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口腔異味很尷尬,長期口臭,可能是幽門螺桿菌在作怪

口腔異味比較常見,吃蔥、蒜、韭菜、臭豆腐等食物,不刷牙、不注意口腔衛生等都會出現口腔異味,注意口腔衛生及飲食,很快就可以改善,但長期嚴重的口臭,不敢張口,不僅是一件很尷尬的事,影響正常交際,也提示身體可能出問題了。

口腔、食管、胃、小腸、大腸、直腸是一條完整的消化道,長期口臭很常見的原因是幽門螺桿菌感染,感染後,幽門螺桿菌存在於胃部,通過食管與口腔相通,引起口臭,幽門螺桿菌沒有根除前,加強口腔衛生、注意飲食、調節胃腸都無法改善口臭。

幽門螺桿菌怎麼發現的?

幽門螺桿菌在醫學界也是聲名在外,關於它的發現,有一則非常有意思的小故事。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主流醫學界認為,胃部胃酸濃度高,不可能有細菌存活。胃炎胃潰瘍是因為長期辛辣飲食、飲食不規律、生活壓力大導致的。1983年澳大利亞學者Marshall和Warren發現「幽門螺桿菌」,提出「幽門螺桿菌導致胃炎胃潰瘍」,應用抗生素可以有效治療。但受到醫學界的強烈抨擊,胃酸裡怎麼可能有細菌存活,眼看這麼多患者忍受病痛折磨,在極度挫折感及不甘下,Warren教授產生了一個瘋狂的想法,他喝下一瓶大約60毫升數以億計幽門螺桿菌的培養液,兩周後開出現嚴重的口臭,後來逐漸出現噁心、嘔吐、腹疼、胃部不適等胃炎癥狀,以自身證明幽門螺桿菌的存在,2005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了這兩位科學家。

幽門螺桿菌有什麼危害?

幽門螺桿菌感染者中15%~20%發生胃、十二指腸潰瘍,約1%發生胃惡性腫瘤,但所有感染者幾乎都存在慢性活動性胃炎。感染幽門螺桿菌後,除了會出現長期的口臭,有的人也會出現腹痛、腹脹、消化不良、惡性、嘔吐等不適,而且幽門螺桿菌是消化道潰瘍、胃炎的重要致病因素,與胃部腫瘤密切相關。

長期口臭,尤其伴有腹痛、腹脹、消化不良等胃部不適,需要懷疑幽門螺桿菌感染,及時就診。

做什麼檢查判斷有無幽門螺桿菌感染?

檢測該細菌的方法有很多種,比如侵入性試驗包括組織學檢查、快速脲酶試驗、內鏡成像、分離培養等;非侵入性的包括同位素標記的尿素呼氣試驗、糞便抗原檢測、血清學試驗等。

臨床上最常用的是碳13、碳14呼氣試驗。

碳14呼氣試驗靈敏度高、特異性好,普通成人首選,而且對於12歲以下的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以及年老體弱者來說,最好選擇碳13呼氣試驗。

如何根除幽門螺桿菌?

俗話說得好,「病來如山倒」。實際上,任何疾病的發生發展都有一個過程,在突發前都有一些身體上的先兆,只不過沒有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罷了。隨著健康意識的增強,我們應該對人體發出的不良信號,給予足夠的重視,避免釀成大禍。很多疾病在突發前都有一些身體上的先兆,只不過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罷了,來看看大病先兆的查詢表吧!

導致胃酸的原因可以是吃了酸性的食物,飲食不潔,吃飯不及時損傷了胃。 飲食不注意節製,生活無律,食物結構不合理 ,經常多飲多食,熬夜會讓體內寒邪增加,陰陽失去平衡,膽囊收縮功能減弱,膽汁減少,食物停留過久,刺激胃酸分泌增多 ,部分膽汁返流入胃與胃酸作用對胃黏膜憑障產生破壞,形成腸胃不好以及大便無規律的情況,根在膽

在人的體內皆有幽門螺桿菌存在,只是多少不同,膽不好,食物則在腸胃逗留過久,幽門螺桿菌就會得以繁衍生息,通過調理膽,才能讓菌群恢復正常。

知道了問題的所在,就要採取正確的措施進行對待,有時間到蘇北鄉下采點苦菜,回去煮湯,紅糖適當擱一點,原產地連雲港灌南,野菜背面有白色絮狀物,平時飲食方面宜少不宜多,少吃多餐,另外,注意辛辣的,油膩的,盡量少吃為好。加強身體鍛煉,勞逸結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