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有水垢的水能經常喝嗎?喝多了會得結石?大實話說給你聽

相信大家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燒好的水,喝到最後剩一點的時候,就會有一層白白的水垢,有時候水龍頭裡面、杯子的杯底也會出現水垢。而經常聽到別人說,有水垢的水是不能喝的,喝了會得結石,這種說法是真的嗎?經常喝有水垢的水,真的會得結石嗎?看完後,你或就知道答案了。

首先,我們要知道水垢是什麼東西?

水垢,說白了就是水裡面的雜質,水垢是礦物鹽沉積的俗稱,它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硫酸鈣、氫氧化鎂等不溶於水的化合物。在打再燃中,含有鈣、鎂等礦物質的水杯稱之為「硬水」,像我們平時使用的自來水,就是井水或者河水經過沉降之後再除去其中的泥沙等物質,經過殺菌消毒之後得到的硬水。

水垢的形成是因為水在加熱的過程中,沒有被蒸發掉的一部分,就是不可溶解的硫酸鈣,以及原本可以被溶解的碳酸氫改在其中分解之後,釋放出二氧化碳就會變成你那一溶解的碳酸鈣了,而碳酸鈣和硫酸鈣等物質就會從水中析出,粘附在水壺內表面沉積,久而久之就成了一層水垢。

那麼,經常和有水垢的水,真的會得結石嗎?

傳言說常喝有水垢的水,會得結石的這種說法是謠言。結石的發病機理與很多原因都有關,環境、代謝、感染、飲食等習慣,而目前並沒有證據能夠說明經常喝油水垢的水就能得結石。

反而,水垢中的硫酸鈣、碳酸鈣這些物質,對身體其實並沒有什麼壞處,鈣是人體骨骼和牙齒的主要成分,而鎂是人體內多種酶的激活劑,要說有營養,其實適當的喝些硬水,對身體還可能有好處;而且水垢中的鈣鎂離子含量也有限,遠遠達不到結石的濃度,曾有人報導過,水垢中的成分進入人體內後也會慢慢的被胃酸分解,及時不能分解也會隨著糞便排出體外,對身體避諱產生特別影響。

結石主要是因為體內的草酸積存的太多了,常見的一些食物如豆類、可可、茶葉、李子等,其中都含有較多的草酸。另外嘌呤代謝異常、體內的脂肪和糖分含量都比較高,也會增加得結石的幾率,嘌呤的最終產物是尿酸,尿酸渴促使草酸鹽的沉澱;脂肪會減少體內的鈣,會引起對草酸鹽的吸收增多。

雖然水垢並不會對身體有什麼特別影響,但相信大家看到水壺裡有一層層的白色水垢,也會失去了喝水的想法吧,在這裡,小編向大家介紹一些可以有效去除水垢 的小妙招,大家不妨試一試。

白醋去水垢——在燒水的時候,往水壺裡滴幾滴白醋,燒開了之後,開水裡的PH值變化下降,水壺就不容易出現水垢了。

小蘇打去水垢——取半湯匙的小蘇打,加水調成糊狀,再用一塊乾淨的布,沾上小蘇打,慢慢的擦拭水壺內側有水垢的地方,來回的擦幾下,水垢就會明顯的減少甚至沒有了,也可以直接將小蘇打加入水中燒沸。

對於喝什麼水最健康,當然還是最普通的白開水了,經過煮沸後的水,既保留了水中的礦物質又經過了高溫的殺菌消毒,參與人體新陳代謝的時候,也能夠提供更強的細胞滲透力和代謝力,相比於市面上的各種飲料,建議大家還是要常喝白開水。

所以,由此看來,水壺中的水垢並不是什麼對人體健康非常有害的物質,而經常喝油水垢的水,並不會得結石,白開水大家是可以放心的喝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