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政策落地,在線教育告別“野蠻生長”,線上教師資格遭重錘

經歷了五年野蠻生長的在線教育終於有法可依了。

7月15日,教育部等六部門聯合發布了《關於規範校外線上培訓的實施意見》。意見從線上培訓內容、時長、師資、信息安全、經營規範等方面做出具體要求。

《意見》提到,近年來校外培訓從線下向線上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培訓平台存在低俗有害信息;培訓內容超標超前;學科類培訓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有的培訓預付費過高、合理退費難等突出問題。《意見》認為,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校外線上培訓質量、增加了中小學生課外負擔和家庭經濟負擔,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規範。

事實上,對在線教育整改早有預示。在今年3月兩會“部長通道”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就表示,從去年2月教育部在對校外培訓機構綜合治理過程中,有些培訓機構轉移陣地,把“戰場”開到了線上。彼時陳寶生透露,教育部已經會同有關部門開始研製綜合治理的文件。

從線下機構整治開始,在線教育就處於生怕被“一刀切”的精神緊繃狀態,如今政策落地,多數行業人士表示“比想象中的要溫和很多”。

儘管如此,仍不難看出教育部對於在線教育的整治決心。《意見》明確要求,2019年12月底前完成對全國校外線上培訓及機構的備案排查;2020年12月底前基本建立全國統一、部門協同、上下聯動的監管體系,基本形成政府科學監管、培訓有序開展、學生自主選擇的格局。

作為第一個在國家層面頒布的針對線上培訓的規範性文件,有理由相信,隨著監管落地,整個在線教育行業將逐漸轉向規範化發展。

“健康”成培訓內容監管關鍵詞

“健康”是對課程內容監管的關鍵詞。由於互聯網信息魚龍混雜,監管缺位,線上教育產品又數量龐大、類型複雜,因此在線教育內容一直以來都是整個行業關注的重中之重。

此前,學習類APP涉黃事件頻發,包括學霸君、作業幫在內的多款學習類App曾被曝光內含“黃段子”,小猿搜題也被指暗藏色情信息。此類事件加強了家長和老師對於學習內容的重視度,也繃緊了各地對於進校學習類APP的管控神經。

從2018年底開始,北京、寧夏、河北、廣東等多地陸續開展APP整治工作。今年1月,教育部印發《關於嚴禁有害APP進入中小學校園的通知》。內容上,《通知》明確提出要重點檢查色情暴力、網絡遊戲、商業廣告及違背教育教學規律等內容。

作為教育部對K12領域在線教育的首個正式“整改令”,對於APP的整改被業內視為開啟線上監管的先河。但就形式多樣的在線教育而言,APP只是冰山一角。此次教育部對整個線上內容劃定紅線,無疑將監管範圍再次擴大。

《意見》要求培訓內容不得包含淫穢、暴力、恐怖、賭博以及與學習無關的網絡遊戲等內容及鏈接等。

除了內容健康之外,《意見》對課程設置也做了具體要求。根據《意見》,學科類課程培訓內容不得超出相應的國家課程標準,須與招生對象所處年級相匹配、與學生個體能力相適應。

在減負大背景下,此前的整治重點糾正了校外培訓機構開展學科類培訓出現的“超綱教學”“提前教學”等不良行為。與線下整治相對應,超標超前培訓也成為線上監管的重點。此外,基於線上監管難度,《意見》還給出了明確指導,培訓內容和培訓數據信息須留存1年以上,其中直播教學的影像須留存至少6個月。

線上教師資格遭重錘

師資一直是教育機構競爭的核心壁壘之一。然而,伴隨著行業競爭日益白熱化,培訓機構盲目擴大師資導致教師素質低、缺乏教學資質等亂象逐漸成為行業頑疾。

教育部曾頒布相關規定整治校外培訓機構師資問題。2018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在師資方面要求從事語文、數學、英語及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知識培訓的教師應具有相應的教師資格。

緊接著9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切實做好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整改工作的通知》,除了規定教師應具有相應教師資格外,還要求培訓機構將教師的姓名、照片、任教班次及教師資格證號在其網站及培訓場所顯著位置予以公示。

對應線下,去年11月,教育部首次就在線教育機構的教師資質做了詳細規定。而此次《意見》進一步明晰了教師資質要求,同時提高了對教師資質的監管。

《意見》提到,不得聘用中小學在職教師,從事語文、數學、英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知識培訓的人員應當具有國家規定的相應教師資格,要在培訓平台和課程界面的顯著位置公示培訓人員姓名、照片和教師資格證等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外教,《意見》中並沒有對教師資格證做出硬性規定,僅提到聘用外籍人員須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平台僅需公示外籍培訓人員的學習、工作和教學經歷。

但實際上外教資質問題也長期飽受詬病。以在線外教機構為例,在教師招聘管理過程中,很多機構會向用戶呈現多步驟的篩選標準和嚴格的通過率,有機構宣稱通過率只有3%。但縱觀市場上,在外教供需失衡、師資成本高企不下,如此低的通過率定然無法保證外教供給。因此多數機構實則並沒有真正嚴格執行篩選標準,很多外教不但沒有教學資格證,還存在包裝教師學歷等問題。

對此,國金證券教育行業首席分析師吳勁草認為,監管相對溫柔對於在線外教機構來說是一大利好,至少他們可以松口氣,這意味著相關部門在制定政策時是人性化且順應行業發展的。

北京四中網校校長黃向偉認為,《意見》所約束的重點是在線直播教師,對於採用錄播課程、人工智能教師等機構的監管仍處於空白,後續地方性政策還有進一步細化的空間。

由此來看,線上機構將無法再抱有僥幸心理。如何規範師資雇傭,在合法標準下滿足市場需求,這將成為整個在線教育行業急需解決的問題。

完善收費機制,回歸良性發展

除了內容和師資之外,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在線教育經營規範問題。

對於報名線上課程的家長和學生來說,常常遭遇機構虛假宣傳和亂收費現象。當面臨對課程質量不滿意的情況,退費難也成為擺在他們面前的一大難題。

此次下發的《意見》明確要求,在培訓平台的顯著位置公示收費項目、標準及退費辦法。嚴禁超出服務能力收取預付資金,預付資金只能用於教育培訓業務,不得用於其他投資。

針對在線教育收費方式的規定也並不新鮮,《意見》要求按培訓周期收費的,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這與去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中對於校外培訓機構收費規定如出一轍。

不過,此次《意見》還對課時費做出規定,要求每科不得一次性收取超過60課時的費用。對此黃向偉表示,這條規定意味著在線教育行業傳統意義上的“霸單”現象將不複存在,大小機構將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做好內容和教學服務才能保證消課和複購,這是政策促進教育質量提高的一大利好。

縱觀目前在線教育市場上,動輒上百課時的課程售賣現象屢見不鮮。可以預見,隨著《意見》落地,線上培訓機構將開啟一輪自查行動,規範收費、退費等環節。

多鯨資本教育研究院負責人汪恆則認為,在獲客成本高昂,消課困難的情況下,在線教育機構,尤其是採用一對一模式的機構在現金流方面將受到直接影響。

野蠻生長五年後,在線教育進入下半場,隨著市場和政策紅利日漸消失,行業開始回歸到良性健康發展的狀況。對於整個行業來說,適應政策求變的過程是艱難的,但政策監管的同時,也對行業釋放出積極的信號。此番監管頒布後,素質教育、教師資格證、教育信息化等細分賽道被普遍看好。(文/李彩鳳 來源/投中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