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野蠻生長亂象不斷,在線教育亟待監管規範

日前,某樂評人在微博上發布了一段網課視頻,視頻中,這位據稱系中央音樂學院教師的張一方的講課出現了許多錯誤,甚至一些基礎知識點也失誤頻頻。網課視頻發布以後,引發公眾密切關注。中央音樂學院負責人回應稱,張一方系中央音樂學院學生處的一名行政工作人員,網上所傳講課視頻是其2017年12月來中央音樂學院之前的個人行為,目前張某已離職,派遣公司已與其解除了勞動關係,與中央音樂學院的工作關係也一並終止。

一個老師上課講錯了,按照常理應該是一個比較小眾的事件,“張一方老師”的失誤為什麽引發熱議?

首先當然與其標識的身份有關。中央音樂學院的老師,這個身份十分醒目,人們又無法辨別真假,所以當其講課中居然出現不少常識性錯誤的時候,自然會引來圍觀。

其次,扛著名校名師的招牌,但連常識錯誤都難以避免,這只不過是在線教育亂象之一。人們對這種亂象原本關注已久,“張一方老師”適逢其會,恰恰提供了一個槽點。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五花八門的在線教育應運而生。毫無疑問,相比傳統教育,在線教育擁有很多便利性,既簡化了教學流程,又有利於資源共享,使眾多受教育者足不出戶就可以接受優質教育。不可低估的市場需求,加上其自身優勢,近年來在線教育的發展可謂迅猛。相關機構發布的《2018中國在線教育行業白皮書》披露,到2020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或將達到4330億元人民幣。這個規模和趨勢讓人驚歎。

有優勢,有剛需,在線教育迅猛發展當然是好事。但經驗告訴人們,任何一個行業,如果一味追求發展的速度,就可能導致野蠻生長,滋生很多弊端。

一是資質問題。據媒體報導,目前市面上很多在線教育平台其實並無辦學資質,往往搭個平台就開始營業,有的則想方設法通過合作、掛靠、加盟等方式試圖規避資質問題,實則處於灰色地帶。教師的資質也讓消費者擔憂,有的平台借名師廣為宣傳,但很可能上不了一兩次課,就換成了另外一位。

二是資金監管問題。和很多線下的教育機構一樣,在線教育平台也採用了預收學費作為快速回籠資金的手段,這一點無可厚非。問題是相關的資金不受監管,去向不明,一旦卷款跑路,消費者的權益很難得到保障。近年來在線教育機構跑路事件並不少見。

三是消費者維權不易。在消費者那一邊,如果是線下教育機構,對其服務不滿意還可以上門討要說法,相比之下,在線教育的維權難度就大多了。很多消費者反映,不但半途想退費幾乎不可能,就連其宣傳的“名師”無故被替換這樣的問題,消費者的訴求也往往無人理會……

在線教育之所以暴露了這麽多的問題,主要原因無非有二:一方面,進入的門檻不高,由於相較傳統教育,在線教育無論在成本、師資還是場地等方面都有獨特優勢,看好行業前景的人於是蜂擁而入;另一方面,因為在線教育迅猛發展是近幾年的事情,所以政策法規尚未能及時調整,有些領域甚至可能還處於監管盲區。

在線教育的野蠻生長不僅對消費者不利,而且注定還會危及行業本身。規範在線教育的呼聲,即使是在行業內部,也是主流。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全國兩會第四場“部長通道”上透露,目前教育部已經會同有關部門開始研製在線教育培訓機構綜合治理文件,不久就會發布;而在文件頒布之前,教育部將比照線下治理的政策措施,對線上培訓進行規範。

顯而易見,這只是規範的一部分,資金監管、消費者維權不易等問題,還需要多部門聯手協作。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監管不等於管死,而是為了推動全行業健康發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