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蔚來的好,不該是工廠比保時捷好

文|江小花

話說前幾天,蔚來汽車組織小夥伴們去參觀了終於包裝好了能華麗亮相的江淮工廠。不少小夥伴去了以後,紛紛改變了對蔚來乃至創始人李斌的看法,覺得以前說李斌是個大忽悠指定是錯怪他了。看看,人家弄的這個工廠,比很多國外看過的工廠還要順眼,看上去更先進呢。

本來這是一次很不錯的公關活動,參觀工廠之後發出的這批媒體報導,不但完全是按照蔚來公關的預想來的,有些甚至超出了他們的預想。眼看著很能淡化之前因為遲遲不能按約定交付而被蓋上的不靠譜豬肉專用章。

孰料,大概是因為這幾天的報導認可度很大,李斌大概也覺得自己這家工廠確實很牛叉了,於是,在上了央視二套的節目上,對著CCTV的話筒說出了:保時捷的工廠,指定不如江淮的蔚來工廠好。

按照我對於央視的了解,早上個三五年,就算是軟性合作,一般也不能把這樣的話給播出來。我一直覺得,媒體對於底線的堅守,特別是在商業合作方面,這是對客戶的保護,而不是對客戶的不尊重。然而明白這個道理的客戶其實並不多。

這次就是一個就湊手的案例。李斌說了,電視台也播了。結果呢,播出當時,很多看到的人就不免有些腹誹。到了昨晚,一條名為《這才是汽車工廠的未來》發布在保時捷的官方微信公號上。對於李斌的說法不置一辭,確實最有力的回應。

文章迅速刷屏,上海車評人548說,他覺得這不是保時捷的回應,就好像在中環上,開著保時捷卡宴,遇到一台ES8要比一個,你會理他嗎?

我們不去深究究竟是蔚來汽車的江淮工廠好,還是保時捷變遷百年的工廠更符合未來標準,大多數媒體看工廠其實也就是看個響動,要是媒體真的關鍵環節都能看懂,那企業也不會經常請你去了,畢竟很多工藝、工廠布局的環節,還是保密的。比如我就看不懂,反正聽講解都是極好的,只能看出新舊,或者工人的勞動紀律好壞。

咱想說的是,李斌說那句話之前,參觀工廠的活動讓大家夥對蔚來汽車的印象有了大幅度改觀,雖然沒有直觀的認為這家工廠比保時捷的工廠更好,但是這是一家創新的現代化的汽車工廠的印象已經十分明確。

而李斌說了那句話之後呢?別的人我不清楚,反正我昨天20:00點前後的整個朋友圈,看了都讓人感覺,蔚來汽車又回到了大忽悠的印象中。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中國汽車企業開始了懟天懟地懟空氣的傳播戰爭,如今好像是一台自主品牌的新車,上市以後必然要找一家優勢國際品牌的類似車型來比比,一開始比法韓,然後比美日,如今基本上清一色的比德系。

這是一種很行之有效的行銷方式。很多對比也並非閉著眼睛說瞎話,中國汽車企業和產品在這幾年的進步有目共睹,特別是在車聯網和新能源兩大新主題被確立為汽車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之後,中國企業的嘗試,在車載應用和互聯網連結方面的突破,都要快於合資和進口車企。

大眾的CEO前幾天不才深度試駕了比亞迪唐麽,保時捷的全球長官們不也時常到眾泰的月台學習一下嗎?這本來是好事。

而且,就像吉利汽車副總裁林傑所說,為什麽我們一定能在中國市場比合資、進口車企做得更好,為什麽我們不怕這些百年大企業,因為沒有任何國際企業比我們更能了解中國消費者,也沒有任何國際企業可以真正做到中國市場永遠第一,這只有我們自主品牌能做到。

我一直認為,這是崛起的自主品牌表達自信,表達必勝信心最得體、也最有力的一段話。比很多聽上去更狠,更過癮,更容易上頭條的話來的有味道。

合資企業和進口車企,這些年在中國的發展當然不是沒有問題。自主品牌經過了最初的技術和資金積累,以及企業管理的強化、體系的建設,還有最重要的眼光的拓展,和對本土市場的深耕,規劃製造出一些更加適銷對路,更能有針對性滿足中國市場的產品,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幾乎所有製造業部門,中國企業都在做同樣的事情。比如吉利、長城的對標文化,格力、華為這些企業早就構建的非常成熟,有些中國企業確實已經走到了立標文化的階段。這是被證明了,後發企業在成熟開放的市場中立足做大做強的有效路徑。如果要追溯的話,豐田的起步也是這樣做的,所謂的改良文化,和對標文化其實精神是共通的。

相對而言,本土化做得再好的合資企業,反應速度,投入決策效率等,怎麽都比不過自主車企。你的產品有優勢,有特點,當然可以拿出來大書特書,一點問題也沒有,而且應該鼓勵,特別是在銷售終端,當然應該用最直接明確的語言來讓客戶了解這些優勢。

即便在措辭上有些誘導,或者過激,這也都不是什麽新鮮事兒。早些年日系大戰,美日爭雄的格局下,合資車企也是這麽做的。之前,傳聞某車企一些4S店的廁所裡面,男士小解的時候,對著的牆上就會寫著隔壁競品的軟肋,措辭直接,讓人讀之前列腺一緊。

所以,很多從銷售終端傳出來,最終在朋友圈刷屏的內容,我個人一向表示理解,並且認為只要別過於陰暗,就屬於正當的銷售競爭範疇。

比較大的問題是在企業和品牌層面。就好像李斌先生,在央視說這麽一句話,若是你走到蔚來中心,一個銷售經理(或許蔚來叫客戶體驗官)這麽說了,那沒問題,第一個說這話的體驗官應該漲工資,但是李斌說了,還在大媒體上,那只能理解為這代表了蔚來汽車這家企業。這話並不是特別適合。

對於蔚來汽車而言,一家成立三年,背著巨額虧損在美國上了市,並且還贏得了特斯拉主要投資人的投資,這樣一家必須是新型的發展成長邏輯的汽車企業,去跟保時捷這樣一家老牌技術情懷車企比工廠,這本來就不太對。

你別自己去比,別人也就不會去比,我相信保時捷可以教蔚來的東西還是很多的。即便真如李斌所說,咱的工廠確實比保時捷工廠要好,但是這話的被采信度也必然會很低嘛。一般人恐怕能接受的,最多是咱的工廠要比保時捷工廠新一點兒。

輿論傳播上有個理論,絕大多數公眾暫時不能接受的事實,那就先不說嘛。這對於企業傳播尤其對,這個做法,劃不來嘛。如今,已經過了成為熱點就是好事的階段,移動互聯網也開始呼喚理性了呀。

如果把這件事情觀照到整個自主品牌汽車層面的話,那可以做一個基本判斷,到目前為止,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並沒有脫離過去150年世界汽車產業發展的總體格局,並沒有出現完全顛覆性的,至少像特斯拉那樣的企業,我們的一些優秀企業正在努力打造完整、強大、有未來視野的新型出行公司,階段上也正在奮力完成由大到強的跨越,正在著力打造一個偉大公司需要的企業文化和發展傳承路徑。

那麽,其實從企業和品牌層面而言,我們要做繼續學習,在學習的基礎上繼續創新成長的方面還很多嘛。對國際百年的大企業,特別是那些把真正的好車投入中國市場的企業,還是應該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態度嘛。

我們的每一次創新,每一款好產品,每上一個台階,既是一個勤勉的追趕者優雅的姿態,同時也是對那些深耕百年而依然活躍的偉大先行公司的致敬嘛。

像林傑所說的話的意思,在中國市場我們不懼怕這些對手,總有一天,在全球市場,我們也會超越這些對手。不過即便一家百年車企有一天在競爭中倒在咱腳下,咱也應該給予他應有的尊重,研究他倒下的原因,並引以為戒撒。

我一直覺得,這兩年的公關行銷傳播不好做,兩者的分野在不斷被淡化。前幾年流行的所謂行銷閉環,汽車人奮鬥了幾年,把一些該分化的界限模糊了,甚至索性完全拆了,但是閉環卻始終沒有關上。

而這個過程中,代表企業和品牌形象的公關,開始跟行銷完全混為一談,具體到一個企業不管是你並了我,還是我並了你,總之大家都在乾同樣的事情。

這種方式造成了現在汽車企業很多問題。最典型的一點,就是一個行銷終端的個人行為,會毫無阻礙的在網上變成企業行為,公關市場的合體,節省的成本,事實上帶來了更大的成本。這個話題不是本文的主旨,不贅述。

說到這個話題的原因是,我認為現在很多企業,包括自主品牌企業,未必不明白這篇文章說的事情,但是很多企業事實上缺少了公關這樣一個重於思考的部門,雖然每個企業都有公關部,但是他們通常都在和以打仗為任務的市場部做一樣的事,打一樣打仗。

所以,很多突破公關底線原則,容易讓媒體和外界形成誤解,產生對企業品牌不利的話語,就經常會出現。稍早一點爆出的黑公關事件,其實所謂黑公關的產生,跟很多企業放棄公關內核是有直接關係的。

如今,我們經常聽到一些公關,說著和市場一樣的話,全網沒有三百萬的kpi我這裡立不了項的;沒有什麽是做一波互動體驗活動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再來一波知乎,重點維護一下評論……

囉哩囉嗦這麽多,很多人又要罵我毛都不懂在這裡亂說了,思維陳舊一點都不互聯網。正好今天是哥39周歲的生日,按我們村裡的算法這都41了。我思維陳舊一點不丟人。

不過我想,絕大多數正確的事情,都會有一個特點,就是做它的人,以它為事業的人,都應該是充實、愉快和充滿希望的。我特別想做一個調查,讓我這個年紀上下的人來對比一下之前和現在的狀況,也讓從業5年以內的新人們說說他們的感受。

這篇文章不想得出什麽結論,我想看到的人自然會自己來想一想個中滋味。

最後,說個真實的故事,我有一個朋友,本來開的是奔馳E級車,最近買了一台蔚來ES8,他簡直愛死了,如今在市內用車都用ES8,開長途才開回大E。蔚來汽車,這是咱們該大做宣傳的好點呀。

不用回避續航,誰都知道電池技術在今天這個節點上還無法真正讓人沒有後顧之憂,但也並不需要像李想那樣褪去追求新物種的理想來解決他,要相信新型造車企業所做的努力是有人認可,並且會越來越被認可的。

如果蔚來都不相信,那新造車還會有誰信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