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醫務人員都是這樣學唱歌的—-掃除神秘,簡到極致!

凡是過來人都知道:學藝術特彆強調悟性。

比如唱歌—也就是所謂的聲樂,只要是學過一段時間的人都會感到自己缺乏悟性:找不到「位置」,找不到「支點」,甚至找不到「聲音」......。然後,腦海裡便是一幀幀老師們耐心的或者是無奈的表情。如此反覆多次,直到不知道哪一天就突然「開竅」了。

學醫之後感覺這事兒好像沒那麼複雜,其實人體的發聲器官就是一件簧管樂器:聲帶是簧片、肺部是氣息來源、臨近聲帶的空腔部位(如口咽部、鼻腔、鼻竇等)則是共鳴腔體,這與其他許多動物的發聲結構都是很類似的。

但有趣的是:從沒見誰教百靈鳥們如何「氣沉丹田」、「頭腔共鳴」,但它們卻個個都能唱得那麼婉轉流暢、悅耳動聽。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唱歌的本質其實是喊叫,而喊叫與我們平日裡的說話是有很大不同的:說話更關注內容,對聲音的要求不高;而歌唱則是用聲音來傳遞情感,對聲音的要求就高得多了。所以聲音樂訓練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發聲更省力、共鳴更充分,同時把聲帶練得強韌而厚實。再簡單些說,就是要用最小的力氣把聲音發得又響又亮。

首先是氣息。

呼氣是發聲的根本動力。唱歌時我們要把氣體儘快地吸進來,再按照發聲的需求均勻地呼出去。這個環節可以說是專業與非專業人士唱歌時區別最大的地方。這部分內容略多,大家要仔細看。(敲黑板!)

非專業人士發聲時的呼氣過程有點像氣球撒氣,主要是用氣球嘴(聲門)的張力來控制流量。這樣在唱歌時聲帶就要負擔兩個工作:一是要調節自身張力來發出不同的音高;二是要保持一定的基礎張力來控制呼氣流量。

很顯然,這兩項任務會相互干擾---連續地保持張力去控制呼吸不僅可以使喉部肌肉很快變得疲憊,同時也使得聲帶無法做出精細的聲音調節—-就像腿上綁著沉重的砂袋踢球,許多精細的技術動作都是無法完成的。

而專業人士就大大不同了,他們把自己的身體當作一個氣缸,利用活塞的活動來控制流量,排氣口則毫無壓力。也就是說,他們是把控制呼氣的任務交給呼吸肌來完成,聲帶則被徹底解放出來,隻負責控制聲音高低。

這種呼氣方式的最大特點是:在呼氣的同時,負責吸氣的肌肉也要參與工作,也就是要用一點吸氣的力量來穩定住胸廓,這樣才能做到緩慢均勻地把氣體呼出來。這個用吸氣的力量來穩定胸廓的感覺,就是「撐住」。

有個簡單的辦法可以體會這兩者間的差別。

先深吸一口氣,縮緊嘴唇向外吹(用嘴唇來控制氣體流量),把氣體緩慢、均勻地呼出去,這時嘴唇感受到的壓力其實就是唱歌時聲帶要額外付出的力量;同樣深吸一口氣,平靜地張開口,用一樣的速度把氣體呼出去,這時你就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你的軀體肌肉對呼氣過程的控制。這樣做雖然軀體的肌肉有點緊,但是畢竟把聲帶解放出來了。

由於這種呼吸方式與日常生活完全不同,需要一段時間的訓練才能真正掌握。有一個辦法可以很方便地檢測練習成果:如果的你的任何一個音(尤其是高音)都可以很平穩自如地在強弱之間轉換(從強若洪鐘到弱如遊絲),同時音高始終可以保持穩定,那麼恭喜你!你已經掌握了真經裡的吐納之法,很快就可以與大俠們一較短長了。

這個方法的原理其實很簡單:當你發一個固定的音是時,如果聲帶隻負責控制音高,沒有額外發力去參與控制氣息,那它就會如同一根琴弦,無論吹過的氣流量是大是小,它發出的聲音都只會出現音量大小的變化,其音高都是一致的;而如果聲帶額外參與了控制氣流量的工作,那麼當氣流量需要變化(尤其是減弱)的時候,聲帶的張力就會因為調節氣流量而出現改變,發出的聲音必定會不穩。

掌握了這項技術,你就向著專業歌者邁進了一大步。

同時,在訓練中還有幾個細節要提醒大家注意:

一、由於聲音是出現在呼氣的過程中,而呼氣的主要動力來自於腹肌(尤其是在發高音的時候),所以唱歌時的呼吸方式應該以腹式呼吸為主,胸式呼吸為輔。

老師們常常會用「氣沉丹田」這個詞來引導你加強腹式呼吸的比重,但是你要清楚:在解剖學上根本找不到丹田這個地方,同時即便是你把眼珠子撐出來,也不可能把氣體「沉」到肚子裡。

二、雖然腹肌並不參與主動吸氣的過程,但在吸氣的過程中還是要保持適度的緊張的。這是因為唱歌時的換氣時間一般都很短,腹肌的適度緊張非常有利於從吸氣狀態迅速切換到呼氣狀態,這對保持呼氣的連續性很有幫助。

保持緊張,很重要!

三、人在空腹的時候膈肌可以下沉得更多,能吸進更多的氣體,同時由於空腹時腹部肌肉的基礎張力小,協助呼氣也更加自如,因此空腹狀態就更有利於歌唱—-這也就是「飽吹餓唱」的由來。

四、為了減少換氣的次數,唱歌時需要深吸氣,但卻不是吸得越深越好,因為吸氣過滿時整個呼吸肌(尤其是胸部的)非常緊張,反而沒法控制好氣息。一般來說吸氣到八分左右即可,此時肩不聳、背不駝,整個人如嶽峙淵渟,別人看著舒服,自己唱著也舒服。

下面說發聲器—-聲帶。

與真正的簧片不同,聲帶其實就是兩片薄薄的肌性組織,它們在喉部肌肉和小關節的協助下可以做兩個動作:一是聲門的打開和關閉,二是調節自身緊張度。前者可以調節聲門的大小,後者可以在氣息的幫助下發出不同的音高。

當呼氣的任務交由呼吸肌控制之後,聲帶的主要任務就是調節音高。由於聲帶是肌肉組織,質地非常柔軟,所以它還有一個特殊「本領」:既可以做整體震動,也可以做局部震動。

我們平時說話時的聲音就是聲帶整體震動的結果,這種發聲方式用氣較省,聲音自然,我們稱之為「真聲」;當我們稍微用力閉合聲門,用少量氣體吹動聲帶時,就會使聲帶產生局部震動。這種局部震動的頻率常常會比整體震動高很多,發出的聲音小而尖銳,與平日說話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也稱之為「假聲」。

由於聲帶是由前到後閉合,發假聲用的氣息其實是從聲門的後半部吹出,所以假聲聽起來位置靠後,更像是鼻子裡發出的聲音。實踐中用哼唱的辦法更容易發出假聲,這是因為哼唱時對音量要求較小,喉部肌肉容易放鬆,同時哼唱的姿態氣息很順暢,所以,老師們也常常建議用哼唱作為練習假聲的起點。

一般人的真假聲之間差別很大,有許多人的假聲不僅聽起來有點兒怪,音量也很小,似乎跟歌唱扯不上關係。事實上假聲不僅是練習高音區的引導,同時也是歌唱體系裡一個重要的音色組成部分,練得久了同樣可以高亢而明亮—-比如京劇裡的男旦,那就是專門靠著假聲闖世界的。

如果把普通人的聲帶比作生鐵片,那麼歌唱家的聲帶就是久歷鍛打的精鋼。出色的聲帶不僅韌性更強、更耐用,真假聲之間的過渡也更加自然(也就是由局部振動逐漸過渡到整體振動),同時振動的協調性和一致性更好,這樣才能發出「專業」的聲音。

不過這個能力不是天生的,要做到這一點只有一條途徑:練!只要堅持練,我們聲音都會逐漸變得明亮寬廣起來。雖然人嗓音基礎天生差別很大,但這就像練健美,也許你永遠練不成施瓦辛格,但要把自己弄得纖穠有度還是沒問題的。

聲帶訓練與其他體育鍛煉很類似,一方面是練技術,比如用什麼樣的緊張度與多大的氣息配合能發出什麼樣的聲音,這個只能自己去多體會;另一方面就是練聲帶以及喉部相關肌肉的力量和耐力,使之能承受更大的張力、做出更多的變化。

任何訓練都要講究循序漸進。一般來說都是從中低音區練起,待有了一定的力量和技術的積累之後,再逐漸地練習唱高音。如果上來就拉高音,比如唱一段詠嘆調啥的,那樣發出的無形「聲劍」不僅容易自碎心脈,也容易傷及無辜。這個一定要小心!

最後說一下共鳴。

在聲樂訓練中共鳴是相對簡單的部分,但卻是各種「感覺」和「位置」說法最多、也是最考驗人的悟性的部分。

按照物理學原理,只有臨近發聲體的半封閉的空腔物體,才有可能引起共鳴。根據這個原理,我們可以很確定的說:顱腦並不參與共鳴,因為它是實心的,而且與呼吸道之間相互隔絕---不過這也是一件幸事,要不然歌唱家們恐怕個個都要得腦震蕩;胸腔也不參與共鳴,因為其內裝著柔軟的肺臟,而後者有非常好的消聲效果;聲帶下方的部分氣管是可以參與共鳴的,但是由於氣流的方向是向上,因此它的作用也很有限。

所以,人體最重要的共鳴部位---我們稱之為共鳴腔,由上而下分別是鼻竇、鼻腔、口腔、咽腔、和一部分氣管。所謂「頭腔共鳴」、」胸腔共鳴」、」頭聲」、」胸聲」的說法其實都是很不準確的。

在上述的幾個部分中,鼻腔、口腔和咽部最為寬闊,這幾個部分相互連成一體,其內太空越大,共鳴的效果就越好。由於鼻腔是固定的,所以要擴大共鳴太空就只能靠舌根和喉部下沉來完成。而這個舌根和喉部下沉的動作,就是所謂的「打開喉腔」或者「打開喉嚨」。

我們可以試著用打哈欠和「倒吸一口涼氣」的動作來體會口咽部下沉開來的感受和效果。發聲時這樣的「打開」狀態保持得越好,聲帶上方的太空就越大,共鳴的效果就越好。

由於聲帶發出的聲音頻率是有高低變化的,而整個共鳴腔的形狀極不規則(大致上窄下寬),因此不同的頻率的音高其共鳴最強的部位也不一致。一般來說低頻聲音的共鳴點在咽部;高頻聲音的共鳴點在鼻腔。當這些聲音傳出體外時,我們就會明顯的感受到不同的音高其共鳴點的高低不同。但不管這聲音聽起來像是從頭上發出來的、還是像從胸部發出來的,它們都是源自共鳴腔,既不會高到頭頂,也不會低到胸部。

氣流的方向也會影響發生聲的效果。如果你發聲時經口排出氣體較多,那麼聲音就會聽起來「靠前」,顯得親切,與平日說話的習慣類似,這也是民族唱法重要特徵之一;如果發聲時經鼻腔呼出氣體的比例高些,那麼聲音就會顯得「靠後」,似乎是「豎著」出來的,這樣的聲音共鳴得更充分,所以也就更豐滿、更響亮,不用說,這就是美聲的「範兒」啦。

以上是幾個發聲要素的基本原理,由於每個人的先天條件不同,所以發聲時的感受也會不同,描述出來自然是千差萬別。但是不管書本上或者老師們的發聲理論有多麼玄妙,都不會離開上述的物理學和生理學原理。

當然,明白了原理還只是第一步,真要練得幾方面協調一致還是要下點功夫的。同時藝海無涯,聲樂表演體系博大精深,擁有了好的聲音並不意味著你的表演就可以打動人。要想唱出動人的歌曲,你還必須擁有一顆熱愛歌唱、熱愛生活的心。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