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銀行系“類貨基”產品崛起 成貨幣基金最強力競爭者

  銀行系“類貨基”產品崛起 成貨幣基金最強力競爭者

  本報記者 辛繼召  實習生 劉熙明 深圳報導

  資產新規之下,銀行系“類貨基”產品正在迎來新的機遇。

  7月26日,“類貨基”規模在業內領先的股份行首次推出T+1現金管理類公司理財,採用攤余成本法估值,申購起點5萬元,20%大額贖回比例,投向債券、票據等固收類資產。

  另一家4月2日推出T+0貨幣型、淨值型銀行理財產品的股份行,將產品包裝為“T+0增強版貨幣基金”,再次向客戶推出,該產品工作日下午15:45之前,無縫銜接股市資金,申購可當日起息,實時贖回金額無上限;其余申贖T+1,實時贖回上限為5萬元。

  多位銀行資管人士反饋稱,近期開始較多發行貨幣型理財產品,估計接下來會“上量”。一位華南股份行資管人士表示:“我們正在研究理解資管新規,貨幣類產品肯定是要大發展了。”

  所謂銀行“類貨基”,一般指的是銀行的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7月20日晚,央行發布《關於進一步明確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指導意見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執行通知”),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下稱“理財新規”)。

  執行通知明確了現金管理類產品的估值方法:銀行的現金管理類產品在嚴格監管的前提下,暫參照貨幣市場基金的“攤余成本+影子定價”方法進行估值。

  “應當說,至少在過渡期內肯定了‘類貨基’的發展模式,銀行未來兩年半的過渡期裡轉型發展‘類貨基’,轉型方向上有必要向貨幣基金靠攏。”7月26日,另一股份製銀行資深資管人士說。

  “估值方法的緩和,理財產品購買門檻的降低,對於銀行的利好最為直接,降低起售點在一定程度上對衝老產品轉型帶來的流動性壓力,有助於緩解銀行理財規模的下降壓力。”上述華南股份行人士表示。

  接棒流動性管理工具

  保本理財被剔除出銀行表外理財範疇,現金管理類產品正成為受捧的流動性管理工具。

  以往,銀行發行的可隨時申贖的貨幣類理財產品多使用攤余成本法,和貨幣基金類似。資管新規4月末發布後,也有銀行嘗試發行市值法估值的貨幣類理財產品:根據產品說明書,該產品每個交易所工作日均開放申購和贖回,贖回資金T+1日到账。估值方面,除存款、回購等資產採用每日計提利息的方式,存單、債券等資產均採用市場價格進行估值。

  此次執行通知,明確銀行的現金管理類產品採用“攤余成本+影子定價”方法進行估值,與公募基金的貨幣基金估值方法保持了一致。

  根據2016年開始施行的《貨幣市場基金監督管理辦法》,貨幣基金可以採用攤余成本法進行核算,並採用影子定價的風險控制手段,對攤余成本法計算的基金資產淨值的公允性進行評估。當影子定價法確定的基金資產淨值與攤余成本法計算的基金資產淨值偏離度超過0.25%閾值時,管理人需進行調整。

  對於選擇估值方法的原因,一位券商分析師表示,對貨幣基金而言,投資標的主要為貨幣市場短期工具,收益主要來源於短期利息收入而非資本利得,因此採用市值法意義不大,反而會因為淨值波動,造成基金規模的無意義波動。

  另一券商分析師表示,現金管理類產品可以理解為傳統銀行理財產品的替代品種。保本理財消失後,銀行理財的投資者面臨重新分配,中低風險個人投資者要麽轉向表記憶體款,要麽轉向表外貨幣類產品。風險偏好較高的投資者會選擇銀行理財、公募基金等產品。

  定義仍待進一步明確

  不過,對於現金管理類產品,仍需進一步明確定義。

  “傳統上,我們把一個月之內開放申贖的理財,都叫現金管理類產品。”7月26日,一位股份行資管人士表示,一般認為可每日進行申贖的才算做現金管理類,但目前監管對此定義較為模糊。

  上述股份行資管人士表示,此前市場擔心隨著市場利率下行,若採用市值法,現金管理類產品可能估值下跌幅度較大。資管新規以來,現金管理類產品的價格確實在下跌。使用“攤余成本+影子定價”估值後,跌幅不會那麽大。

  但並非所有業內人士均看好估值調整。一位城商行資管部負責人認為,現金類產品可以參照貨幣基金,此處現金開放式和管理類產品指的都是新設產品,新設產品在過渡期內可以使用攤余成本法核算,但在過渡期之後要按市值法核算;新產品除了在估值這條利好之外,其他方面還需滿足其他要求,所以操作起來仍會受一定程度限制。

  中信建投分析師楊榮在其報告中表示,現金管理類理財若採用攤余成本法估值,有助於減少淨值波動,降低潛在的客戶贖回風險。同時,考慮到貨基在採用攤余成本法的同時,也要在與公允價值偏離度大的時候修正估值。因此,即便過渡期結束後,也不會對現金管理類產品估值帶來衝擊性影響。

  但也有券商分析師表示,過渡期內,貨幣基金和銀行的類貨基產品將接受大致統一的監管,有助於投資者逐步接受淨值化管理和估值波動。這也意味著,過渡期之後,貨幣基金和銀行的類貨基產品都將改用市值法,如何完成平穩過渡,仍需進一步探討。

  公募基金或受衝擊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銀行發展“類貨基”現金管理類產品,現有公募基金中的貨幣基金或受衝擊。特別是,銀行管道仍是公募基金的主要代銷管道。

  此前,貨幣基金已經先後經歷《公募流動性新規》、《商業銀行流動性新規》、“不得將貨幣基金納入基金公司排名”、“貨幣T+0贖回暫停”等一系列嚴監管措施,收益水準和規模擴張都受到影響。

  資管新規頒布後,商業銀行為了留住客戶推出低門檻T+0現金管理類產品,且額度從幾十萬到幾百萬不等。與之相比,公募貨幣基金T+0額度上限僅為1萬元。

  有基金人士認為,銀行理財門檻降到1萬元,與公募基金1千元起的門檻,並無本質差異。但銀行擁有管道優勢,銀行現金理財類產品將成為公募貨幣基金有力競爭對手,公募貨幣基金的銷售或受到擠壓。

  “門檻降低並不是公募規模可能增加的主要原因,資管新規頒布後非標投資受限,實現全部淨值化和期限匹配後,標準化產品無論從流動性和透明度來說都有優勢。”一家股份行私人銀行人士認為。

  此外,隨著理財細則逐漸落地,貨幣基金面臨來自銀行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的直接競爭,債券型基金面對來自定開理財產品的直接競爭,但股票基金資金來源進一步放開或將受益。

  (編輯:馬春園,郵箱[email protected]

責任編輯:杜琰 SF007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