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臨床見聞 | 神經內科危重症腸內營養支持期間胃動力障礙的臨床觀察和策略

目前,我國神經內科危重症患者與日俱增,這種情況的出現對醫療工作的開展和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同時此類疾病的危險係數較高,如不能及時對患者進行救治,將會對其生命健康造成嚴重的威脅。據調查顯示,在患者住院過程中,營養支持不足也會影響患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因此在患者接受治療的過程中,醫護人員經常選用腸內營養支持的形式給予患者營養方面的補充,以保障患者的各項身體機能。但由於患者胃動力障礙的出現導致腸內營養支持無法順利進行針對此種現象的出現,筆者對神經內科危重症腸內營養支持期間胃動力障礙發生的原因進行研究,並對該情況的優化策略提供建設性意見。

一、資料與方法

此次研究選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間前來我院接受治療的100名危重症患者為研究對象,在所有患者中。男性患者52人,女性患者48人,年齡均在25—78歲之間,平均年齡(65.27±3.68)歲,患者的年齡、病程的基本情況均無明顯差異性,在對患者原發疾病的檢查過程中發現,原發症為腦溢血的患者15人,缺血性卒中的患者23人,顱內非特異性感染的患者6人,癲癇患者5人,因其他疾病引發的肺部感染患者17人,合併糖尿病患者15人,合併高血壓患者19人。所有參與的患者病情情況均較為嚴重,符合進入ICU病房的標準,患者的健康以及生理評分均在15分-25分之間,在入院之前,患者不存在噁心嘔吐以及消化道出血的明顯癥狀,但無法正常飲食。在入院三天之內保證將胃管通過鼻腔送到患者胃中,從而幫助患者進食。

治療方法:在對100名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進行常規插管法將嚴格消毒的矽膠胃管送入到患者的胃中,保障在患者進食之前將胃液抽回,待確保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維持在正常水準後,便可將胃管通過鼻腔送人到患者胃中。接著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治療,將含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以及電解質等成分的營養液注入到患者體內,在首次注射過程中注射速度不易過快,維持在4O-60ml/d~時即可,在首次注射之後可逐漸加快注射速度,使其逐步達到要求標準。同時在治療期間,對患者的營養液滯留情況進行實時的監測,若營養液的滯留量超過標準值,則不宜繼續進行插管進食。

指標觀察:在患者的治療過程中,對其營養液滯留情況進行實時監測,並在治療過程中進行相應的抽血化驗,對患者的轉甲狀腺素蛋白、ALB、血清鈣以及血糖情況進行詳細檢查,同時對患者身體各項基本情況進行觀察。

二、結果

在接受調查的100名患者中,有48名患者出現胃動力障礙情況,在優化腸內營養支持之前,有3O名患者出現此類現象,在通過對患者營養液輸送量的調整,並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營養支持後,胃動力障礙的發生人數顯著降低,僅有18名患者伴有此種想像的出現。並且在對腸內營養支持實施一系列優化措施之後,有4O名患者的胃動力障礙情況得到控制,詳見表1。

同時對患者治療前後的其他疾病併發症發生率進行比對發現,在優化腸內營養支持之後,患者的併發症發生率顯著降低,詳見表2

三、討論

目前,神經內科患者由於發病突然、患者死亡率高等特點給醫療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壓力。患者住院期間無法正常進食導致其身體各項機能下降,嚴重危害患者的身體健康。與此同時,神經內科危重症的患者會伴有意識模糊、噁心嘔吐情形的出現,甚至增加其他疾病的發生幾率。在本次調查研究中發現,在有效實施腸內營養支持後,患者的胃動力障礙發生率顯著降低,且治療後患者的併發症發生率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因此針對胃動力障礙出現的主要原因,醫護人員應及早採取相關措施對其進行優化。在將胃管通過鼻腔送人到患者體內時,應適當將床頭部位升高,使患者保持側臥位姿勢,根據不同患者腸道功能特點進行營養液的輸送,對於腸道功能相對較差的患者,要時刻注意注射過程中的營養液的速度和劑量,同時保證營養液的調配符合相關標準,並根據患者的接受能力逐步提升營養液的輸送量。同時要對患者胃內的營養液滯留情況進行實時的監測,當滯留量超過100毫升時應停止注射,並指導患者服用有助於腸胃消化的相關藥物,在治療期間,醫護人員可引導患者進行胃部按摩,從而促進患者的腸胃吸收,有效改善治療效果。

通過上述的分析討論可以看出,在神經內科危重症腸內營養支持期間胃動力障礙發生的主要原因為蛋白質營養不良、低血鈉症以及高血糖等,因此針對引發胃動力障礙的原因,醫護人員因根據不同患者的身體情況以及病情需求對相關治療手段進行優化和創新,在提升患者治療效果的同時有效降低醫生和患者的壓力,進而保障我國醫療工作的健康穩定發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