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冬季受涼腹瀉患兒怎麼吃?

小兒腹瀉是由多種外感、內傷因素引起,以大便次數增多,糞質稀薄或如水樣為特徵的 一種小兒常見病。 《內經》 已有泄、濡泄等記載,宋代以後著作多稱「泄瀉」。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以夏秋季節發病率為高,多與進食生冷及不潔蔬菜、瓜果或進食過量的瓜果有關。冬春兩季則多因受寒著涼所致。哺乳期的婦女若不注意飲食結構,同樣可引起小兒腹瀉。西醫學將其分為感染性腹瀉和非感染性腹瀉兩種。感柒性腹瀉多由病毒( 如輪狀病毒、 柯薩奇病毒、埃可病毒等)、細菌(如致腹瀉大腸桿菌、空腸彎麴菌、耶爾森菌等)引起; 非感染性腹瀉常由飲食不當,腸道功能紊亂引起。

小兒腹馮在飲食上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節製飲食,以減輕胃腸負擔,促使胃腸有足夠的時間排出發醇和腐敗的食物,消除 病原菌在腸道內的滋生條件;合理餵養,注意飲食衛生。

2.飲食宜清淡、細軟、少清、少油和無刺激性。可進稀粥、面片、蛋羹等容易消化的 食物。不宜吃難以消化、膳食纖維多的粗糙食物和過於油膩的食物。

3.不宜食香蕉、生蔥、蠶豆、豌豆、番薯等易造成大便次數增多和腹脹的食品。

4.急性水瀉初期,根據其輕重禁食8 ~ 12小時以減輕胃腸負擔。禁食期間伴有發熱、 多汗、少尿時,需及時補充液體,輕者少量多次餵給5%的蔗糖鹽水或糖鹽水;重者配合輸 波,輔以酸甘斂陰、利尿增液之品,如山藥水、烏梅水、蘋果水、淡茶水等以防津液枯竭。

5.泄瀉次數減少後,胃腸功能尚未恢復可先喂米湯,漸喂母奶或加水稀釋的牛奶、稀藕粉,然後喂稀粥、面片、菜湯等。飲食應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直到恢復正常飲食。

6.泄瀉日久,脾胃已虛,消化吸收力弱。故應忌食生冷、油膩、堅硬、燥熱之物,宜食健脾和胃的食物,如大棗、芡實、蓮子,扁豆、山藥等。

7.保持足夠熱量。小兒患腹瀉,勢必導致熱量供求失衡,因此應酌量增加高熱量的食 物,如牛奶、豆製品、魚類等。若較長時間熱量供給不足,可使小兒發育遲緩、體重減輕。

一、傷食型

[臨床表現]大便瀉下酸臭汙穢,每日數次或數十次,腹脹腹痛,瀉前哭鬧,瀉後痛減,口臭納呆,噯氣嘔吐,苔厚膩或微黃,脈滑而實。

I施食原則]消滯化積,健脾止瀉。

1.小麥曲粥

原料:小麥曲(炒黃) 30g, 粳米(淘凈) 100g。

製法:將小麥曲、粳米放人砂罐內,加水煮作粥即可。

應用:每日1劑,分2次空腹食之。

功效:益氣和胃,消食導滯。

2.焦米粥

原料:大米適量。

製法:將米淘洗凈,入鐵鍋內炒焦;或煮成飯,用鍋底之鍋巴,下鍋煮粥即可。

應用:可於必要時服食。

功效:消食化積,益脾開胃。

二、寒瀉型

[臨床表現]大便稀溏,臭氣不重,腹痛腸鳴,可兼發熱,頭痛惡寒,鼻塞,流清涕, 舌者薄白,脈浮緊。

I施食原則]解表散寒,芳香化濁。

1.二生湯

原料:生木瓜、生薑(不去皮)各等分。

製法:將生木瓜、生薑切作薄片,放人砂鍋,加水煎取汁。

應用:每日1劑,分次溫服( 根據惠兒大小選擇用量: 5歲以上者4~6g, 5歲以下者 2 ~4g)。

功效:溫中散寒,祛濕止瀉。

2.小茴香粥

原料:小茴香10g,梗米50g。

製法:將小苗香裝人紗布袋內,扎口,放人砂罐內,加水煎半小時,再放人淘洗乾淨的 視米同煮為粥,去小苗香,的加鹽,蔥花、要求等調味即可。

應用:早、晚空腹時溫食之。

功效:溫中和胃,消食止瀉。

三、濕熱型

[臨床表現]瀉下急迫,勢如水柱,色黃氣穢,腹部微痛,伴有身熱口渴,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膩,脈濡數。

[施食原則]清熱除煩,化濕止瀉。

1.芹菜車前湯

原料:芹菜15g,車前子(布包) 10g, 大麥芽15g。

製法:將芹菜、車前子、大麥芽放人砂鍋,加水煎取汁。 應用:每日1劑,分2次飲湯。

功效:清熱平肝,化濕止瀉。

2.雙米粥

原料:薏苡仁30g,陳倉米( 即陳粳米) 50g。

製法:將薏苡仁、陳倉米同人砂鍋內,加水煮至粥成即可。

應用:每日早、晚時服。

功效:清熱利濕,健脾止瀉。

四、脾虛泄瀉型

[臨床表現]大便時瀉時止,反覆發作,完谷不化,稍進油膩後大便次數明顯增多,兼形體消瘦,面色無華,精神倦怠,不思飲食,舌淡苔白,脈緩無力。

[施食原則]健脾益氣,助運止瀉。

1.赤石脂粥

原料:赤石脂3~5g,大米50g。

製法:將赤石脂碾成細粉,過100目篩備用;將大米淘洗後放人砂鍋內,加適量水,煮 成稀粥,待粥將成時,調人赤石脂粉3~5g,再煮2~3分鐘即成。

應用:早晚溫食,連服5~7天。

功效:健脾益氣,澀腸止瀉。

2.榛子粥

原料:榛子(水洗去皮,水磨濾取汁) 100g, 粳米50g,白糖少許。

製法:砂鍋內加適量水,入粳米及榛子汁同煮成粥,粥成時加人白糖調味即可。

應用:每日1劑,1次食完,久服尤佳。

功效:益氣寬腸,健脾止瀉。

五、腎陽虛瀉型

l臨床表現] 久瀉不愈,下利完谷,甚則脫肛,日輕夜重,五更益甚,腹痛喜暖,面色 無華,形體消瘦,四肢不溫,舌淡苔白,脈沉細。

[施食原則] 健脾溫腎,周澀止瀉。

1.芡實粉粥

原料:芡實粉60g,粳米100g。

製法:先將粳米煮成稀粥,再將加水調成糊的芡實粉,兌人粥中攪拌,煮二、三沸即 成。

應用:每日2次空腹食用。

功效:益腎同涅,健腫止瀉。

2.刀豆散

原料:刀互(老而綻者) 200g。

製法:將刀互下鍋焙乾,炒黃,研為細末,過80日篩,裝瓶收貯備用。機泉縣珠管

應用: 每次取刀豆散6-9g,溫開水送服。

功效:健脾溫中,益腎止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