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精神分裂患者的睡眠障礙和自殺風險關係研究

自殺是精神分裂患者過早死亡的首要原因,失眠與自殺風險的關係已得到多項臨床研究的證實。睡眠障礙是精神疾病臨床病程中突出但經常被忽視的癥狀之一。因此,來自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部精神科的Shatin, N.T. 和同事研究了精神分裂譜系障礙患者睡眠障礙的患病率,特別是失眠和噩夢,以及它們與未來自殺未遂風險的相關性。研究結果發表於Sleep。

研究者在香港中文大學附屬公立醫院的精神科門診招募的精神分裂症譜系障礙患者中,開展了一項自然縱向研究,詳細的睡眠問卷於2006年5月至6月期間由388名基線患者完成,相關臨床資訊來源於2007年6月至2014年10月的病歷記錄。

研究發現,頻繁失眠和頻繁噩夢的患病率分別為19%和9%。基線時頻繁失眠與隨訪期間自殺未遂發生率增加顯著相關(校正風險比= 4.63, 95%置信區間1.40-15.36,P <0.05)。僅出現噩夢主訴時,雖然可以增加終生自殺未遂風險,但無法預測隨訪期間的自殺未遂(P=0.65)。噩夢和失眠並發與8年隨訪期間自殺未遂風險有關(校正風險比 = 11.10, 95%置信區間1.68-73.43,P <0.05)。由於基線研究病例有限,頻繁失眠和頻繁噩夢的關係無法在回歸模型中得以驗證。

根據上述研究結果,研究者得出如下結論:睡眠障礙在精神分裂譜系障礙患者中很常見; 睡眠障礙與自殺風險的關係強調了醫生需要關注並及早乾預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現的睡眠障礙。

精神分裂症與自殺風險升高有關,估計終身完成自殺率約為4.9%。因此,及時識別有自殺風險的患者仍是臨床醫生的重要議題。 雖然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殺有許多危險因素已經確定,但是其中一些因素(如年齡,性行為,自殺家族史)可能不適合乾預。本研究是目前首個揭示精神分裂譜系障礙患者的睡眠障礙增加患者自殺風險的研究,由於睡眠障礙是可以通過適當的乾預得以改善的風險因素,所以研究結果具有重要的臨床實踐意義。

目前,失眠認知行為治療(CBT-I)和噩夢的意向預演治療(IRT)的有效性已在多項研究中得以證實。同時,睡眠障礙可能是精神藥物或最佳治療後的殘餘癥狀。這時建議精神醫生選擇具有鎮靜作用的抗精神病葯,或者加用苯二氮卓等短效鎮靜藥物,但是有效性證據有限,且鎮靜藥物本身可能會增加患者自殺風險。在本試驗中,有60%的頻繁失眠患者會服用有中等或顯著鎮靜作用的抗精神病葯,或者加藥治療,但療效不佳。因此,需要進一步的乾預有效性研究來探索更優的失眠治療方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