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食補勝於葯補!夏季健脾養胃全靠它!

夏日的感覺越來越濃,氣溫高濕度大,常使人感到疲憊不堪、食慾減退。中醫認為,脾主濕,濕為夏季主氣,加之氣候炎熱,出汗增多,消化液分泌減少,消化功能減退,就會出現食欲不振,胃納獃滯,肢軟乏力現象。中醫歷來講究食補,通過食物的偏性糾正人體的偏性,通過補養虛衰,達到卸病延年、養生益壽的目的。夏天若多吃一些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健脾養胃的食物,會讓你安然度夏。



一、為什麼夏季需要健脾養胃


「養陰扶陽」,是夏季的氣候特點決定的。暑和濕都是「邪氣」,但兩者的性質卻截然相反暑屬於「陽邪」,易損把人的津液,導致人體產生「熱變」,常用的對付方法是避暑、養陰、生津。濕屬於「陰邪」,特點是下行,比較重,比較濁。濕氣一重,人體容易受影響的器官就是屬土的脾。脾臟被困腸胃就不舒服,於是出現肚子脹、不想吃飯、大便不成形、四肢有時候冰涼等。所以,此時也需要扶陽。


祖國醫學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並有"內傷脾胃,百病由生"一說。夏季炎熱,脾胃特別容易受到侵害,所以胃口不好,消化不佳,疾病也就出現了。而脾又與四時之長夏相應,所以夏季是養脾胃的好時機。



二、健脾養胃的食補法有哪些


1.茯苓糕


茯苓是醫家常用的一味中藥,又是「仙家所食」的滋補食品。據傳,茯苓「久服安魂養神,不飢延年",故有「不死面"之稱。中醫學認為,茯苓性味甘、淡,具有滲水利濕、健脾養胃、寧心安神、補精益氣、防衰益壽之功效,這是世所公認的。


【原料】黨參9克,白朮6克,茯苓、扁豆、薏苡仁、懷山藥、芡實、蓮肉各18克,陳皮5克,糯米粉、米粉各150克,白糖50克。


【製作】將各味葯共研細粉。與米粉、糖調勻,蒸糕,空腹作點心心服。



【功效】治脾胃虛弱、食欲不振、便溏泄瀉,有健脾養胃、益氣和中之功效。


2.木瓜老鴨湯


【原料】鴨子半隻(約2斤),木瓜1個,干貝、薑、蔥、鹽各適量。


【製作】鴨子洗凈剁塊後焯水,薑切片,蔥切段,木瓜去皮瓤切塊,干貝用清水泡。然後把焯過水的鴨塊、薑、蔥、干貝一起放入砂鍋,加水沒過鴨塊,用大火燒開,再轉小火慢燉25小時,加鹽和木瓜塊燉10分鐘即可。


【功效】這是一款健脾胃的家庭靚湯。老鴨性偏涼,滋陰補血,養胃生津,是暑天滋補佳主品,對因暑熱體力、精力消耗過大及睡眠不足者益處多多;木瓜清潤香滑、健脾消食。



3.荷葉蓮藕


【原料】荷葉1張,蓮藕1小節,粳米100克。


【製作】蓮藕去皮、洗凈,切成小粒備用。荷葉洗凈後放入鍋中,加適量水煎湯大約500亳升,取其汁液,與切成小粒的蓮藕和粳米一同放入鍋中煮成稀粥。


【功效】蓮藕不僅健脾開胃、養心安神,還能促進胃腸蠕動、消脹順氣;荷葉消暑化濕、升發胃氣。此粥具有清熱、解暑、和胃功效,適用於因夏熱食欲不振的人群,是夏季養生的理想粥品。


三、夏日飲食要注意什麼


1.清補開胃又健脾



多食用清淡、滋陰的食物,如小米、薏米、赤小豆、兔肉、鴨肉山藥、銀耳、草魚、鯽魚等,少吃肥甘厚味及燥熱之品。


2.苦味酸味益健康


苦味食物含有生物鹼,具有清熱消暑、使血液循環順暢且能舒張血管等功效,是夏季必備的食療養生食品。苦味食物有生菜、芹菜茴香、苦瓜、杏仁、桃仁、茶葉薄荷葉等,但也應控制食量,不可食用過多。酸味食物斂汗、止瀉祛濕,健胃消食,促進食慾。喜食生冷的人可在菜肴中加些醋,以有效殺菌消毒,預防胃腸道疾病。


3.健康補水


糖分過多或氣體過多的飲料容易引起胃部不適。因此,夏季的最佳飲料是溫開水,但不能豪飲,應養成定時喝水、慢慢喝的習慣。次性快速大量喝水,會迅速稀釋血液,加大心臟負擔。



4.忌過食生冷


胃腸黏膜突然遇冷,會使原來開放的毛細血管收縮,平滑肌痙攣引起胃腸不適甚至腹瀉,尤其不要在身體太熱時吃太寒涼的食物,老人、兒童及女性經期也不宜多食生冷食物。


5.適量補充維生素


夏天食欲不振,可造成人體攝入的維生素減少,而出汗多、排尿頻繁又容易使水溶性維生素隨之排出體外。B族維生素與能量代謝相關,可適量補充,而補充維生素C可緩解疲勞、增強抵抗力。


四、除了飲食夏季還要注意什麼


炎炎夏日,出汗必不可少,既能調節體溫,又司泄廢物。但出汗要有一個度,正常人每天出汗量為1升,在高溫下從事體力勞動,排汗量會大大增加,平均每天流汗量可達3-8升。若是稍活動就大汗乾淋漓,很可能是身體染上某些疾病發出的信號。異常出汗在夏季尤為突出,可造成體內水和電解質紊亂,並使尿液減少,影響腎功能,也可引起疲乏無力、口乾、頭暈、易感冒等不適。中醫認為,汗為心液,汗證是營衛不和所致的腠理開合失常,津液外泄引起的非生理性出汗。營衛不和出自《傷寒論·太陽病篇》,一般指表證自汗的病理而言,包括衛弱營強和衛強營弱兩種情況。防治多汗,除了又對症下藥之外,也可試試食療方。



1.哪些情況屬於多汗?


自汗:時時出汗,不熱不動也出汗為自汗。如更年期女性常陣發性出汗,就屬於自汗。


盜汗:夜問出汗,醒來即止結核病、風濕病患者常有盜汗。


戰汗:惡寒戰慄,汗出熱退。如風寒感冒或感染性疾病患者,常有戰汗。


產後汗證:分娩之後,損耗氣血,易在活動時出汗,這是正常現象,數日內可自行恢復常態。但若久汗不止,汗出濕衣,睡眠時亦出汗,稱為產後汗證,應予及時調理。因為汗出過多,傷津耗液,產婦不易恢復,還易感染;同時乳汁分泌也會減少。


2.夏日多汗的飲食調理


中醫認為,夏日出汗多,易損失津液,故在飲食上應及時進行補充。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幾點


①口味不宜過於清淡。應多攝入蛋類、瘦肉、奶製品等食物,及時為身體補充所需養分和鹽分。


②多吃些酸味食物,生津解渴。如番茄、檸檬、草莓、烏梅、葡萄菠蘿、芒果、山楂等水果,有斂汗、止瀉、祛濕等作用,可預防多汗所致的耗氣傷津。


③適當食用有止汗作用的食物。五味子、烏梅、黑豆、桃乾等食物有止汗功效,可作食療之用。


④有助發汗的調料不宜多用。像花椒、大料、辣椒、桂皮、薑等辛溫之物多能發汗,應少用。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分享給您的朋友!你的關注對我們來說就是最大的肯定!!長官說了,上漲一個粉絲,小編的工資就漲五毛!一個也是愛啊!!



參考文獻:


1.宋新,楊君亮,健脾養胃度炎夏[J].食品與藥品,2011(8):76-77 .


2.王志遠,夏季養生 養陰扶陽健脾胃[J].人人健康,2013(15):52-52.


3.林雪寒,夏季養陽健脾益腎最重要[J].中華養生保健,2016(7):8-8.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