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吃米和吃麵到底哪個更營養?告訴你真相

北方人愛麵食,南方人愛米飯。其實這是地域特徵決定的,種啥就吃啥。但是一直以來,關於「米和面哪個好」的爭論就沒停過。到底該吃米還是吃麵?衡量這一問題的標準,不僅僅是口感,還應該考慮到營養價值、易消化程度、所含熱量等方面。

米和面哪個好?

作為世界上最主要的兩種主食,關於米和面孰好孰壞的爭論,一直沒有確切答案。對此,食品專家從四個方面做了詳細解讀。

一、誰更營養

膳食纖維和維生素:

《中國食物成分表》中的數據顯示,跟同等重量的大米(稻米)相比,麵粉(標準粉)的膳食纖維、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E、鈣、鉀、鎂、鐵、硒等大多數的營養素含量要高一些,其中,膳食纖維、維生素B1、維生素E和鈣的含量是大米的兩倍多。

蛋白質:

在蛋白質方面,麵粉含量比大米高,但品質比大米低。簡單來說,綜合考慮必需氨基酸比重、蛋白質的消化率和可利用率等,大米的蛋白質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因此,如果同時考慮蛋白質的數量和利用率兩個因素,大米和麵粉幾乎打了平手。

鋅:

在鋅含量上,大米略高一點。

總體上看,大米和麵粉都是經過精細加工的主食,它們提供的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很少。要想從主食中獲得更多營養,還是應該粗細搭配,用綠豆、燕麥等粗糧代替一部分精米白面。

二、誰更養胃

精米和白面都是相當好消化的食物。

消化不良的人:用米粥、饅頭、軟米飯、軟麵條當主食均可。

胃潰瘍的人:正常的米面主食可以吃,注意細嚼慢咽即可。

胃酸過多的人:加鹼的面製品是更好的選擇,有助中和胃酸。

很多人認為,喝粥和用湯泡飯是養胃的好吃法。但這種觀點有些片面,長期喝粥/吃湯泡飯並不能養胃。

粥和湯泡飯往往未經咀嚼就吞下,沒有被唾液中的唾液澱粉酶進行初步消化,過多的水分攝入稀釋了胃液,還使得胃容量增大,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胃的負擔。長期喝粥也容易導致營養攝入不足。所以,胃病患者不能頓頓喝粥,可每天喝一次。還可適當吃一些麵食,每一口嚼15~20次,同樣有助養胃。

三、誰更利於減肥

熱量:100克麵粉為344千卡,相同重量的大米為346千卡,兩者不相上下。而100克饅頭的熱量為223千卡,米飯為116千卡。因此,吃相同重量的饅頭和米飯,前者攝入的熱量更高。

飽腹感:吃饅頭獲得的蛋白質和膳食纖維更多,相對更抗餓。吃麵和吃米到底誰更不易胖很難說清。

其實,不管是饅頭還是米飯,它們的飽腹感都比較低,不利於減肥,且升糖指數較高,不利於血糖控制,糖尿病人應該限制吃米和面的量。

想控制體重和血糖,要常吃紅豆、菜豆、綠豆等富含澱粉的豆子。它們飽腹感特彆強,消化速度慢,血糖升高平緩。

四、誰更安全

麵食可能含鋁:北方人群膳食中,鋁平均攝入量是南方人的4.6倍。這可能與北方人喜愛麵食有關。

鋁主要來自於發酵用的膨鬆劑,它能讓食物變得鬆軟。雖然從2014年開始,部分含鋁添加劑已被禁止用於食品加工和生產,膨化食品中也不再允許使用任何含鋁食品添加劑,但仍有不法商販偷偷使用。

為了減少鋁的攝入,要少吃油條等油炸食品,不買太「鬆軟」的饅頭、包子等。

大米可能含重金屬:頓頓隻吃大米則存在某些重金屬超標的風險,其中最被大家所熟知的是鎘和砷,這與大米的生長環境有關。

鎘在冶金、塑料、電子等行業非常重要,常通過廢水排入環境,再經灌溉進入食物,水稻是典型的「受害作物」。與其他穀物相比,稻米容易從土壤和水中吸收砷並形成累積。

為了避免重金屬超標,最可靠的方法是購買有品質保證的產品。

總體來說

大米和麵粉沒有太大差別,頓頓隻吃大米或麵粉都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風險。

最關鍵的是,大家要注意主食多樣化,米和面輪換著吃,並多吃全穀物、雜豆等食物。

3個方法挑出好大米

看一看。先看看米粒的顏色是否均勻,色澤、大小、形狀是否一致,由此可判斷有沒有混入不同品種的大米。一般情況下,外表晶瑩透亮的大米澱粉結構好,口感佳,而不太透明的大米可能口感較黏稠,水分大。

聞一聞。抓一把大米聞聞,如果是新米會有天然的谷香味,放置久的陳米則易出現「哈喇味」。

抖一抖。捧起一把米,慢慢倒掉,看看是否有碎米粒或者顆粒不飽滿的米,如有則可能是加工過度或者大米品質較差。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