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新生兒嚴重貧血、黃疸發現溶血病!緊急搶救,醫生「大換血」

近日,湘雅常德醫院新生兒科接到了澧縣某醫院新生兒科打來的求助電話,稱有一名出生12小時的寶寶,出生後發現嚴重貧血、黃疸及血小板減少,要求轉院救治。

患兒被安置於新生兒科後,急查發現寶寶的血紅蛋白33g/L、血小板37*10^9/L、膽紅素402umol/L,為重度高膽紅素血症、極重度貧血。

考慮新生兒溶血病,可能為稀有血型溶血所致,寶寶命懸一線。

新生兒科主任黃榕教授和楊宇妍護士長隨即帶著全體醫護人員全力投入搶救:藍光強光療退黃,最快時間建立動靜脈通道準備換血。

同時,輸血科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了特殊血型不規則抗體、新生兒溶血全套等溶血相關檢測。

患兒確診為Rh(E)血型不合溶血病。患兒為稀有血型溶血,配血困難,輸血科配血10袋最終成功2袋。

緊接著,新生兒科在一個半小時內完成患兒經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術,換血後患兒血紅蛋白升至正常,血小板上升,黃疸降至相對安全範圍,寶寶安全了!

這場新生兒科與輸血科得急救「接力賽」,從入院到救治成功僅用時6小時。

黃榕教授介紹,新生兒溶血病是指母嬰血型不合導致的免疫性溶血,在妊娠期可出現流產、早產、胎兒水腫、宮內貧血甚至死亡。

新生兒期可引起黃疸、貧血、肝脾腫大、多漿膜腔積液、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神經系統後遺症等,嚴重者死亡率極高。

在人類30多個血型系統中,我國最常見的是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其次是Rh溶血,Rh血型抗原分為五種:D、C、c、E、e

其中抗E所致溶血佔溶血發病率5%左右,多發生在Rhe母親和RhE新生兒,母親妊娠次數或輸血越多,溶血越嚴重,產生的危害越大。

母親產前可經不規則血型抗體篩查,診斷可予IVIG或者胎兒宮內輸血治療,產後診斷者除傳統的藍光退黃治療,多需要換血。

目前最常用的是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有簡單快捷、創傷小、安全有效、換血時間短等優點。

具體方法為從外周靜脈輸入合適血源,同時從外周動脈放出患兒的致敏血,達到清除黃疸、致敏紅細胞和改善貧血的作用,更好的提升溶血患兒的存活率,減少後遺症的發生。

(編輯Anne。圖片來源湘雅常德醫院)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湘雅常德醫院 肖曌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