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醫的神奇妙用簡單易做,轉足踝幫你瘦腿美容,敲頭助提神醒腦

敲頭法提神止痛:從中醫理論來講,頭為元神之府,是精髓和神明彙集發出之處,主宰生命活動、精神意識、感覺運動,刺激頭部關鍵點可以調節和控制頭部循環代謝,從而使人精神煥發、感覺及運動功能得到改善;而從經絡理論來講,頭為六陽經交匯之處,《難經四十七難》說:人頭者,諸陽之會也。

清晨為陽氣生髮之時,順應自然規律,用指腹刺激頭皮反射區,可反射性調節腦部功能,促進經絡陽氣循行,提神醒腦開竅。另外,十二經脈均在手指末端匯聚,俗語亦有「十指連心」之說,故用指腹刺激頭皮反射區的同時亦可反射性調節十二經脈的交匯循行。

那麼怎麼敲呢?十指半屈曲狀,由頭部從下向上、用十指指腹敲擊頭皮,最後匯聚點為頭頂的百會穴。每日清晨敲擊共800次,其中手指敲擊疼痛的地方重點反覆敲擊,可達到開竅醒腦,提神養心的功用。同時,對各種原因導致的頭痛、老年人腦梗死後遺症或無癥狀性腦梗死、腦萎縮、養生保健等也有不錯的效果。

轉足踝法瘦腿美容:足踝是足三陰經和足三陽經共同穿過的部位,足踝處分布的主要穴位有崑崙、申脈、金門、丘虛、解溪、中封、商丘、太溪等。轉動足踝,等於刺激了十二正經的一半經脈,有益於增強全身各個系統器官的功能。如太溪穴是腎經原穴,補腎功能強大;崑崙穴可用於頭痛、腰痛和高血壓;商丘穴可以對付腸胃疾病;中封穴可疏肝理氣,對付兩肋疼痛。

具體做法,站著時:一隻腳支撐身體,另一隻踮起腳尖,順逆時針各旋轉50~100下。

坐著時:上身直,足踝由內往外轉50~100下,再由外往內轉50~100下;

躺著時:上身直,膝蓋微彎易著力,足踝由內往外轉50~100下,再由外往內轉50~100下。

PS.選擇三者之一來做即可。簡單的動作,卻對足部麻木,腰痛,腳氣等都有良好的作用。此外,轉足踝能間接活動放鬆髖關節,有利矯正骨盆。

而大家最關注的的,由於該動作能間接活動放鬆膝關節,有利矯正小腿骨骼不正,消除小腿肚多餘贅肉,起到瘦腿效果。還有,很多人一到冬天就會腿腳發冷,這往往是腿腳末梢血液循環不佳所致。多轉足踝也可以改善腳冷癥狀。同時,足踝部有多條經絡循行,如足少陰腎經等,分布著很多重要穴位,如太溪穴等,轉足踝有刺激疏通這些穴位經絡的作用,有著良好的保健養生效果,很適合中老年人常做。是不是欲欲躍試啦?

手浴法安神驅寒:人的手掌血脈豐富,有6條經絡通過,「手浴」就是通過外部受熱刺激對人體經絡產生影響,達到治療、緩解人體疾患的作用。通過「手浴」,可以使雙手血液升溫,溫暖的血液再流回心臟,經過10分鐘左右,人體內的全部血液都會變暖,而且,血液經過分支血管會流經大腦、眼睛、雙肩等部位,達到治療肩周炎、失眠以及提神、明目等多種功效。「手浴」一年四季都可以做,尤其對許多陽氣虛、畏寒的女士和手腳發涼的老人來說,保健作用更加明顯。它可以發揮獨特的驅寒作用,加快末梢血管的血液循環,從而有利於體氣的運行。

做法:接一盆熱水,溫度大概在40℃-42℃左右,水量以全部浸沒雙手為宜。將雙手張開,浸泡在水中5-10分鐘。如果中間水溫不夠熱了,可再加熱水。此外,「手浴」時還需要注意身體的姿態,雙肩要完全放鬆,一邊深呼吸,一邊揉搓手掌的各個部位。泡完後要及時用乾淨毛巾擦乾並注意保暖,一般早晚各一次即可。

冬日食療法:最後,給大家推薦了一款冬日食療。將鴨蛋打碎在碗裡,放少許鹽和味精,用筷子打勻。然後一邊加40-50℃的黑豆漿(鴨蛋:豆漿=1:1),一邊繼續用筷子攪拌,上鍋蒸8分鐘。

鴨蛋具有滋陰補腎的功效,特別適合女性,冬天由於較為適合人體進補,因此男女老少也可用鴨蛋烹製通補食療。

黑豆,味甘,性微寒,性平、入脾、腎經。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有記載「常食黑豆,可百病不生」,對於各種水腫、體虛、中風、腎虛等病症有顯著療效。凡食物中毒或藥物中毒,均可用黑豆汁與甘草煎湯喝,用來解毒。

黑豆中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可促進膽固醇的代謝、降低血脂,預防心血管疾病,且黑豆的纖維質含量高,可促進腸胃蠕動,預防便秘,所以是不錯的減肥佳品。而且黑豆漿不像黃豆性冷,喝多了也不會拉肚子,而且還有治療風濕、抗衰老等效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