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春茶季,如何挑選含水量合格的白毫銀針,從外觀,香氣,口感入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一點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這些天一直在山上採茶,當然也沒忘記喝茶。

喝的正是大家心心念念的白毫銀針。

不過,看官們先別急著羨慕嫉妒恨,這開春以來的第一口茶可不是那麼好喝的。

喝得白毫銀針,都是剛剛曬乾,還沒烘乾的毛茶。

毛茶,不是精茶,不是白茶的最終形態。

喝它,也是本著科研心態為大家試上一試,如果大家想喝懂白茶,還是去喝精品茶,成品茶。

這些白毫銀針毛茶的香味,是鮮爽的,清新的,前調是爽透的青草味,像是在最是一年春好處時,隨手掐了些汁液飽滿的青草,滿手的草青味。

中調是淡雅的花香,茶裡裹挾著花香,花香伴隨著茶味,像是端著杯茶走在滿是杜若蘅蕪,如蘭似桂的大觀園中。

尾調是那股熟悉的,清新的粽葉香,是用來謝幕,最合適不過了。

列為看官,只是看這些香氣是不是都要口齒生津了?是不是滿腦子都是春白茶「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的場景?

然而,這白毫銀針毛茶的滋味,實在是一言難盡。

用最通俗的話來說就是不好喝,湯清水淡,水味極重,青味也很重。

世味橫陳如嚼蠟,白毫銀針似浮漚。

至於為何會出現這種感覺,原因很簡單——沒烘乾。

S師傅做過測試,曬乾後,沒烘乾的白毫銀針,含水量在20%左右,這樣的茶,如果能喝出稠潤感,黛玉妹妹也可以扛起大旗去梁山起義了。

可見,含水量不達標的白毫銀針,滋味十分寡淡,而且不能儲存,不出半年肯定會生出梅子味,水味等怪味。

故而,大家在買白毫銀針時一定要挑選含水量達標的茶,接下來村姑陳就和看官們敘道敘道含水量合格白毫銀針怎麼鑒別,為了那一口淳香如玉的白毫銀針,大家可要看仔細了。

《2》

一看外觀

頭幾天上茶山時,采了兩天的頭采米針。

常看村姑陳文章的茶友都知道頭采米針是開春發出來的頭一撥芽頭,當然屬於白毫銀針的一種。

這一個個或長或短,或胖或瘦的芽頭,嬌嫩欲滴,彷彿能掐得出水來,身體上覆蓋這細密而堅挺的白毫,像極了華美的天鵝絨。

將茶青送往茶廠時,整個攤晾間都是香的,想起了曹公寫的蘅蕪苑,滿園的蘅芷清芬。

這樣飽滿,水嫩的茶青放在高高的水篩上,經過太陽的照拂,水分逐漸蒸發,像是天天堅持晨跑要減肥的李麻花,不過白毫銀針體內水分蒸發,看上去瘦了許多,李麻花的身材卻依舊豐滿。

經過這種嚴格的日光萎凋之後,白毫銀針的體態變的小巧了不少,身體逐漸硬朗起來,摸上去是硬的,堅挺的,表面的白毫也明顯了許多,依舊密布在綠油油的茶身上。

不過這樣的白毫銀針只是半成品,還要講過烘乾這道工序。

根據白茶新國標的規定,白茶成品茶的含水量必須低於8.5%,一般在福鼎地區,許多茶農依舊會將白茶的含水量做到7%-7.5%。

這樣乾度達標的白毫銀針,拿著手中是飽滿的,是粗壯的,是筆直的,帶著旗葉的。

用手輕輕掐開葉殼,手感酥脆,乾爽,放入蓋碗中,芽頭與瓷器碰撞發出的聲音也是清脆的。

而且,帶有福鼎正統血緣的白毫銀針具有一個明顯的特徵——一旗一槍。

旗,是包裹住銀針芽頭的那篇葉子,像剛綻放的花瓣,才裂開一條縫,恰好能護住銀針的芽頭。

槍,是銀針的芽頭,位於最中間,是直的,粗壯的,胖的,包裹最緊實的,最飽滿的,頂尖上有小硬勾的芽。

白毫像糖霜一樣覆蓋在芽頭上,密密的,厚厚的,而且只要是高品質的白毫銀針,芽頭內部都含有七層葉殼,每一層上面都附著密集的白毫。

乾度達標的白毫銀針,每一層葉殼和白毫給人的感覺都是乾爽的,透徹的,明朗的,有太陽的味道。

總的來說,乾度達標的白毫銀針從外觀上給人的感覺是鮮爽的,乾淨的,像是「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感覺乾淨利落。

《3》

二聞香味

大家都知道,白毫銀針是純芽頭,層層疊疊包裹緊密。

剛採摘下來,初製好時,喝在嘴中都是鮮爽的,帶著輕盈的毫香和淡雅的山花香。

由於是新製出來的茶,風姿還沒有完全煥發出來,這時候,無論是工藝的好壞還是產地的好壞,差異較小,一般人喝不出來。

只有靜待時光沉澱,白毫銀針的鋒芒便可嶄露頭角,尤其是那股獨特的毫香。

毫香是什麼香氣?有些茶友可能不太明白。

其實很簡單,就是白毫銀針身上那層厚密的白毫被沸水浸泡之後散發出來的植物荷爾蒙的香氣。

類似於:煮玉米須的香氣,或是野草,蘆葦,深秋時節狗尾巴花的香氣,再或是秋天,一件倉庫中裝滿了曬乾的稻穀香,還有是煮白粽子,揭開蓋是飄出的香氣。

品質高的,經過嚴格的日光萎凋的,含水量達標的太姥高山的白毫銀針,都輸出現上訴這幾種香味,但也不限於這幾種。

而且,乾度達標的高品質高山白毫銀針的毫香,是有層次感的,每一衝的香味層次都會有變化。

可能前幾沖還是清揚婉兮的蘆葦般的毫香,到了中間幾沖,毫香弱了下去,花香踱步款款而來,待到尾聲時,那股清新的竹葉香,翩然而至。

這種爽朗煙霞外的香氣,聞著十分舒適,沁人心脾。

然而,那種乾度不達標的白毫銀針,毫香是淡的,弱的,沉悶的,陰鬱的,甚至會有輕微的霉味和水味。

這時,大家去買白毫銀針,就能分得清哪些茶掌櫃說的乾度達標,究竟是不是真的乾度達標,泡上一杯,一聞便知。

《4》

三嘗口感

猶記去年最初喝白毫銀針時,毫香濃厚,湯水清冽,經過沸水的洗禮,白毫根根落於湯水,悠悠然然的漂浮在茶湯中,對著燈光細看,茶湯清亮,白毫悠閑。

含一口在嘴中,滿是高山茶自然純真的感覺,還帶有一絲野性和豪氣。

過了半年之後,再喝它。

湯水稠潤,毫香高揚,帶著果漿,豆漿,米漿一般的漿感,飽滿淳和,微微有些稠度。

老的白毫銀針,稠度更甚,它的茶湯的醇的,滑的,厚的,像是觀音大士的瓶中露,像是楊妃凝脂般潤滑的肌膚。

用舌尖輕輕攪拌,明顯的感受帶湯水中有一股阻力,是有質感的,稠後的,包裹住整個口腔,十分滿足。

如果是那種乾度不達標的白毫銀針。

最初嘗在嘴中都是單薄的,寡淡的,水味極重的。

香味特是弱的,若是存放個半年,茶葉裡的水分慢慢發酵,使白毫銀針受潮變質。這樣變質的茶喝在嘴中,水味極重,還帶有苦澀味,喝在嘴中毫無稠潤可言。

可見,含水量達標的白毫銀針,不論是新茶還是老茶,口感都是淳的,潤的,稠的,舒爽的,而乾度不達標的白毫銀針,口感是單薄的,寡淡的,無味的。

而且,含水量超標的白毫銀針,是根本無法長期儲存的,茶葉中沒有烘乾的水汽,使芽葉形成重發酵,導致白毫銀針變質,受潮。

總之,這種含水量不達標的白毫銀針,喝之無味,棄之可惜。

若是量多,含水量相對來說低,本身品質好,大家可找到靠譜茶商修復一下;若是量少,含水量高,還是拿去做面膜,或是泡澡……

《5》

如果有茶友現在看到有的商家在賣白毫銀針,一定要慎買。

從春茶季開始採摘下來的茶青,就算是第一天採摘的到現在,也不過區區一周左右的時間,這麼短的時間之內,根本達不到可以烘乾的標準。

高品質的白毫銀針內裡含有七層葉殼,有些人可能隻烘乾個四五層就拿去售賣了,甚至連烘乾都不烘乾,曬曬就拿出去賣了。

這樣造成的後果就是乾度不達標。

這樣的白毫銀針,是沒有任何價值的,喝在嘴中沒有滋味,用於收藏,不能久存,實在可惜。

因此,茶友們在買白毫銀針時,一定要從外觀,香氣,口感上好好鑒別,買到一款心儀的白毫銀針。

哪些提前上市的白毫銀針,品質上自然有些缺陷,任誰也不想花大價錢買到一款有瑕疵的茶。

風前欲勸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

未隨流落水邊花,且作榕城夢中茶。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