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不了解太極拳十三式,你說會太極,誰信呢!

太極拳法中的十三式,是構成太極拳本法最為重要、最為基礎的必然要求,貫穿於太極拳式的每一個動作中。它是眼、身、步、手要求的總合。

手法上分為:掤、捋、擠、按、采、挒、肘、靠八法;

步法上分為:前進、後退二法;

眼法上分為左顧、右盼二法;

身法上分為:中正一法。

加起來正好十三個。

所以這裡的十三式並不是十三個式子。

l 眼法:

首先是眼法:它的作用是通過觀察來感知外在變化,而平衡自己。

它的觀察範圍是150度左右,在這樣一個範圍內應做到左顧右盼。

顧和盼也是平衡的:顧為實,是目標;盼為虛,是可感受到的範圍。

所以左顧的同時應該是右盼,也必然符合太極圖解的陰陽平衡原理。

l 身法:

可通過腰胯的左右旋轉,與肩部上下提落的配合,加上中正不偏,可帶動步、手,因敵變化,是運動中的平衡原理。

王宗嶽的「太極拳論」中提到:虛領頂勁,氣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隱忽現。這也是做到身法立身中正的最基本條件。

它可通過相對固定的視力方向和身體的左右旋轉,而形成立體的螺旋狀。

左右旋轉的角度為45度,可隨腰胯的松塌和步法的變化加大螺旋角度。

注意尾骨應微微向後約15度。

l 步法:

(註:進步、退步做動圖太大,後面有機會製作一集視頻給大家分享)

前進後退,可根據對方的變化,而控制步法進退的最佳距離和位置。

它和眼、身、手的配合是一氣貫通的,可讓你恰到好處的用勁。

腳的使用八法,在步法進退中尤為重要。它們分別為:

踢(勁達腳尖)、

蹬(勁在腳踵)、

踹(勁在腳掌)、

捭(勁在腳面外側)、

掃(勁在腳背)、

踩(勁在全腳掌)、

套(將腳進到對方腿部外側)、

肘(將腳進到對方腿部裡側)。

無論哪種腳法,都是通過手法引化,來控制對方雙手,而上下相隨地使用。

這樣更便於破壞對方重心,達到理想的用勁方式。

關於手部的八法為:綳、捋、擠、按、采、挒、肘、靠八種方法。

l 首先是綳,

一是指螺旋運動貫穿周身的順、逆「纏絲勁」,也是手部八法中的核心勁法,也同樣貫穿於每個手法中;

二是指以引化為主的綳法。

l 捋、挒、採為一家。

而捋為挒采之母,是根據對方的變化配合而變化的手法,是勁的方向發生了變化。

可分為雙手的捋、挒、采,和單手的捋、挒、采兩類。

而雙手的捋:

則是用順纏接住對方手腕外側,用內收的手法方式向右下斜角引;

引進的手到達心口時,立變順纏向裡下轉於同側胯前,肘不離肋;

前手順纏,搭在對方肘關節外上側;

下塌外碾,向裡走合力;

前手肘經胸前,再變分力;

雙手配合腰胯和身法而變化使用。

采法:

是以順纏接住對方手腕外側後,立變逆纏,向左或右後上斜角弧線引勁;

松肩沉肘,手高齊眼;

前手掌根處順纏,搭在對方肘關節上側;

同樣隨腰胯和身體的旋轉,而下塌外碾,將肘尖先走同向合力於乳前;

立變分力,使之向身後側傾斜失重。

而挒法則區別於捋和采。

根據手部配合的不同:

捋是用雙順纏,前手高在胸前側,而後手於胯前。是前高後低的手勢。

采是左式右手順纏,接手立變逆纏,向身後上方走上弧線;

而前手順纏,於下頜齊平,後手相對高於前手。

挒為雙順纏,前手低於後手並高於胸下。

接手時為合力,立變分力,找的是對方的反關節。

按和擠可隨對方勁的變化而互為轉變,只是在一反掌之間。

按則手心向前,

擠則手背向前。

二者都有單和雙手之別。

肘法分為:順攔肘、拗攔肘、連環肘。

發力的方向如果和步法是同側的,為順攔肘;

相反的則為拗攔肘;

雙肘先後向發力的,稱為連環肘。

發肘時與對方距離較近,步子進到對方身體適當位置時:

用順攔肘時,手心對胸口,肘略出肋;

拗攔肘發力時,手盡量不離開身體,在同側胸前上。

靠法,則是步子進到離對方非常近時使用。

可分為肩靠、胯靠、膝靠等。

是通過身體左右旋轉時發力,不可前探。

我是倪華,這裡會持續提供優質的原創內容,分享輕鬆簡單又能獲得快樂的太極養生方法。

歡迎關注我們!一點號:倪華太極養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