尿病、腹部包塊,以及消瘦、發力等。值得注意的是,胰腺癌發現時,往往已處於晚期,這與其善於偽裝,極易與糖尿病、胃病、肝病等癥狀相混淆有關。

胰腺癌往往具有「三高三低」的特點,「三高」即發病率逐年增高、術後複發率高和死亡率高;「三低」即早期診斷率低、手術切除率低和藥物有效率低。

數據顯示,臨床上僅有約 20%的胰腺癌患者可行手術治療,但即使進行了根治性手術,其5年生存率也不超過 25%,且極易複發。

北京天壇醫院普外科主任張洪義曾對媒體表示,胰腺癌五年生存率並沒有得到明顯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其位置比較特殊,使得早期的常規體檢不容易發現胰腺病變。

另外,胰腺癌細胞容易侵犯到周圍的動脈、淋巴和神經,如果侵犯到血管,癌細胞就比較容易轉移。一旦發生轉移,治癒率就會較低。

各方努力,臨床治療尚無明確進展

在胰腺癌面前,現在的醫療技術就真的束手無策嗎?

2013年,安吉麗娜·朱莉通過基因檢測發現自己是BRCA突變基因的攜帶者,進而選擇接受了一系列的預防性切除手術。基因檢測也藉此機會走進了普羅大眾的視野。

與胰腺癌相關腫瘤的基因檢測,國內企業也有涉足。A股基因檢測龍頭企業華大基因在回答投資人提問時表示,華大基因的複雜疾病研究和臨床應用產品中,腫瘤個體化用藥指導系列基因檢測主要用於胰腺癌等實體腫瘤進行檢測。

截至2018年6月30日,華大基因的腫瘤早篩項目已完成前期技術開發,產品開發繼續順利推進中。

此外,藥物研方面也有可喜的進展。去年年底,佐力葯業在回答投資人提問時表示,2018年9月份,在美國波士頓CAR-TCR峰會上,其參股的科濟生物發布了CAR-Claudin 18.2T細胞治療胃癌/胰腺癌的臨床數據:在接受治療的12名患者中,有8名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腫瘤消退;特別是在一個經過改良的治療亞組中,按照RECIST1.1標準,6名患者中有5名達到客觀緩解(其中1名待確認客觀緩解),包括1名完全緩解。

2019年6月舉辦的美國臨床腫瘤學年會( ASCO)會上,阿斯利康與默沙東聯合宣布了PARP抑製劑Lynparza治療胰腺癌的3期臨床結果。

研究表明,這款在5年前獲批,可用於卵巢癌和乳腺癌治療的「老葯」,有望給胰腺癌患者帶來新的福音。

蔡鴻宇談到,近年來,胰腺癌治療最大的進展在於「術前新輔助化療+手術+術後輔助化療」的治療模式,將可切除的胰腺癌生存時間由之前單純手術的12-14月左右,提高到30-50個月左右。

遺憾的是,目前在其它腫瘤治療中特別熱門的免疫治療和靶向治療,在胰腺癌上仍然是鏡中花水中月,沒有明確進展。

附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