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印度艦載機未來的命運還是要靠“光輝”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施洋】

本周,印度自行研製的“光輝”戰鬥機海軍艦載型邁出了上航母之前的“關鍵一步”。作為世界上不多的還在努力擁有多支航母打擊力量的國家之一,這輪印度國防部強力推進的國產航母艦載機的研製,也可算是印度在航母工程多年之後的一次“經驗總結”了。

印度海軍本周宣布成功進行了“光輝”戰鬥機海軍型的著艦地面攔阻試驗。試驗中,艦載型“光輝”戰鬥機的第二架原型機NP-2在印度海軍的陸上艦載機訓練基地內試驗了用著艦鉤在地面勾住阻攔索的試驗。

作為一款戰機,印度的艦載“光輝”在上個月下旬才被媒體曝光,該機當時安裝了著艦鉤並且進行了試飛。在短短十幾天后該機就進行了模擬著艦試驗,如果考慮到這是一架印度研製的飛機,就不得不說這已經是非常快的項目進度了。

7月末被印度媒體曝光的帶有著艦鉤的NP-2光輝艦載機

實際上,艦載“光輝”項目可謂由來已久,該機作為“光輝”項目組研製之初就規劃在內的產品,早在“光輝”還處在原型機階段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行動了。該項目的第一架原型機NP-1的下線時間是2010年(這時“光輝”正經的空軍型最後一架原型機都還沒造好),但是這個項目在早期卻基本沒什麽進展:首架海軍型在2012年進行了首飛,但之後就沒有什麽特別的進展,也沒有進行什麽特別“艦載”的試驗項目;第二架原型機2015年進行了模擬滑躍起飛試驗之後,連續數年都沒有什麽新消息。

資料圖:印度海軍艦載光輝原型機NP-1

第二架原型機2014年12月進行了模擬滑躍起飛試驗

這種拖延很大程度上並不是技術問題,畢竟“光輝”性能再怎麽有問題,造架原型機進行滑躍起飛是也不是什麽難事。問題還在於印度軍方和印度軍工系統對於國產武器的不同態度上。由於印度軍事工業基礎薄弱,其發起的國產裝備研製項目經常出現項目研製或者管理失敗,價格高、性能差、用戶體驗不好等種種缺點,因此在印度軍隊採購裝備的時候,只要條件允許,大多數時候都會優先選擇購買進口裝備,即使要和國內軍工企業合作,一般也不太願意搞什麽合作開發,搞個來件組裝什麽的就足夠了。

這種分歧在印度軍隊的裝備採購裡也不止一次體現了,什麽辛辛苦苦研製研製的“阿瓊”坦克在國防部的反覆要求下才買了一百來輛;為陸軍研製的武裝直升機最後空軍反而多買了幾架;海軍買一批國產艦艇的同時又訂造了兩批性能差不多的進口貨等等。在“光輝”艦載型的命運上,突出的表現就是不管你進度怎麽樣,印度海軍都不承認你的努力。

儘管艦載型“光輝”的研製也有至少十多年的歷史了,但是印度的航母艦載機選型從早年的繼續使用“海鷂”,到2008年正式引進俄製米格-29,再到如今開始計劃採購新一代艦載戰鬥機,就是沒有打過“光輝”的主意,甚至還不止一次明確拒絕過考慮“光輝”。換言之,艦載型“光輝”的研製計劃,其主要推動者並非其潛在的用戶印度海軍,而是該機的研發部門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和印度國防部。

對於我們來說,這樣的情況可能難以理解,但考慮到印度國防部在一定程度上是印度執政黨政策執行的一部分,而“印度製造”正是莫迪政府上台以來所極力推進的政策之一,印度國防部對這一項目的支持正可謂是理固宜然,至於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作為推進“光輝”項目的受益者,自然也是樂見其成。而印度海軍之所以不願意搭理這個項目,則很大程度上源自對於本國戰鬥機在性能和進度上的雙重不滿。

畢竟印度海軍也是摸過MiG-29K的,雖然MiG-29K故障率高居不下但是性能還湊合

相對而言,進度上的不滿比較好理解,“光輝”戰機項目本身就是印度國防部的“老大難”問題,從1983年立項至今,雖然經過技術驗證機、原型機和早期量產型,如今終於算是投入批量生產,但即使有印度空軍的訂單在手,“光輝”戰機的首批量產型到現在也隻完成了10架,平均每年的量產數量只有2-3架。這樣的速度完成空軍的40架訂單就要十多年,給海軍額外研製和生產大約60架左右的艦載型索要消耗的時間更是無法想象——也許等到這批戰機服役的時候,“超日王”號航空母艦都要退役了。

好歹印度空軍第一個中隊的光輝已經戰備值班了……

至於性能上的不足,雖然客觀上也確實存在,但是仔細想來,印度海軍連垂直起降、且沒有中距作戰能力的“海鷂”垂直起降戰機都能高高興興地用上二十多年也沒有任何不滿,連現在的“維克蘭特”號規劃早期的“藍天衛士”都曾經計劃裝備,“光輝”的作戰半徑雖然在第三代戰鬥機中可算倒數,戰機的超視距作戰能力也是依靠“德比”這種小空空飛彈勉強具備的,但無論是多用途性能還是空戰性能,都要比前者要強得多。至於和米格-29K相比,雖然“光輝”在載彈量和多用途能力上遜色於後者,但米格-29K本身的性能也並未讓印軍完全滿意。

不過印度海軍儘管這麽想,但現在卻不得不面對本國海軍航母艦載機下一代選型陷入困境的現實。目前印軍裝備米格-29K與其說是印度海軍在深思熟慮之後的選擇,不如說是印度在上世紀90年代選擇新航母時只有俄羅斯方案一條路的情況下俄方“搭售”的唯一選擇而已。由於當時國際市場上實際只有“戈爾什科夫”號滿足印度的需求(英國“無敵”級退役的事件要晚於印度最初計劃獲得新航母的時間,“克萊蒙梭”則面臨法國沒有合適的艦載機可以提供的局面)加上俄羅斯“贈送”的誘惑,印度很快就選定了該艦作為印度的未來航母。而當時的俄羅斯航空工業只能提供米格-29K這一款適合“超日王”的戰機(蘇-33對於該艦而言太大無法操作,而單發的輕型或者中型戰鬥機俄羅斯又沒有),因此印度只能講全部希望寄托於米格-29K上。

但是相較於同時期的蘇-30MKI,米格-29K最後的改裝效果應該來說很難讓印軍感到滿意。蘇-30MKI作為2000年之後不久就裝備印軍的戰機,服役時已經擁有了祖克N011M這樣的無源相控陣雷達,技術水準上已經一隻腳跨進了三代半的門檻,而2009-2010年才裝備的米格-29K仍然使用祖克-ME這樣的平板縫隙雷達,整體性能水準更加接近一架標準的三代機。也正是因此,印度海軍才會在米格-29K裝備部隊不到10年之後,就急匆匆開始尋找下一代(至少下半代)艦載機。

對於當時已經有Su-30MKI的印度來講,最後還得用祖克-ME這樣的平板縫隙雷達顯然是不合格的

也正因此,印軍對於下一代艦載機的性能要求一點也不低,但是考慮到“超日王”的情況,“陣風”、“鷹獅”海軍型和“台風”海軍型這樣主翼無法折疊也難以折疊(三角翼的先天缺陷)的戰機實際上難以通過升降機進入機庫(“維克蘭特”的升降機也難以裝下這些飛機);“超級大黃蜂”這樣的艦載機理論上可以進入印度航母的機庫,但一來該機的尺寸要比米格-29K稍大,必然會惡化艦載機在甲板上的操作,而且該機用於彈射起飛設計的前起落架重量較大,也不利於該機充分發揮性能;至於俄羅斯的米格-29K,雖然其航電設備什麽的還能依靠更新取得更新,但該機的可靠性不佳和故障率高在印軍裡已經留下惡名,想要讓印度海軍“再愛它一次”,實在有些太困難了。

此外,F-18E/F太貴了……

這樣的情況下,一款由印度自己研製,能夠符合印度海軍自己各種個性化需求的艦載機,或者更直接說,一款印度人能夠自己掌握其發展方向和命運的戰機,在解決印度海軍當前艦載機所面臨的問題時,反而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

印度艦載機未來的命運還是要靠“光輝”

作為需要考慮比單純戰鬥力內容更多的印度國防部和印度政府而言,在“光輝”戰機研製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的時候,借此機會大力推進艦載“光輝”戰機的研製,除了單純的政治考慮,對於印度的航空工業和軍事工業而言,也不吝是個不錯的好消息。

說實在的,對於印度軍工來講,光輝已經是state-of-art級別的成果了——不僅有了空軍型,還有海軍型,對比印度其他國防項目,已經很出眾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