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慢性肝病患者需要關注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因骨量低下、骨微結構破壞,導致骨脆性增加、易發生骨折為特徵的全身性骨病。骨質疏鬆的根源在於骨骼鈣、磷沉積異常,機體鈣磷代謝受多方因素調控,根據發病原因不同,骨質疏鬆可分為兩大類:一是原發性骨質疏鬆症,病因為老年或絕經,主要發生於70歲以後的老年人及女性絕經後5-10 年內;二是繼發性骨質疏鬆症,病因包括內分泌代謝疾病、肝腎疾病、某些藥物如激素副作用等。

研究數據表明,慢性肝臟疾病合併骨質疏鬆症的發生率為 9%-60%,其中, 肝硬化患者較健康成人更易合併骨代謝異常(骨量減少、骨質疏鬆)。這是為什麼呢?原來,維生素D3對於骨骼的鈣磷沉積至關重要,而維生素D3需要在肝細胞內代謝為活性形式,慢性肝病患者由於肝功能障礙,維生素D3代謝會相應受影響,繼而發生鈣吸收不良,最終發生骨量減低和骨質疏鬆。其中,以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肝炎後肝硬化繼發的骨質疏鬆最為常見。

因此,慢性肝病患者是骨質疏鬆症的多發人群。早預防、早發現、早診斷、早期規範化治療,對預防骨質疏鬆型骨折的發生至關重要。

骨質疏鬆症的常見癥狀包括腰背酸痛或周身酸痛、脊柱變形、嚴重者出現身高縮短、駝背、骨折( 胸椎、腰椎、髖部、橈、尺骨遠端和肱骨近端為常見部位)。骨密度檢查是診斷骨質疏鬆的常用方法。如果沒有條件檢查骨密度,那麼3年內身高變矮3cm以上、發生駝背及脊柱變形、X光片透亮、或有其他骨質疏鬆典型臨床表現併合並一項以上危險因素都可以判定為骨質疏鬆。

慢性肝病患者如何預防骨質疏鬆症?

強調基礎措施

一是調整生活方式,不要總關在屋子裡,要多走向戶外、接受充足的日光照射(陽光有利於維生素D3活化),並攝入含鈣豐富的均衡飲食、適當鍛煉、避免嗜煙、酗酒及慎用影響骨代謝的藥物,二是可使用適量多維生素或營養補充劑(包含鈣、維生素D3等)。對於鈣元素,成人應每日攝入800mg,絕經期後婦女及老年人應每日攝入1000mg。對於維生素D,成人應每日攝入200IU,老年人應每日攝入400-800IU。慢性肝病患者建議應用活性維生素D3,如骨化三醇0.25-0.5μg每日,因為該葯不受肝腎功能的影響。

強調早期發現

慢性肝病患者應將血鈣、磷等納入隨訪檢查的必查項目。對於曾經發生脆性骨折、絕經後、需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3個月)、肝硬化、肝移植術前患者,均應檢測骨密度,具有上述危險因素而骨密度正常者應2-3年後複查,應用大劑量糖皮質激素者,應1年後複查。此外,使用阿德福韋酯抗病毒的慢B肝患者應定期監測血磷水準,避免因長期低磷造成骨鈣磷沉積異常而發生骨質疏鬆。

確診後積極治療

如果確診骨質疏鬆,應該在使用鈣劑和維生素D的基礎上,聯合使用抑製骨吸收藥物(雙膦酸鹽、降鈣素、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SERMs、雌激素)或促進骨形成藥物(甲狀旁腺激素)等,此時最好到醫院找專科醫生進一步診治。

注意:本材料用於健康知識宣教,不能代替醫生診治;如您有診治需求, 建議至正規醫院就診。

CNRX/TDF/0185/19,有效期至2021 年3 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