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春捂秋凍,但身體這三處地方千萬不能亂「凍」!

今日秋分。

晝夜均,寒暑平。

一場雨,一朝寒。

草木染青黃,蟬襟荷殘。

早臥早起,與雞俱興。

秋燥養陰。紅柿當季。

甜棗滿倉。石榴清肺。

聞果香,念舊事。

登高,望遠。平心。

一年最美時。

秋分有三候:

一候雷始收聲;

二候蟄蟲坯戶;

三候水始涸。

-

一候|雷始收聲

古人認為陽氣盛而雷發聲,

故而夏季多雷。

秋分後,陰氣漸重,

故秋分之後雷聲漸少。

-

二候|蟄蟲坯戶

秋分後,氣象轉冷,陰氣漸重,

小蟲皆蟄居於穴中,

並以細土封住洞口,以禦寒氣。

-

三候|水始涸

《禮記》注曰:

「水本氣之所為,春夏氣至故長,秋冬氣返故涸也」。

立秋之後,雖有綿綿秋雨,奈何秋季降水量漸少,

加之氣候乾燥,水汽蒸發迅速,

因此,河流湖泊流量減少,甚至枯涸。

春捂秋凍,但有三個地方不能凍

老話說,春捂秋凍,便能百病不生,但在目前職業病多發的情況下,「脖子、腰腎、腳」三個部位應做好保暖,不能瞎「凍」。

這三個部位是主要的生理支撐點,一旦受寒,就會引起相關部位的疾患,如果因為受寒而引發肩周炎、頸椎病就得不償失了。


暖頸:寒冷讓頸椎病雪上加霜

辦公室疾病首要就是頸椎病,長時間保持低頭或固定姿勢工作,使頸椎長時間處於屈曲或某些特定體位,頸後部肌肉韌帶組織由於長期僵持,會引起慢性勞損。

脖子很脆弱,再加上有慢性勞損的底子,因此一旦受寒,便可能引發血管的收縮和頸部肌肉痙攣、神經水腫,誘發頸椎病或讓原有的頸椎病雪上加霜。

養生助手

讓脖子不受寒,最簡單的就是帶條圍巾或者穿高領衫等,保護好脖頸不露在外面。以免寒氣入侵。

此外,還可以做做擴胸仰頭抻筋骨的動作。即雙手交叉,放在頸部後面,同時擴胸,頭向後仰,手臂向前用力,使得脖頸與手臂形成「抵抗」之勢,這樣可以鍛煉頭頸部的肌肉。


暖腰:先天之本喜暖怕寒

中醫認為,腰為腎之府,腎乃人體先天之本喜暖怕寒。大齡人群中比較高發的寒濕性腰痛,在陰雨天會加重,其主要就是因腰部受風寒侵襲引起。

而對女性來說,腰部處於帶脈區,由於受寒引起的氣滯血瘀會影響卵巢等生殖系統的機能,因此更需要注重腰部保暖。

養生助手:

除了藉助戴腰圍增加保暖外,也可通過按摩疏解受涼帶來的不適。雙手快速揉搓,直到把手掌搓熱後,把手掌直接捂在腎俞穴上,腎俞穴就是我們俗稱的「腰眼」,是護腎的重要穴位,位於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寬處。用手掌上的熱量來溫暖腰腎,同時雙手順時針按揉。


暖腳:精氣之根,寒邪生於足下

寒氣一般都是從腳底侵入。腳踝部有200多個穴位,是人體「小心臟」。因此,古語有雲:白露不露腳,說的就是在白露節氣(9月7日)後,人就不能再光著腳穿鞋,需要穿上襪子,防止受寒。此外,除了穿上厚襪子外,泡腳也是保護腳踝的很好方式。

養生助手:

熱水泡腳可以起到舒筋活血、緩解疲勞的作用。一般40攝氏度左右的水溫即可(不燙手)。泡腳時加些中草藥效果更好。

其中具有溫經作用的有:透骨草、川椒、乾薑、桂枝;有活血通脈功效的有:紅花、當歸、雞血藤、艾葉。使用時不同功效的中草藥可搭配使用,一般來說,每種選用10克即可。此外,有糖尿病、心腦血管病等患者使用前詢問醫生。


秋分養生:重在陰陽平衡

秋分節氣已經真正進入到秋季,作為晝夜時間相等的節氣,人們在養生中也應本著陰陽平衡的規律,使機體保持「陰平陽秘」的原則,陰陽所在不可出現偏頗。

要想保持機體的陰陽平衡,首先要防止外界邪氣的侵襲。秋季氣象乾燥,主要外邪為燥邪。秋分之後,寒涼漸重,所以多出現涼燥。

運動方面:堅持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秋季鍛煉,重在益肺潤燥,如練吐納功、叩齒咽津潤燥功。

飲食調養方面:應多喝水,吃清潤、溫潤的食物,百合、銀耳、秋梨、蓮藕、柿子、芝麻、鴨肉等,可以起到滋陰潤肺、養陰生津的作用。秋季,菊香蟹肥,正是人們品嚐螃蟹的最好時光。但是螃蟹是大寒之物,也不適宜多吃。

精神調養方面:最主要的是培養樂觀情緒,保持神志安寧。多登高遠眺,讓憂鬱、惆悵等不良情緒消散。同時,秋分後,氣候漸涼,是胃病的多發與複發季節。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患有慢性胃炎的人,應特別注意胃部的保暖。

起居方面:秋季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附向收斂、閉藏,《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早臥以順應陰精的收藏,以養「收」氣;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

- END -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