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增加彈性應對外部衝擊 投資者要對匯率“脫敏”

證券時報記者 馬傳茂

近期,國際環境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上升,人民幣承受了一定程度的貶值壓力,離岸市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收盤價一度逼近6.96。央行在昨日發布消息稱,將於6月下旬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央行票據,穩定匯率意圖明顯。

一系列討論由此展開。守住人民幣匯率“7”的關口是否重要?為何要增強匯率彈性?如何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準上的基本穩定?未來人民幣匯率趨勢如何?

6月11日,在交銀中國財富景氣指數發布會暨“人民幣匯率何去何從”論壇上,包括交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在內的多位業內專家對此展開熱議。連平認為,我國宏觀經濟運行能夠基本保持平穩態勢,不必擔憂出現人民幣大幅度貶值的狀況。“所謂守住某一個數字的關口,我認為大可不必。”

人民幣匯率應具有合理的彈性

受中美貿易摩擦升級的外部衝擊影響,5月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迅速走貶。被普遍認同的是,如果摩擦繼續升級,貶值的壓力毫無疑問還將進一步加大。

“這種情況下,是最好發揮匯率彈性的時候。”連平表示。在他看來,針對目前新的形勢,更好地發揮浮動匯率制度彈性的功能,使人民幣匯率具有合理的彈性,對我國經濟而言利多弊少。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的主要目標雖在各階段有所變化,但建立浮動匯率體制和機制的目標始終沒有改變。從國際經濟學的觀點來看,浮動匯率機制對經濟體來說具有自動穩定器的功能。

“在新的形勢下,如果貨幣能夠順應市場供求關係和預期變化,有效地發揮浮動匯率機制的作用,匯率彈性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對衝和緩和外部衝擊,那麽內部宏觀政策、貨幣政策的實施空間、獨立性會更大,能以較低的成本順利達成政策目標。”連平稱。

北京金融衍生品研究院副院長趙慶明也表示,高度認同“增加匯率彈性”的觀點。不過他認為,對於我國而言,這是一個中長期的匯率制度安排,“要培育成熟的外匯市場,讓匯率更有彈性,發揮匯率的自動調節機制作用”。

匯率重要關口受關注

每每遇到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走貶行情,關於人民幣匯率“7”關口的討論就如期而至。

趙慶明在論壇上表示,不破“7”是符合我國利益最大化的。“但另一方面,大的改革方向確實是要增加匯率的彈性,如果大家都能夠自由配置資產和進行匯率風險管理,彈性就有了,可能‘7’就不重要了。”

連平在日前刊文表示,以某個數值關口作為貨幣貶值底線是固定匯率理念的產物,會降低和減弱浮動匯率機制的作用和功能。

他認為,運用各種政策工具守住某一數值關口是沒有必要。這樣做不僅會浪費有限的政策資源,而且還將妨礙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推進,甚至在短期內會助長市場的投機行為。

人民幣是否真的有紅線存在?央行行長易綱日前接受彭博社採訪時明確表示,不認為某一個具體數字會比另一個更加重要,用數學語言來說,人民幣匯率是一個連續和平滑的數字,“這完全是由市場主導的,由市場供求決定”。

連平也認為,市場應該接受人民幣匯率的適度波動以及波動區間的合理位移,以真正培育起彈性匯率的市場化理念。“我的基本觀點是,人民幣匯率應該在合理均衡水準區間運行。”

值得注意的是,宏觀經濟的運行和國際收支的變化往往也會帶來均衡匯率區間的波動。連平認為,經濟基本面在變化,人民幣匯率波動區間不應該一成不變,更加不用擔憂人民幣匯率波動會失控。

“總體來說,我們受到外部衝擊之後的反應還是可控的,我認為人民幣匯率應該會獲得基本面的支撐,讓它能夠在新的合理均衡水準區間的波動中保持基本穩定。”連平說。

下半年可能會更好

展望下半年匯率走勢,多位與會專家都表達了謹慎樂觀的態度。上海財經大學教授丁劍平舉了個形象的例子,稱“心髒的功能決定了長跑的能力”。

“下半年人民幣還是有機會的,關鍵是看我們的產業。我們的出口動能還在,我相信人民幣還是很有後勁的。”丁劍平說。

趙慶明也認為,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下半年可能會更好。“人民幣匯率未來的波動幅度一定是越來越大的,從2014年到2017年,人民幣匯率的年度波動幅度分別是3%、5%、8%,去年是11%,所以今年不可能只有5%的波動幅度。”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研究部總經理張生舉也表示,現在人民幣的波動還是在正常範圍內,而且中國完全有能力穩定匯率,對於人民幣的未來也是充滿信心的。

他同時也對個人投資者提出建議,對匯率要“脫敏”,更多的要做好資產配置。“我自己覺得,其實不必太關注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短期波動,不管中美貿易摩擦是否升級,都不用太擔心,關鍵是要做好長期的財富配置。”

“目前境內個人對人民幣匯率是很難做投資的,即便是看準一個方向,似乎也並不能隨意配置,如果是做境外投資、國際市場投資,也沒有很多合法的渠道。” 張生舉表示。

(馬傳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