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才是葯神!不該發生的結直腸癌

腸道疾病中,結直腸癌是最大的殺手之一。

全球較高發區——美國的結直腸癌發生率不斷攀升的勢頭,近年終於得到遏製和緩解。

這得益於腸鏡、健康飲食的普及。與此同時,地球另一端,中國數字卻不斷攀升。

2015年結直腸癌成為全國癌症第5號殺手,每年奪取近20萬條生命【1】

文章動筆之時,這個數字再度刷新,2018國家癌症中心最新統計,結直腸癌已經攀升到第3號癌殺手。

高發病率,高死亡率,年輕化,大部分患者發病已經中晚期,預防比治療更重要。

結直腸癌雖然兇險,卻是癌症中,較能以健康生活方式去預防的一種。

01

基因重要嗎?

基因確實是結直腸癌的原因之一,但並不能完全解釋我國這個趨勢。

2008的發表在CancerEpidemiology Biomarkers and Prevention

的一項研究指出——那些吃了最多紅肉的人,相比吃了最少紅肉那些人,結直腸癌風險高了67%。

無論他們有否遺傳因素【2】

02

什麼東西更要命

另外一份發表在JAMA的風險研究顯示,每天進食一定量的加工類紅肉,紅肉或酒,足以提高結直腸癌風險超過2成【3】。

雞蛋是結直腸癌中需要特別關注的食物,不少研究中,雞蛋消費和結直腸癌風險被緊密聯繫一起。

一項對全球34個個地區進行大型觀察性研究看到,雞蛋攝取量越多的國家,結腸癌死亡率風險越高【4】。

更多的研究【5】【6】指出,隨著攝取量增加,雞蛋逐步提升了結腸癌風險;雞蛋對結腸癌的促進作用,在腸道息肉形成後更為關鍵。

動物性食物的大量飽和脂肪刺激了膽汁酸分泌,令腸道壞菌生長;

另外動物蛋白大量含硫氨基酸,代謝為硫化氫、氨等有毒物質,給大腸環境多重破壞,誘發了癌變可能【7】。

03

尋找「葯神」,尋找保護之盾

非洲某些地區,歷來具有全球最低的結腸癌發比例,比美國低了50倍以上。

此前文章提到,傳統非洲飲食中含有豐富纖維,傳統非洲人纖維攝取量遠比一般建議量高好幾倍。

似乎是纖維阻擋了結直腸癌的洪流。

2015年發表在Nat Commun 一個著名的飲食乾預與結腸癌風險研究:

研究者把20名非洲本土人和20名非裔美國人分成兩組,分別給予他們兩種飲食:以玉米為核心,蔬果豆類為主的高纖低脂非洲飲食,另一種則是高脂肪、動物性的西式飲食。

兩組人分別執行這兩種飲食,然後進行飲食交換。

結果表明,無論哪組,進行高動物性飲食後均提升了結腸癌變標誌物風險,當他們切換為傳統非洲飲食後風險迅速下降,這一切發生在短短兩周【8】。

另外,對1575名結直腸癌患者的乾預研究,有力地說明了纖維保護作用:每增加5克纖維攝取,患者8年隨訪期死亡風險下降了25%【9】。

04

丁酸鹽的抑癌性

纖維促進腸道蠕動排便作用已成共識,此外,在這裡需要再次提到丁酸鹽。

纖維是腸道益生菌的食物,好菌吃夠後,會產生好東西「回報」我們。

比如產生丁酸鹽。

一項體外測試表明,把丁酸鹽放到結腸癌細胞中,丁酸鹽會迅速抑製腫瘤細胞的數量【10】。

丁酸鹽也是腸道好菌向免疫系統發出的友好信號,免疫系統依靠丁酸鹽識別敵我。

然而,在低纖維高脂肪(肉油)環境下,壞菌蓬勃生長,同時硫化氫干擾並抑製了丁酸鹽。

纖維很重要,丁酸鹽很重要,但——事情不只這麼簡單。

05

殺手的槍

最近一些研究指出,相比傳統的非洲飲食,現代非洲人並沒有吃太多的纖維【11】。但他們同樣有很低的結直腸癌發率。

為什麼?

研究者觀察到,非洲人往往擁有比美國人低得多的膽固醇水準。

他們雖然吃了很多低纖維的精玉米面,偏離了傳統,但是他們始終不變的是——一直沒吃太多的肉!

這令他們始終保持了優勢【12】。

峰迴路轉的事再次告訴我們——不吃什麼比吃什麼更重要。

06

第二面盾,抗性澱粉

難道現代非洲人除了少肉,就真的沒有其他保護機制了嗎?

當然不是,植物總是以各種方式保護我們身體。

現代非洲人吃了大量的精玉米面,這類食物雖然纖維被去掉了很多,但會留下一些抗性澱粉。

抗性澱粉在烹煮後冷卻形成,與纖維相似的是——抗性澱粉同樣不能被腸道吸收,因此成為了腸道益生菌的美餐,於是——益生菌們同樣為我們製造著丁酸鹽【12】!

抗性澱粉在壽司、土豆沙拉,義大利面等食物中也大量存在。

難怪從研究看到,高澱粉飲食地區,擁有較低結腸癌發機會【13】。

在飲食中添加抗性澱粉,能降低腸道致癌物的含量【14】。

高澱粉飲食地區較低結腸癌發生率

越高碳水化合物,越低蛋白飲食,丁酸鹽上升得越厲害

但是,如果我們吃了很多的肉,同時也吃了很多澱粉性食物,結果將會如何?

對不起,抗性澱粉的好處被清零【15】

植物總是以各種方式,保護著腸道健康,給我們一次次避危的機會——但前提是,你得給自己機會。

07

預防結腸癌飲食——一個中心,兩個基本

1個中心:不吃肉蛋奶,酒精和飲料

2個基本點: 高纖維+高抗性澱粉 (果蔬豆谷)


其他:

避免久坐,多運動

多曬太陽,補充VD

定期腸檢,特別家族史與腸道息肉病史者

葯神=對的食物。

事情,可能就是這麼簡單。

參考文獻:

(1)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2014. Chin J Cancer Res.2018 Feb;30(1):1-12.

(2)Red meat intake, doneness, polymorphisms in genes that encodecarcinogen-metabolizing enzymes, and colorectal cancer risk. CancerEpidemiology Biomarkers and Prevention. 2008;17:3098-3107.

(3)Association of dietary inflammatory potential with colorectal cancerrisk in men and women.

JAMA Oncol.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18, 2018.

(4)Nutr Cancer. 2003;46:158-165

(5)Int J Cancer. 1992 Jul 30;51(6):851-7.

(6)Cancer Res. 2014 Dec 15;74(24):7442-52.

(7)Race-dependent association of sulfidogenic bacteria with colorectalcancer. Gut. Published February 2, 2017.

(8)Fat, fibre and cancer risk in African Americans and ruralAfricans. Nat Commun. 2015;6:6342.

(9)Fiber intake and survival after colorectal cancer diagnosis. JAMAOncol.

Published onlineNovember 2, 2017.

(10)Butyrate inhibits colon carcinoma cell growth through two distinctpathways. Surgery. 1998 Aug;124(2):248-53.

(11)Why do African Americans get more colon cancer than Native Africans?J Nutr. 2007 Jan;137(1 Suppl):175S-182S.

(12)Rarity of colon cancer in Africans is associated with low animalproduct consumption, not fiber. Am J Gastroenterol. 1999 May;94(5):1373-80.

(13)Starch intake and colorectal cancer risk: an internationalcomparison. Br J Cancer. 1994 May;69(5):937-42.

(14)Reduced dietary intake of carbohydrates by obese subjects results indecreased concentrations of butyrate and butyrate-producing bacteria in feces.Appl Environ Microbiol. 2007 Feb;73(4):1073-8.

(15)Effect of meat and resistant starch on fecal excretion of apparentN-nitroso compounds and ammonia from the human large bowel. Nutr Cancer.1997;29(1):13-23.

關於作者

徐嘉博士北京大學生物物理學學士,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生理學博士。超過20年的個人健康蔬食經驗,目前任職美國責任醫師協會(PCRM),是美國責任醫師協會臨床營養學研究專家。

自2014年起,徐嘉博士在美國、大陸、香港等地公益巡迴演講營養學專題800餘場。徐嘉博士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尊重科學的真實性,傳播健康飲食的真諦。在他的影響下,很多人通過改變飲食習慣從疾病中恢復健康。

素食星球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