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按摩三穴位預防噁心嘔吐

按摩內關、神闕、公孫穴,預防噁心嘔吐(懷孕嘔吐、暈車、暈船)。

中醫治療學外治法在長期實踐中發現一些經驗特效穴,特效穴位組合,內關、神闕、公孫穴組合就非常有效。

本中醫學派傳承三穴配合,神闕在人體黃金分割點,異塵餘生全身;內關在手腕前2寸;公孫在腳掌。神闕近治,內關、公孫遠治。三穴以近穴神闕為中心、內關、公孫兩遠穴配合。

如果三個穴位沒有任何痛感,「通則不痛『,說明經絡暢通,身體健康,也就不會暈車暈船。

神闕,任脈大穴,人體生命能源聚集場所,母嬰臍帶通道,按摩疏通腹部任脈、沖脈,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孕婦噁心、嘔吐,主要是胃氣上逆)。

內關,手厥陰心包經絡穴,外絡手少陽三焦經,按摩解除心包經瘀堵引起上述問題。

公孫,足太陰脾經絡穴,外絡足陽明胃經,還是沖脈的絡穴,按摩消除胃氣上逆引起上述問題。

暈車貼、暈車藥屬於「急則治其標」,還有副作用。

自我按摩內關、神闕、公孫穴,不僅消除上述癥狀,還可增強體質,疏通經絡,養護臟腑,提高身體免疫力。

中醫推拿,塗基礎油等介質。

按摩內關穴,腕橫紋上2寸,在兩個大筋之間,輕輕按壓有一種很酸脹的感覺。「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如果按摩內關消除痛感,疏通心包經也就不會噁心、嘔吐了。

手厥陰心包經內關穴,還是心包與三焦絡穴、八脈交會穴之一。

五臟六腑只有心臟有兩條經絡,一是手少陰心經,關聯心室;另一是手厥陰心包經,源於冠狀動脈,本經分兩條線路,一線出天池穴走中沖穴,上行線隨腦動脈走大腦。因此,心包經關聯冠狀動脈與心腦血管。

自我按摩,塗少許基礎油(即精油,無添加,下同),左手按摩右手內關,右手按摩左手內關。

方法一,點按內關15秒,慢慢放鬆,再點按,重複3分鐘。

方法二,拇指旋轉按摩3分鐘,力度由輕到重;反覆按摩3次。

預防心包經不通引起噁心、嘔吐,其實,噁心是一種人體自我保護方式;嘔吐也是人體為維護經絡正常運行,採取自我保護的排異方式。按摩內關解決心包經瘀堵造成的噁心、嘔吐、暈車、暈船等等。

按揉神闕,神闕就是肚臍,任脈在腹部的大穴。

按揉神闕解決除心包經、胃經之外,其它臟腑經絡引起的噁心、嘔吐等。

用手掌順時針、逆時針交替按摩,比如順時針300圈,再逆時針300圈。按摩力度輕重交替、動作和緩,以腹部發熱、無不適感為宜,神闕穴還是調整臟腑、平衡陰陽的樞紐。

每日晚睡前、早晨起床前,塗少許基礎油,平躺在床上,放鬆身心,將手掌覆在神闕穴(肚臍眼)上,先用右手順時針稍用力按摩100次,再用左手逆時針按摩100次,次數多一些,效果好一些,見效快一些。

按摩公孫穴,位於人體的足內側緣,當第一蹠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公孫是足太陰脾經絡穴,絡胃經;八脈交會穴,通沖脈。脾為「後天之本」,運化水谷精微,統領食物的消化、吸收和運輸的功能。而沖脈是十二經脈和五臟六腑氣血的要道,上貫於頭部,下滲於四肢。

按摩公孫是隔經取穴,脾經穴位,預防胃經引起噁心、嘔吐、暈車、暈船等。

自我按摩,左手按揉左側公孫穴,右手按摩右側公孫穴。指腹向內按壓公孫,以有酸脹感為宜。掐揉會有痛感,以可容忍為度。

塗少許基礎油,大拇指腹先按揉公孫穴100次,再用拇指尖掐揉100次,最後輕柔按摩結束。這樣持續按摩兩個月左右,不再酸脹、疼痛,也就基本解決由於脾、胃經絡瘀堵引起的噁心、嘔吐、暈車、暈船等問題。

自我按摩,剪掉指甲,指甲如太長會損傷皮膚。

公孫穴

公孫,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屬足太陰脾經。足太陰之絡穴。八脈交會穴之一,通沖脈。在足內側緣,當第1蹠骨基底的前下方,赤白肉際處。布有隱神經及 腓淺神經分支,足背靜脈網及跗內側動脈。主治胃痛,嘔吐,腸鳴,腹痛,泄瀉,痢疾,腹脹,食不化,腳氣等。直刺0.6—1.2寸。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