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你現在上班了,上班就要有上班的樣子

學生到底和所謂的“社會人”或者職場“老司機”差別在哪裡?

答案就是,社會感

離開學校,做了一個社會人以後,我們會發生一些變化,因為這些變化,讓我們變得和學生不同。

從外在看,穿著打扮,舉手投足,行為禮儀,溝通方式,待人接物……這些平時看上去最普通的存在,當我們進入職場以後,就會因為職場的規則而發生變化。

從內在看,思維方式和認知也會因為你逐漸擺脫學生的角色,而發生質的變化。

這些變化如果你不懂,我們通常會說,你怎麽這麽沒有sense

而這種”sense”,通常被解讀為“常識”,更精確的解讀應該是社會常識或者職場常識。

新人和老司機不同的地方就在於是否具備了這樣的“常識”。這也是讓職場新人或者學生有點手足無措的地方。

這樣常識的差距大到工作態度,職責擔當,說話方式,小到吃飯點多少菜,點什麽菜,在哪裡聚餐合適。

最容易看出來不同的就是在人際關係相處中的溝通。

為什麽同樣是學生,但是有些學生沒有那麽多的學生氣,會讓人覺得“成熟”到底成熟在哪裡?

曾經招過一個實習生,在一所上海知名大學讀大四,已經收到了香港大學的研究生通知,然後暑期的時候在我team下實習了2個月。期間不僅工作成績紛紛得到大家認可,人緣也很好,同事們都很喜歡。

她是怎麽做到的?

她的過往經歷其實給了她很多助力。她從小在香港長大,高中時來到了上海,成績優秀,思維活躍,長的不能算特別標誌,但是很懂得抓住自己的特質來打扮自己,不浮誇不嚴肅,恰好的俏皮既彰顯了她的年紀也不失她自己的風格。

她的姐姐在美國工作。她在大學期間,每年暑假,寒假,不是去實習,就是隨同學一起旅行,或者去美國找姐姐度假。

她在不同行業的公司實習過,也接觸過不同的職能。

她的經歷讓她在這個過程中會頻繁的接觸很多年紀在她之上,社會閱歷在她之上的人。

和這些人的相處,讓她雖然是一個學生的身份,卻早早的能夠從社會人的角度去看世界,看身邊發生的一切。

所以,在她實習時,她和有經驗的職場人士溝通時,顯的更從容,更有底氣。她知道該怎麽樣和這些人溝通。

學生和社會人最大的差別就在於一直是學生的環境,讓你還沒有融入到社會這個大環境中,你不懂得在這個環境中生存的遊戲規則。

所以最快消除這些差別的方式,就是讓自己多和這些社會人接觸,觀察他們,嘗試了解他們的工作方式,他們的生活,他們說話和溝通的模式。然後慢慢融入他們。

快速融入社會職場環境的方法有哪些?

1. 積極主動的溝通

沒有人喜歡被動溝通。

在面試的過程中最冷場的就是,學生沒問題可問,面試官問一句答一句。不溫不火,不冷不熱,不鹹不淡。這樣的尬聊,只會作為面試官印象深刻的反例來讓他記憶猶新。

工作中更是這樣,擺脫學生的身份就是擺脫我們在學生時的那種單向的受教式教育,老師說,你聽。

工作中最大的區別,就是工作是一種雙向的互動式溝通模式。

2. 團隊合作

從小到大我們習慣了一個人複習,一個人參加考試,一個人學習的狀態。成績是自己的,只要自己努力就有機會考高分。

但是工作不同。

最大的不同就是,你永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沒有一家公司,一個團隊,是因為一個人而做出這樣的成就的。

也忘記,或者不要高估自己一個人可以搞定所有的事。

到時候你換來的,可能是搞定了所有的事,但是身邊所有的人也離開你了。

所以,要把自己放在團隊中,也要把自己做的這份工作放在團隊的任務完成列表中去看待。

你的完成與否會影響團隊整體的成果,你既不是唯一,但是缺了你也不行。

3. 開啟職業模式

用大白話來說,即如何讓自己看上去像一個工作過(或正在工作)的人。

開啟職場模式的概念是:

我們開始有了上下班打卡,我們該穿什麽樣的衣服?我們有了考核指標,我們該如何和長官匯報工作?和同事一起開會,一起完成一項工作任務時,我要說什麽,做什麽?

同時,在平時的工作日常中,我們該如何和同事相處?

這一系列在職場中發生的日常都構成了開啟我們職業模式的要素。

除了以上兩點之外,還有兩個部分是解鎖職業模式的必要條件:

首先,不要害怕這個新的環境。

從發展的角度來說,這個世界以後會是你們的主戰場,你們也是這個世界以後的主角。

所以,拿出主人翁的姿態來融入這個世界。

第二,有擔當。

作為學生的時候,也有擔當,但是只為自己。工作的時候,有擔當,代表了承擔更多的責任。這也是我們成長的開始。

至此,我們真的告別學生了。告別了學生氣,告別了學生的角色,也告別了學生的時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