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倒計時5天!中基經典原文考點精要總結

考點

經典原文

歷年真題

人與自然環境的統一性

《素問·脈要精微論》說:「四變之動,脈與之上下。」「春日浮,如魚之遊在波;夏日在膚,泛泛乎萬物有餘;秋日下膚,蟄蟲將去;冬日在骨,蟄蟲周密。」人體的脈象可隨季節氣候的變化而有相應的春弦、夏洪、秋毛、冬石的規律性變化。

2008-1天人相應,四時脈象的變化,如《素問·脈要精微論》所說:「春日浮」,則可見:【如魚之遊在波】

《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說:「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晝安、夕加、夜甚……朝則人氣始生,病氣衰,故旦慧;日中人氣長,長則勝邪,故安;夕則人氣始衰,邪氣始生,故加;夜半人氣入藏,邪氣獨居於身,故甚也。」中午之前,人身陽氣隨自然界陽氣的漸生而漸旺,故病較輕;午後至夜晚,人身陽氣又隨自然界陽氣的漸退而漸衰,故病較重。

2005-1《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說:「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是因為:【人氣始生,病氣衰】

陰陽的基本概念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陰陽者,血氣之男女也;左右者,陰陽之路線也;水火者,陰陽之徵兆也;陰陽者,萬物之能始也。」

2001-73 《內經》所謂「陰陽之徵兆」,是指:【水火】

2001-74 《內經》所謂「陰陽之路線」,是指:【左右】

事物陰陽屬性的相對性

「晝為陽,夜為陰;上午為陽中之陽,下午為陽中之陰;前半夜為陰中之陰,後半夜為陰中之陽。」

《素問·金匱真言論》:「背為陽,陽中之陽,心也;背為陽,陽中之陰,肺也;腹為陰,陰中之陰,腎也;腹為陰,陰中之陽,肝也;腹為陰,陰中之至陰,脾也。」

2004-71以時間劃分陰陽,則子時至卯時屬:【陰中之陽】

2004-72以臟腑部分劃分陰陽,則腎屬:【陰中之陰】

陰陽對立製約的含義

張景嶽《類經附翼·醫易》:「動極者,鎮之以靜;陰亢者,勝之以陽。」

2010-1/2003-1/1997-1/1992-2「動極者,鎮之以靜,陰亢者,勝之以陽」,說明了陰陽之間的什麼關係:【陰陽製約(消長平衡)】

1997-100以陰陽對立製約關係為主的是:【寒與熱】

2002-2/1996-127 下列治法,均以陰陽對立製約為依據:【①寒者熱之,熱者寒之;②陰病治陽,陽病治陰;③熱因熱用,寒因寒用】

《素問?脈要精微論》說:「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陽氣微上,陰氣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陰氣微上,陽氣微下。」這裡的「四十五日」,是指從冬至到立春,或從夏至到立秋。冬至一陽生,所以從冬至到立春,陽氣逐漸上升,陰氣逐漸下降,至夏至則陽氣盛極,陰氣伏藏。夏至一陰生,所以從夏至到立秋,陰氣逐漸上升,陽氣逐漸下降,至冬至則陰氣盛極,陽氣伏藏。如此循環,年復一年。

2007-1《素問·脈要精微論》說:「夏至四十五日,陰氣微上,陽氣微下」,說明了:【陰陽對立製約】

《素問·生氣通天論》:「陰平陽秘,精神乃治。」

陰陽互根互用的含義

《素問·生氣通天論》說:「陰陽離決,精氣乃絕」。

1990-79 「陰陽離決,精氣乃絕」的理論依據是:【陰陽的互根互用關係】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指出陽以陰為基,陰以陽為偶;陰為陽守持於內,陽為陰役使於外,陰陽相互為用,不可分離。

「積陽為天,積陰為地。陰靜陽躁,陽生陰長,陽殺陰藏。陽化氣,陰成形」。「孤陰不生,獨陽不長」。 「陽損及陰,陰損及陽」。

2007-2 所謂「孤陰不生,獨陽不長」是指陰陽何種關係失常:【互根互用】

2005-14在治療虛衰病證,為求陰陽相濟,在補陰時適當配用補陽葯,此為:【陽中求陰】

1991-1 「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主要說明陰陽之間存在著:【互根互用】

《景嶽全書·新方八陣·補略》:「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善補陰者,必於陽中求陰,則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

2008-3/1995-2/1994-128 確立「陰中求陽,陽中求陰」治法的理論依據是:【陰陽互根互用】

王冰注《素問·生氣通天論》說:「陽氣根於陰,陰氣根於陽,無陰則陽無以生,無陽則陰無以生。」

2009-2/2006-2 「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是指:【陰陽互根互用】

2004-2 體現陰陽互根關係的是:【①陰在內,陽之守也;②陽在外,陰之使也;③孤陰不生,獨陽不長;④陰損及陽,陽損及陰】

1997-99以陰陽互根互用關係為主的是:【氣與血】1997-100以陰陽對立製約關係為主的是:【寒與熱】

1993-99 氣和血之間的相互關係是:【陰陽的互根和互用關係】

1993-100寒和熱之間的相互關係是:【陰陽的互根關係】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陰者,藏精而起亟(ji)也;陽者,衛外而為固也」

陰陽相互轉化的含義

《靈樞·論疾診尺》:「四時之變,寒暑之勝,重陰必陽,重陽必陰。故陰主寒,陽主熱。寒甚則熱,熱甚則寒。故曰:寒生熱,熱生寒,此陰陽之變也。」

《素問·六微旨大論》:「升已而降,降者謂天;降已而升,升者謂地。氣象下降,氣流於地;地氣上升,氣騰於天。」

陰陽偏盛偏衰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陽勝則熱,陰勝則寒。」

《素問·通評虛實論》說:「精氣奪則虛。」

陰陽學說指導疾病的防治

《素問·至真要大論》:「陰虛不能製陽者,壯水之主,以製陽光(陽病治陰);陽虛不能製陰者,益火之源,以消陰翳(陰病治陽)。」

2000-14/1998-14/1997-13/1990-3「諸寒之而熱者,取之陰」,是指【陽病治陰】

1999-1/ 1995-1 「益火之源,以消陰翳」的治法適用於:【陽虛陰盛】

1999-13 「諸熱之而寒者,取之陽」,是指【陰病治陽】

1994-13 「壯水之主,以製陽光」主要是指:【以滋陰製陽而調整陰陽】

2002-3 《景嶽全書·新方八略》所說「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的治療法則,是指:【陽中求陰,陰氣得復】

事物五行屬性的推演與歸類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在變動為握(抽搐,為筋的病象)。南方生熱,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在變動為憂(言語吞吐,反覆不定)。中央生濕,濕生土,土生甘,甘生脾,……在變動為噦(乾嘔)。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在變動為咳(肺氣上逆)。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鹹,鹹生腎,……在變動為栗(戰慄)。」

2010-81根據五行歸類,肺之變動為:【咳】

2010-82根據五行歸類,脾之變動為:【噦】

2001-75脾之變動為:【噦】

2001-76心之變動為:【憂】

2000-73/1996-73 肝之變動為:【握】

2000-74/1996-74腎之變動為:【栗】

1999-3 在五臟變動中,正確的描述為:【①肝之變動為握;②心之變動為憂;③脾之變動為噦;④肺之變動為咳;⑤腎之變動為栗】

五行的製化和乘侮

《素問·五運行大論》說:「氣有餘,則製己所勝而侮所不勝;其不及,則己所不勝,侮而乘之,己所勝,輕而侮之。」這是對五行相乘與相侮產生的原因及其相互關係所作的很好說明。

2008-4/2001-121/1994-1 五行相乘,是指:【①氣有餘則製己所勝;②其不及則己所不勝侮而乘之】

2003-2五行相侮,是指:【氣有餘則侮其所不勝】

五行學說認為,按相生規律傳變時,母病及子病情輕淺,子病及母病情較重,如清·徐大椿《難經經釋》說:「邪挾生氣而來,雖進而易退」;「受我之氣者,其力方旺,還而相剋,來勢必甚。」按相剋規律傳變時,相乘傳變病情較深重,而相侮傳變病情較輕淺。如《難經經釋》說:「所不勝,克我者也,臟氣本已相製,而邪氣挾其力而來,殘削必甚,故為賊邪」;「所勝,我所克也。臟氣既受製於我,則邪氣亦不能深入,故為微邪。」

2007-3《難經·經釋》說:「臟氣受製於我,則邪氣不能深入,故為微邪」,是指哪種疾病傳變形式:【相侮】

2006-3 按五行規律傳變,「受我之氣者,其力方旺,還而相剋,來勢必甚」,是指:【子病犯母】

2005-3 《難經·經釋》說:「邪扶生氣而來,雖進而易退」,是指:【母病及子】

五行學說指導疾病的治療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怒傷肝,悲勝怒……喜傷心,恐勝喜……思傷脾,怒勝思……憂傷肺,喜勝憂……恐傷腎,思勝恐」。這就是情志病治療中的所謂「以情勝情」之法。

2000-2 在情志相勝的關係中,正確的描述為:【①悲勝怒;②怒勝思;③思勝恐;④恐勝喜;⑤喜勝憂】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素問·六節藏象論》說:「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肺者,氣之本,魄之處也;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肝者,罷極之本,魂之居也;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者,倉廩之本,營之居也」。

1995-75 心為:【生之本】

1995-76 肝為:【罷極之本】

《靈樞·邪客》說:「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古人之所以把心稱作「五臟六腑之大主」,是與心主神明的功能分不開的。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雖可分屬於五臟,但主要歸屬於心主神明的生理功能。

1995-10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是由於:【心主神志】

《素問·調經論》說:「神有餘則笑不休,神不足則悲」。

2006-5 與《素問·調經論》所說「有餘則笑不休」、「不足則悲」相關的是:【心神】

《素問·靈蘭秘典論》說:「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靈樞·本神》:「故任物者謂之心。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志,因志而存變謂之思,因思而遠慕謂之慮,因慮而處物謂之智。」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素問·靈蘭秘典論》說:「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大腸者,傳導之官,變化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焉;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

2009-82肺為:【相傅之官】

《素問·靈蘭秘典論》說:「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

《素問·痿論》說:「肺者,臟之長也」;《靈樞·九針論》說:「肺者,五臟六腑之蓋也。」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素問·厥論》說:「脾主為胃行其津液者也」,說明飲食中的營養物質的吸收,全賴脾的轉輸與散精作用。《素問·經脈別論》說:「飲食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是脾為胃行其津液的過程。

2005-106 《素問·厥論》所說「脾主為胃行其津液者也」的含義是:【①脾能將水谷化為精微;②脾能轉輸水谷精微;③脾氣散精,上歸於肺】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素問·生氣通天論》說:「陽氣者,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於上,使人薄厥。」肝的升發太過,則氣的升發就顯現過亢,氣的下降就不及,從而形成肝氣上逆的病理變化,氣升太過,則血隨氣逆,而導致吐血、咯血等血從上溢的病理變化,甚則可以導致猝然昏不知人,稱為「氣厥」。

2004-9/1996-7 「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於上」的病機是:【血隨氣逆】

2001-8 產生「薄厥」的病因,多是:【大怒】

《素問·靈蘭秘典論》說:「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

《素問·六節藏象論》說:「肝者,罷極之本,魂之居也」。

《靈樞·大惑論》說:「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精之窠為眼,骨之精為瞳子,筋之精為黑眼,血之精為絡,其窠氣之精為白眼,肌肉之精為約束;裹擷筋骨血氣之精而與脈並為系,上屬於腦,後出於項中。」後世在此基礎上發展了「五輪」學說,為眼科疾病的辨證論治奠定了理論基礎。

2007-7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其中肝之精氣上注於:【黑眼】

腎的主要生理功能

《素問·上古天真論》記述了腎氣由未盛到逐漸充盛,由充盛到逐漸衰少繼而耗竭的演變過程:「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四七,筋骨堅,髮長極,身體盛壯。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發始白。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丈夫八歲,腎氣實,髮長齒更。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四八,筋骨隆盛,肌肉壯滿。五八,腎氣衰,發墮齒槁。六八,陽氣衰竭於上,面焦,髮鬢頒白。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藏衰,形體皆極。八八,則齒髮去。」

1995-5 《素問·上古天真論》所說:「丈夫五八」在生理上的表現是:【腎氣衰,發墮齒槁】

1992-4 《素問·上古天真論》中關於「丈夫七八」在生理上的表現是:【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

《素問·水熱穴論》說:「腎者,胃之關也,關門不利,故聚水而從其類也。上下溢於皮膚,故為跗腫。跗腫者,聚水而生病也。」尿液的生成和排泄,與腎中精氣的蒸騰氣化直接相關。如果腎中精氣的蒸騰氣化失常,則既可引起關門不利,小便代謝障礙而發生尿少、水腫等病理現象,同時又可引起氣不化水,而發生小便清長、尿量大量增多等病理現象。

2003-6 《內經》所謂「腎者,胃之關也」,主要是指:【腎氣的蒸化作用】

1995-4 「腎者,胃之關也」主要針對:【腎主宰水液代謝的作用】

2003-71 《醫貫》的命門論點是:【「七節之旁,中有小心」說】

2003-72 《景嶽全書》的命門論點是:【命門為「水火之宅」說】

1998-73/1991-73 《難經》關於命門的論點是:【左腎右命門說】

1998-74/1991-74 《內經》關於命門的論點是:【「命門者,目也」說】

清·林珮琴《類證治裁·喘症》說:「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肺主出氣,腎主納氣。陰陽相交,呼吸乃和。若出納升降失常,斯喘作焉」。因此,無論是腎氣虛衰,攝納無權,氣浮於上,還是肺氣久虛,久病及腎,均可導致腎氣的納氣功能失常。腎的納氣功能,實際上就是腎的閉藏作用在呼吸運動中的具體表現。

2002-7 「腎為氣之根」主要指:【腎主納氣,以維持呼吸深沉】

《素問·靈蘭秘典論》說:「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

三焦的生理功能

三焦是氣的升降出入的通道,又是氣化的場所,故有主持諸氣,總司全身氣機和氣化的功能。元氣,通過三焦而充沛於全身,《難經·三十八難》說三焦「有原氣之別焉,主持諸氣」;《難經·六十六難》也說:「三焦者,原氣之別使也,主通行三氣,經歷五臟六腑」(這裡所說的「三氣」,是指宗氣、營氣和衛氣)。但是為原氣之別使不是三焦的功能。

2005-108/2001-122 三焦主持諸氣的生理功能,其確切內涵是:【①為升降出入之通道;②為氣化的場所;③主通行三氣,經歷五臟六腑】

《靈樞·本輸》說:「三焦者,中瀆之府也,水道出焉,屬膀胱,是孤之府也。」明·張介賓等醫家將其附會為分布於胸腹腔的包容五臟六腑的一個「大府」,並因其大而稱之為「孤府」。《素問·脈要精微論》說:「脈者,血之府也」,「頭者,精明之府也」。《靈樞·本輸》說:「膽者,中精之府。」《本草綱目》說:「腦為元神之府。」

1992-73/1998-75三焦為:【孤府】

1992-74/1998-76脈為:【血之府】

寒邪的性質及致病特點

《素問·舉痛論》說:「寒氣入經……,泣而不行,客於脈外則血少,客於脈內則氣不通,故猝然而痛。」

2003-112 《內經》認為,寒邪入經,其性凝滯,則:【客於脈外則血少,客於脈內則氣不通】

七情內傷的基本概念及致病特點

《素問·舉痛論》說:「……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

《靈樞·本神》說:「喜樂者,神憚散而不藏。」

《素問·舉痛論》說:「驚則心無所依,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悲則心系急,肺布葉舉,而上焦不通,營衛不散,熱氣在中,故氣消矣。思則心有所存,神有所歸,正氣留而不行,故氣結矣。」

2010-11/2006-12 導致「心無所依,神無所歸,慮無所定」的病機(情志因素)是:【驚(則氣亂)】

2007-12《素問·舉痛論》所說,導致「心系急,肺布葉舉,而上焦不通,營衛不散,熱氣在中」得食:【悲則氣消】

《素問·生氣通天論》說:「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於上,使人薄厥。」

飲食不節的致病特點及病理表現

《素問·五藏生成》說:「多食鹹,則脈凝泣而變色;多食苦,則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則肉胝皺而唇揭;多食甘,則骨痛而發落。」即指五味偏嗜,臟氣偏盛,導致「傷己所勝」的病理變化。

2006-13 引起「肉胝皺而唇揭」病證的飲食偏嗜是:【多食酸】

2002-10 《素問·五藏生成》說「多食鹹」則:【脈凝泣而色變】

2001-9《素問·五藏生成》說「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

1994-12《素問·五藏生成》說「多食甘」則:【骨痛而發落】

1991-7《素問·五藏生成》說「多食酸」則:【肉胝皺而唇揭】

《素問·生氣通天論》說:「味過於酸,肝氣以津,脾氣乃絕;味過於鹹,大骨氣勞,短肌,心氣抑;味過於甘,心氣喘滿,色黑,腎氣不衡;味過於苦,脾氣不濡,胃氣乃厚;味過於辛,筋脈沮弛,精神乃央。」

2007-13 導致「心氣喘滿,色黑,腎氣不衡」的因素是:【味過於甘】

2005-110《素問·生氣通天論》說「味過於苦」則:【脾氣不濡,胃氣乃厚】

2003-12 《內經》所說「味過於辛」則:【筋脈沮弛,精神乃央】

2000-10 「味過於酸」,則:【肝氣以津,脾氣乃絕】

1999-11

1992-13/1998-10《素問·生氣通天論》所說:「味過於甘」則:【心氣喘滿,色黑,腎氣不衡】

邪正盛衰與疾病的虛實變化

實的病機:邪氣盛則實;虛的病機:精氣奪則虛。

真虛假實:至虛有盛候;真實假虛:大實有羸狀。

風氣內動的概念、形成原因

《臨證指南》指出:「內風乃身中陽氣之變動。」體內陽氣變動有多種原因,主要有肝陽化風、熱極生風、陰虛風動、血虛生風等。

2007-154/2000-11/1998-11/1997-12/1991-8 《臨證指南醫案》指出「內風」的機理均屬於:【體內陽氣之變動】

經絡氣血偏盛偏衰的概念及病理表現

《靈樞·經脈》在論述足陽明胃經的經氣虛實時所說:「氣盛則身以前皆熱,其有餘於胃,則消谷善飢,溺色黃。氣不足,則身以前皆寒慄,胃中寒則脹滿。」又說:「足陽明之別……實則狂癲,虛則足不收,脛枯。」

2009-126《靈樞·經脈》記載,經氣「有餘於胃」的臨床表現是:【①消谷善飢;②溺色黃】

2004-8《靈樞·經脈》所載「實則狂癲,虛則足不收,脛枯」,此為何經之別的病變:【足陽明胃經】

2002-11《靈樞·經脈》說何經「氣不足,則身以前皆寒慄」:【足陽明胃經】

2001-12/1997-9/1991-9 「氣盛則身以前皆熱」是哪一經的表現:【足陽明胃經】

經絡氣血衰竭的概念及病理表現

《素問·診要經終論》說:「太陽之脈,其終也戴眼反折瘛瘲,其色白,絕汗乃出,出則死矣。少陽終者,耳聾百節皆縱,目睘絕系,絕系一日半死,其死也色先青白,乃死矣。陽明終者,口木動作,善驚妄言,色黃,其上下經盛,不仁,則終矣。少陰終者,面黑齒長而垢,腹脹閉,上下不通而終矣。太陰終者,腹脹閉不得息,善噫善嘔,嘔則逆,逆則面赤,不逆則上下不通,不通則面黑皮毛焦而終矣。厥陰終者,中熱嗌乾,善溺心煩,甚則舌卷卵上縮而終矣。此十二經之所敗也。」

2005-12 臨證所見「面黑齒長而垢,腹脹閉,上下不通,」其病機是:【少陰之脈終結】

2002-12《素問·診要經終論》載,臨床見「戴眼,反折,瘛瘲,其色白,絕汗乃出」,為何經氣血衰竭:【太陽之脈】

1998-77/1994-76足少陽之脈終絕,可見:【耳聾,百節皆縱,目睘絕系】

1998-78/1994-75太陰之脈終覺,可見:【腹脹閉,不得息,善噫,善嘔】

臟腑病機的概念

《素問·至真要大論》病機十九條,即「諸風掉眩,皆屬於肝;諸寒收引,皆屬於腎;諸氣噴鬱,皆屬於肺;諸濕腫滿,皆屬於脾;諸痛癢瘡,皆屬於心。」

既病防變

根據疾病傳變規律,先安未受邪之地。《難經·七十七難》說:「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者,何謂也?然:所謂治未病者,見肝之病,則知肝當傳之於脾,故先實其脾氣,無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中工者,見肝之病,不曉相傳,但一心治肝,故曰治已病也。」

1999-76 「先安未受邪之地」屬於:【治未病】

1992-78見肝之病,當先實脾,屬於:【既病防變】

補其偏衰的基本方法及其適應範圍

唐·王冰所謂「諸寒之而熱者,取之陰,應壯水之主,以製陽光」,《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稱之為「陽病治陰」;「諸熱之而寒者,取之陽,應益火之源,以消陰翳」,稱之為「陰病治陽」。

2010-14陰病治陽的具體應用是:【諸熱之而寒者,應益火之源】

2009-13/2000-14/1998-14/1997-13「諸寒之而熱者,取之陰」是指:【陽病治陰】

2006-110 陰陽偏衰的治療原則是:【①壯水之主,以製陽光;②益火之源,以消陰翳;③陰中求陽,陽中求陰;④虛則補之】

1999-13 「諸熱之而寒者,取之陽」是指:【陰病治陽】

1994-13 「應壯水之主,以製陽光」主要是指:【以滋陰製陽而調整陰陽】

《景嶽全書·新方八略》中說:「此又陰陽相濟之妙用也。故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善補陰者必於陽中求陰,則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

2002-3《景嶽全書·新方八略》所說:「則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的治療法則,是指:【陽中求陰,陰氣得復】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說:「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滿者,瀉之於內;其有邪者,漬形以為汗;其在皮者,汗而發之;其懍悍者,按而收之;其實者,散而瀉之。審其陰陽,以別柔剛,陽病治陰,陰病治陽,定其血氣,各守其鄉。」

2009-14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指出調整陰陽的具體應用,「其高者」的治法是:【因而越之】

2007-156《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指出調整陰陽的具體應用,「其有邪者」應:【漬形以為汗】

因時製宜的含義及其運用

《素問·六元正紀大論》:「用寒遠寒,用涼遠涼,用溫遠溫,用熱遠熱。食宜同法。」

2008-2治療暑季感冒常配伍芳香化濁葯,體現的治則是:【因時製宜】

1999-75 「用溫遠溫、用寒遠寒」屬於:【因時製宜】

1993-10 「用寒遠寒」是指:【氣候寒冷慎用寒葯】

1992-77 「用熱遠熱、用涼遠涼」屬於:【因時製宜】

因地製宜的含義及其運用

《素問·五常政大論》說:「地有高下,氣有溫涼,高者氣寒,下者氣熱。」

《素問·五常政大論》說:「西北之氣,散而寒之,東南之氣,收而溫之。所謂同病異治也。」

《素問·異法方宜論》說:「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岐伯對曰:地勢使然也。」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