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太極明師全面解析「松」「柔」「沉」,透徹精闢!

放鬆

是太極拳練習者終身追求的目標,它是將人們原有的拙力僵勁逐漸消除,先求放鬆,而後柔生,鬆柔兼備,進而生沉,衍生出一種似柔非柔、似剛非剛、輕沉兼備又極為靈活善變的內勁,如棉花裹鐵,外柔內剛,運動如行雲流水,綿綿不斷,發勁時松活彈抖,完整一氣。余根據師父陳正雷老師的傳授,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談談對太極拳「松」、「柔」、「沉」的練法。

「松」是拳的靈魂。太極拳放鬆的目的就是為了消除人體後天的拙力和僵勁,產生強大飽滿的內氣。放鬆包括意念放鬆和肢體放鬆,意念放鬆是主導,肢體放鬆是形式上的體現。思想意念能放鬆到什麼境界,肢體動作就能放鬆到相應的程度。

意念放鬆是練好太極拳的關鍵,練拳時應先從思想松靜入手,排除雜念,洗心滌慮,用意念引導身體各部位從上到下節節放鬆。惟有松才有利於伸筋拔骨,有利於經絡氣血疏通,有利於腹胸松靜氣騰然,有利於心氣下降,氣沉丹田,重心穩定。在肢體放鬆中主要是肩和腰胯部位。

松肩就是要沉肩墜肘,放鬆與肩關節相關的胸背肌肉和兩臂肌肉,不要挑肩架肘。肘影響肩的鬆緊,肘要向下沉墜,不能外架,架起則肩緊,也不要夾緊兩臂,腋下兩臂與胸側部應留有一定的距離,如夾一個雞蛋既不能夾爛也不能掉下來。行拳中松肩要注意兩個方面,一是兩臂平舉或上舉時肩容易上抬,比如起勢中的兩臂平舉、白鵝亮翅的右臂向上掤架等動作。此時要特別注意肩部松沉,手臂上提時要有肩、肘、腕、指關節向指端拉長的意念,而不可抬肩。二是手臂和身體向左右轉動時,如果肩部緊而不松,意念在肩,就會出現先走肩形成頂勁與腰胯不合。只有肩部放鬆,由腰帶肩和手臂轉動,肩隨腰走,肩與胯才能達到上下相合。松腰胯首先把胯關節放鬆,其次肌肉放鬆,不要向前挺腰,也不能向後凸臀,要做到尾閭前送,兩大腿根內收放鬆。同時要圓襠,不要夾襠,更不能盪襠。

腰胯是否放鬆對練拳有重要影響,一是鬆腰是下盤穩固和分清虛實的基礎,腰胯不松,氣就不能下沉,下盤就會不穩,兩腿虛實不分,上肢運動就會僵滯不靈活,下肢運動就不能做到輕起輕放,即起即落,做獨立動作時,腰胯松不下,身體重心不穩,就會失去平衡,造成站立不穩。二是腰為人體最關鍵部位。只有腰胯放鬆了,才能感知因雙腿屈曲、雙腳踏地形成的反作用力在體內產生的由下而上傳導的內勁。如果腰胯松不開,就不會上下貫通,更談不上內勁的產生和傳遞了。在放鬆兩肩胯時,要先松腰胯,再松肩。毎個動作要做到身體上下對拉、左右對拉、前後對拉,放鬆恰到好處,才是完整的周身放鬆。否則,就不能松到腳底,使兩腿負荷加重而僵滯。當氣血周流全身時,便可體驗到通體舒服的感覺,此時的練拳情趣言不由衷。

「柔」是鬆的體現。柔是在長期練拳中一點點消除僵勁拙力積累起來的松,使肢體練得極柔軟之後極堅剛,達到剛柔相濟。要想達到柔,

首先要做到身體的放鬆,松是指肌肉的鬆開,而肌肉的放鬆又必須依賴於精神情緒上的放鬆,使精神情緒配合肢體進入鬆柔狀態。

其次要加大練拳遍數、放低身法,堅持站樁、單練發勁等增加運動量。隨著身法的放鬆,胸部、背部、肋部及膈肌自然下沉,腿部支撐力加大,體內的氣機升降協調,呼吸自然,肺活量增強,僵勁拙力慢慢克服,柔和的太極內氣就會自然產生。

其三要慢練揣摩用腰帶手練拳的感覺,體會上一動作與下一動作之間的轉換要銜接得當,體悟開合、虛實與呼吸三結合的整體性和內外統一性。

其四要分清松與懈的關係。松是在領勁下的松,懈是領不起勁來,全身向下發散、墜落。尤其是腰胯以上的肌肉放鬆,它由腿部的肌肉無時無刻在支撐著上半身,此時頂勁要領起來,各部位關節要松透到位,一定要該松到什麼程度就要松到什麼程度,沒松到位就是沒松透。松的意念要使關節鬆開拉長,比如脊椎向兩端拉長,即頭向上虛領頂勁,尾閭向下松沉;肩、肘、腕、指關節向指端鬆開拉長;胯、膝、踝、趾關節也要鬆開拉長。這種關節向外拉長,身體向外擴張、膨脹的感覺就是內氣 飽滿的表現。能如此就會在行拳中做到行雲流水,舒緩飄逸,輕柔圓活,連綿不斷,這樣不但可以使演練者身心合一,融於天地,融於自然,達到物我兩忘、物我一體的境界,同時也使觀看者受到自然之美的感染,得到美的享受。

「沉」是鬆的根本。沉不是動作的下蹲,也不是整個身子低下去,而指的是丹田內氣的下沉。

在行拳中,要認真琢磨通過周身放鬆找出手臂的沉重感,使其作用到肩,肩放鬆,手臂的沉重感就會通過肩部作用到脊椎,再加上脊椎的含胸塌腰,形成背部後撐,完成了手臂的力由脊發。並再通過松腰,使得腰以上的身體重量作用到胯上放鬆下沉。而後再通過松胯,把胯以上的重量作用到腿上,從而使腰襠勁下沉,通過松腿腳,把腳以上的身體重量作用到腳底下,如植地生根,會覺得有一種東西從腳底向上升騰起來,漸漸充盈全身,將人向上拔起。有了向上領起的感覺,便會加深全身向下松沉的體驗,這時才能真正領會「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的拳意。

同時在拳架每個動作定式時,除了頭部「虛領頂勁」外,其它部位都處於放鬆下沉的狀態。上肢要松肩墜肘,下肢要松胯屈膝,中盤要含胸塌腰。這種肢體上的松沉,有利於真氣下沉,重心下移,達到下盤穩固,中盤活和上盤輕靈,處處體現八面支撐的勢態。例如單鞭在定勢時,頭部百會穴與右手腕和左手中指端三個部位虛虛向上領勁,其餘各部位均放鬆下沉,此時丹田飽滿,四梢氣足,下盤穩如泰山。

松」、「柔」、「沉」是練習太極拳的逐遞過程,能松就能柔,能柔就能沉。三者俱到就能達到全身上下協調一致,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百骸皆靜,如行雲流水,綿綿不斷,圓活一氣,騰然有序,呈現出周身無處不太極的妙境。

作者:張晉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