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銀行撥備覆蓋率由150%調整為120%-150% 不良處置提速

  撥備要求“鬆綁” 銀行不良處置提速

  □本報記者 歐陽劍環

  “在不良資產處置方面我們會進一步加大力度,因為打好防範風險攻堅戰,銀行不良資產處置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近日表示。

  目前,國內銀行業不良壓力總體可控,但猶存反彈壓力。此前,銀監會頒布新規下調銀行撥備監管要求,專家認為,此舉最主要的目的在於加速不良貸款出清。而在不良貸款處置方面,除傳統表內核銷的方式外,市場化債轉股等創新管道也有待進一步發力。

  不良反彈壓力猶存

  王兆星表示,銀監會要求銀行盡可能真實地反映不良貸款情況,包括一些關注類貸款經過分析確認後,要及時加以處置。

  銀監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底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1.71兆元,不良貸款率為1.74%。關注類貸款餘額3.41兆元,關注類貸款率3.49%。

  公開資料顯示,上市銀行不良資產狀況大多好轉。比如,平安銀行日前公布的年報顯示,2017年末平安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70%,同比下降0.04%。

  銀監會有關負責人稱:“當前銀行業風險可控,運行穩健,但風險隱患仍然不少,不良資產反彈壓力較大。”多位專家指出,未來中小微企業、“兩高一剩”等產生的不良貸款值得警惕。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認為,目前不良壓力仍集中在前期積累了較多存量,且受經濟周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影響較大的行業。

  聯訊證券首席巨集觀研究員李奇霖表示,在銀行系統不良總量穩定向好的背後,存在結構性分化的問題,即大行表現較好,中小行改善有限。由於中國金融體系與實體企業之間往往講究“門當戶對”,中小企業對應的往往是中小銀行。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上遊原材料成本上漲,中下遊缺乏技術溢價及規模優勢的中小企業面對高成本,盈利能力下降,現金流惡化,未來面臨較大的不良壓力。

  不良處置料提速

  銀監會近日下發了《關於調整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監管要求的通知》,對商業銀行撥備監管要求進行下調,撥備覆蓋率監管要求由150%調整為120%-150%,貸款撥備率監管要求由2.5%調整為1.5%-2.5%,並要求各監管部門在調整區間內按照“同質同類”、“一行一策”原則,明確銀行貸款損失準備監管要求。

  王兆星表示,銀監會近期調整撥備覆蓋率是由於過去幾年銀行經營狀況較好,銀行提了很多貸款損失的撥備。目前全行業撥備水準超過180%,遠超國際水準,因此適當地降低撥備要求,也更有利於加快處置不良貸款。

  中信建投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楊榮表示,“加大不良貸款處置力度”是檔案最重要的目的,降低撥備監管要求能夠加快銀行隱形不良的釋放。

  “以往銀行把一些不良掩蓋為真實正常的存款,不但佔用了存量的貸款額度,還有可能佔用新的貸款資源。”曾剛指出,而壞账核銷釋放之後,貸款資金可以轉向更新、配置更高的領域。因此,利用撥備核銷壞账可以盤活銀行貸款資源,提高貸款資金使用效率,對銀行中長期效益會產生更長遠的影響。

  創新不良處置管道

  曾剛介紹,在不良貸款處置方面,當前最主要的管道是銀行依靠利潤和撥備進行核銷。批量轉讓給資產管理公司處置也是常見的模式,但是相對銀行較為龐大的不良規模來說,資產管理公司的處置能力相對有限。另外,債轉股方面未來可能會進一步發力。

  李奇霖指出,近幾年來,資產管理公司(AMC)的不良處置能力並沒有跟上不良資產市場規模擴張的步伐,四大AMC的力量早已不能及時有效地消化不良資產。為此,銀監會批複允許設立可在本省(市)範圍內開展金融不良資產批量收購業務的地方AMC,以協助處置日益增長的不良規模。未來,四大AMC與地方AMC應當把握住各自的優勢,迎接不良處置的“盛宴”。

  另外,今年1月,國家發改委、央行等七部委發布《關於市場化銀行債權轉股權實施中有關具體政策問題的通知》,旨在解決市場化債轉股工作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和困難。分析人士指出,債轉股有助於降低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提高處理不良資產的靈活度,從而增強銀行支持實體經濟的能力。

  此外,李奇霖介紹,當前我國也正在積極發展不良資產證券化,雖然仍面臨規模較小、品種較少、二級市場交投不活躍、定價難、機構參與偏低等一系列問題,但處置不良資產的潛力與未來不容小覷。未來隨著監管部門對不良資產證券化的進一步支持與放開,不良資產證券化市場或將持續擴容,成為不良處置的新藍海。

責任編輯:謝海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