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對跑者來說,一段高強度的訓練,要比長距離低強度的訓練更有意義

隨著跑步、馬拉松參與熱情的提高,關於如何訓練,如何比賽,如何著裝,如何飲食的竅門貼士也變得鋪天蓋地。在林林總總的消息裡,你需要做的是「提高自己的辨別能力」,讓過熱的頭腦保持清醒。

這裡介紹6個最常被那些不知內情的人所推崇的「神話」,需要馬上注意。

1、超量訓練會導致倦怠和受傷

很多人認為大運動量訓練是很危險的。倦怠、慢性疲勞、關節疼痛和一切不良反應都被歸結為跑步太多所致。但事實恰恰相反。對跑者來說,一段高強度的訓練,要比長距離低強度的訓練更有意義

比較常見的一個觀點是「超量恢復」原則。10次裡有8次進行超量訓練,可以使長跑運動員更健康,也更有活力。

然而,太多總不會是好事。每個跑者都有他或她能夠承受的極限。科學家對一些跑了十多年的跑步老手進行了一項新型研究。結果表明,更多地進行間隔訓練和交替訓練,比單純的加量訓練要更加有效。

2、馬拉松是訓練的終極目標

很多新晉跑者都把跑馬拉松作為自己的第一目標。然而,這種想法不僅會對運動員造成巨大傷害,而且對這項運動的發展也是不利的。

很多初學者把馬拉松作為自己「人生目標清單」裡的第一步。也許你會認為:完成5k是好樣的,完成10k就更出色,那麼如果馬拉松就是珠穆朗瑪峰的話,完成它,你就是希拉裡-埃德蒙爵士(以攀登珠穆朗瑪峰成名的登山運動員)。這種想法並不正確。

馬拉松的確是跑得最長的奧運項目,但是它的價值並不比5k或10k大。這種「馬拉松就是一切」的態度反映出一種觀點:所做的事情越是艱難曲折,它的價值就越大。

事實上,即便是5k、10k或是半馬,也需要你投入相當大的體力和精力。並不是只有全馬才能磨練你,在這一點上一定要量力而為。如果你屬於不適合跑馬拉松的人群,或是沒必要非得跑馬拉松的人群,那麼5k之類更短的距離也不失為是一種選擇。

3、參加的比賽越多越好

隨著跑步熱潮的不斷升溫,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了跑步大軍之中。由於賽事的增多,提供給跑者的選擇也是越來越多。於是很多人都選擇在一年中連續作戰,報名參加多項賽事。

不過,過多的比賽確實會帶來不利的影響。當你在制定一年參賽計劃的時候,一定要以自己的身體狀況作為出發點,隨時把身體監測結果作為比賽指導。

與比賽同樣重要的是休息。所謂勞逸結合、一張一弛。盡量在年初不安排、或少安排比賽。跑者可以在這個間歇期進行調整恢復,使有氧能力得到線性提升。

如果一年四季持續比賽,而不休息的話,跑者就無法保持最佳的身體狀態,那麼比賽水準也會下降,同時也達不到鍛煉的目的,更會使身體受到傷害。

4、跑到一定量就能不忌口了

食物對運動員是很重要的,特別是對從事游泳、自行車和跑步等耐力項目的運動員。我們所吃所喝的東西,可以幫助我們在比賽和訓練中得到有效的補充和恢復。

很多長跑運動員都錯誤地認為只要吃「高熱量」食物補充體力就夠了,完全不考慮其他的營養價值。但事實遠非如此。跑者和一般人群一樣,也需要健康營養的飲食,而不是隨便吃些油炸食品、大魚大肉就行的。正如大家所知,耐力運動員中會出現像冠心病一類的問題。

5、跑步鞋要越輕越薄越好

過去4、5年間,最流行的一個關於鞋子的理念就是:越接近光腳越好。而跑者也紛紛成為這個概念的擁護,極簡主義跑鞋因此熱賣。

不過現在,對於「無底」的追捧已經減弱了。有生物力學專家預言:相比傳統跑步鞋,幾乎沒有中底的極簡跑鞋會帶給跑者更多的傷害。這種情況有例外麽?當然。不過,據統計,穿著傳統泡沫中底跑鞋的跑步老手幾乎沒有一個去看足病醫生

6、間隔訓練要在跑道上進行

有觀點認為,場地條件會影響訓練效果。不過事實上,像所有其他訓練一樣,跑者的間隔訓練也可以在任何環境中進行。間隔訓練的內容本身並不是唯一的,如果環境條件不佳,可以更換訓練內容,以適應場地變化

例如,如果我們面臨的只是鄉間筆直的土路或草地的話,可以嘗試選擇用80%的勁兒,做6-8組1分30秒的伏地挺身,每組之間用1分30秒的慢跑做恢復。用這種方法可以替代6*400m的跑道訓練。

選擇間隔訓練的方式要根據實際情況,比如時間、環境和感覺,沒必要非得選擇特別的訓練步伐。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