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南京銀行定增被否為銀行再融資首例 業界五大猜想

  南京銀行定增被否,這是銀行再融資首次遭否,業界給出五大猜想

  原創: 馬傳茂

  南京銀行140億元非公開發行預案在昨晚被證監會否決——7月30日晚的這一則消息,今天還沒有淡出行業人的視線。

  這也是首筆被證監會否決的上市銀行再融資。一時間眾說紛紜,投資者、銀行業內、中介機構對此討論不斷。券商中國記者了解到的是,銀行自身也不清楚具體原因。

  在此之前,農業銀行千億定增、張家港行可轉債、貴陽銀行及寧波銀行優先股等上市銀行再融資均陸續過會。

  總體來看,業內猜測主要集中於兩大方向,一是監管政策變化或導向,二是銀行自身的原因。“我們最關心也最在意的是,這將成為行業現象還是只是偶發個案,還是要等監管披露的結果出來 。”有券商資深保代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

  對於南京銀行再融資被否,業內主要存在五大猜測,記者採訪行業人士,做逐一分析:

  一是融資向未上市銀行傾斜?

  二是銀行再融資收緊?

  三是可轉債優於定增?

  四是倒逼內源資本補充?

  五是南京銀行自身原因?

  “我行的發展基礎、目前現狀和預期前景都很好,不會由於一件意外事件而產生根本性變化。”南京銀行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我們也會加倍努力,更為扎實地做好經營管理,以更加優異地發展業績來回報投資者的支持幫助。”

  猜測一:融資向未上市銀行傾斜?

  融資向未上市銀行傾斜?這一可能性被一位銀行業內人士提一時間提出。但在券商中國記者採訪中,卻被多位投行人士否定。一家華東地區券商資深保代稱,並未聽說有這一導向,他提出了兩個觀點:

  首先,不能將IPO融資、再融資混為一談,尤其是不同融資方式對銀行、對投資人、對市場的影響都是不一樣的;

  其次,已上市銀行相對而言,且為資質不錯的發行人,當資本補充需求確實存在時,再融資額度並不佔用未上市銀行的IPO融資額度;

  另一位華南地區券商保代則認為,或許監管有這樣一個通盤考慮,但還不至於走到否決這一步,“何況定增是股東方在場外尋找參與資金,對二級市場不會形成抽水效應。”

  猜測二:銀行再融資收緊?

  事實上,南京銀行定增被否決後,被市場廣泛猜測的就是銀行再融資監管風向是否變動。

  前述華南券商保代認為,可能會有收緊,但在這之前已經有多筆銀行再融資過會了,雖然需要通盤考慮,但該發還是得發。證監會官網資訊顯示,目前已過會的上市金融機構再融資包括張家港行可轉債、寧波銀行優先股、貴陽銀行優先股、國海證券配股。

  “尤其是上周張家港行、寧波銀行、貴陽銀行的幾筆再融資都順利過會,應該不至於一周後就變化那麽大。”一位上市銀行再融資部門負責人也表示“看不明白”。

  “在整個銀行業監管都趨嚴的情況下,上市銀行再融資審核嚴格是正常的,之前過會的幾家銀行在發審會上也被問了不少問題,但未見延後或者否決的,但有的會在過會後晚些時間拿許可證,整體還是不斷在審核。”一家大型券商投行保代認為。

  類似南京銀行,定增被否決後需要多久才能再次提出再融資方案?多位券商保代對記者表示,證監會對此並未有相關要求或者規定限制,“有規定的是再融資成功後,定增、配股等再融資方式有時間限制”。

  猜測三:可轉債優於定增?

  這裡的可轉債優於定增,並非是指融資方式的優劣,而是有業內人士認為,去年5月再融資新規後,與定增相比,可轉債更受上市公司甚至監管層歡迎。

  去年5月以來,不少上市公司放棄定增項目,轉而發行可轉債,可轉債逐步替代定增成為上市公司再融資的主要工具。

  “對於一般上市企業而言,確實如此,但金融機構有一些特有屬性。”前述大型券商投行保代說,“以銀行為例,再融資目的是補充資本,這種資本補充需求,是根據銀行自身的資本結構、時間要求來進行的,這就需要平衡,即使監管層鼓勵可轉債,對於當下有核心資本缺口的銀行而言,也只能通過定增來完成核心資本補充。”

  “簡單地說,有核心資本缺口,又比較急的,可能就得選定增,不急的就可以選可轉債慢慢轉股補充資本,缺一級資本就可以發優先股,缺二級資本就發二級資本債,非標回表、MPA考核、資產品質變化等等因素綜合考慮,做出融資決策。”前述上市銀行再融資部門負責人表示。

  數據顯示,截至一季度末,南京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分別為8.09%、9.41%和12.79%。而按照過渡期內資本充足率的要求,非系統重要性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需在2018年底前分別達到7.5%、8.5%和10.5%。

  猜測四:倒逼內源資本補充?

  也有銀行業人士表示,從限制異地分支機構,到規範同業業務發展,到放慢再融資及IPO腳步,都在指向限制中小銀行規模過快增長,從而倒逼內源資本補充。

  “這個我們確實不清楚,是否這樣一種導向會與這件事情有關,確實可以看到很多銀行都放慢了腳步,主動調整資產負債結構,壓縮同業資產負債,壓縮非標和表外業務,但我們也和其他銀行聊過,少數銀行光靠利潤留存增長可能還能支撐,但沒辦法解決以後的發展需要,非標回表之後重資產增加,對資本也是個壓力,內生性增長還是不太夠。”一位股份行資產負債部門人士對記者表示。

  以南京銀行為例,董事長胡昇榮在接受券商中國記者專訪時表示,穿透式管理等“嚴監管”政策使得資本越來越重要,長遠來看,現在如果能夠把資本做實並保持穩定增長,對銀行未來的發展肯定是有好處的。

  按照胡昇榮描述的資本集約化使用規劃,南京銀行當年利潤留存轉增的部分用於基本平衡當年業務規模增長的需要,主動運用資本來約束該行的資產規模增長;定向增發補充的核心資本將用於提升資本充足率,並為未來發展做好準備。

  “總的原則是,一要保持相對較高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二要保持我們對下一步對外投資或自身資本消耗要有一個相對較大的彈性太空。”胡昇榮表示。

  猜測五:南京銀行自身原因?

  除了對行業監管政策變化或導向的猜測,也有業內人士將未過會歸結為銀行自身的原因。從券商中國記者了解情況來看,主要集中在罰單、訴訟、資產結構三個方面。

  首先是罰單。一些市場人士認為,定增方案被否決可能與南京銀行鎮江分行在年初收到的3230萬元地方銀監局罰單有關。據了解,此次被處罰涉及的案件,屬於郵儲銀行票據案中的一部分,該案涉及12家銀行業金融機構。

  不過有地方銀監人士對記者表示,將這個罰單和定增被否聯繫到一起,其實有些牽強。“一是這兩年大部分銀行都收到過罰單,嚴監管之下, 這是行業較為普遍現象;二是罰單金額在整個案件中佔比不大,與其他幾個銀行業的大案相比金額也不高;三是年初處罰應該不會對當下的融資行為帶來影響” 。

  其次是訴訟。根據該行1月初對證監會反饋意見的回復內容,截至當時,南京銀行尚未了結的涉訴金額超過3000萬元、作為原告的案件共計16宗,合計涉訴金額12.12億元,佔該行截至2017年9月30日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權益的1.83%。

  不過南京銀行認為,前述訴訟均為該行正常業務經營過程中所產生的經濟糾紛,該行已針對上述涉訴貸款依據其風險特徵進行五級分類並相應計提減值損失,或已對上述部分貸款進行全額核銷,上述訴訟不會對發行人財務狀況產生較大不利影響。

  第三是資產結構的問題,有投資者質疑該行債券投資規模較大,用於實體經濟的貸款偏少。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該行貸款總額達4361.19億元,較年初增長12.13%,增幅明顯高於資產增速,在貸款總額中的佔比為36.54%。

  “這個佔比確實不算高,但還算是上市城商行的平均水準,南京銀行的資金業務確實是個特色,也被市場認為是這輪金融去杠杆周期下壓力比較大的銀行之一,但去年開始資產負債結構調整的還可以,非標的增速在下降,債券投資的比重也算是一個業內平均水準,所以因為這個原因被否決也是有些牽強。”一位華東地區公募基金經理對記者表示。

  輕資本轉型方向確定

  南京銀行今日披露的上半年業績快報顯示,該行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34.96億元,實現淨利潤59.78億元,分別同比增長8.62%、17.1%。

  值得注意的是,該行多位內部人士在轉發業績快報時表示,“堅定走輕資本低消耗內生品質型發展的路線”。

  在這之前,該行2017年年報中也提及“輕資本轉型”,董事長胡昇榮今年5月在接受券商中國記者專訪時表示,南京銀行的輕資本轉型:

  一是重點發展交易銀行業務,這塊業務基本不消耗資本,同時能帶來大量基礎客戶及低成本資金,但對科技、產品的要求也較高;

  二是發展資產託管業務,希望能在不消耗資本的情況下增加中間業務收入,同時也能帶來負債;

  此外,資產管理、私人銀行等業務對資本的消耗也比較低,這對產品研發能力、風險管控能力、客戶管道服務能力的要求也比較高,我們也需要學習。

  按照計劃,該行將在8月8日進行現金分紅,每10股派現3.45元(稅前),並在次日公布完整半年報。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責任編輯:王涵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