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抗癌藥調查:納入醫保藥價降幅明顯 多項新藥進入臨床

  抗癌藥調查: 納入醫保抗癌藥降幅明顯 多項新型原研藥進入臨床實驗

  21世紀經濟報導 陳紅霞,姚煜嵐 武漢報導

  零加成及零關稅政策的實施,使得進入醫保目錄的抗癌藥降價明顯,未進入的則幾乎沒有降價。此外,各種治療方法層出不窮。

  自今年5月抗癌藥“零關稅”政策落地生效後,因癌症牽系千家萬戶的生命健康,抗癌藥價格及進口藥引入等問題再次引發關注。

  近日,國內首個PD-1免疫治療藥物“O藥”正式在50多個城市開售,藥企公布的國內建議零售價為:40mg/4ml(小瓶)4591元、100mg/10ml(大瓶)9260元,相比此前從國外代購原版單支費用高達2萬元,國內藥價下降近一半。

  O藥是對PD-1免疫抑製劑Opdivo(歐狄沃)的簡稱,藥品名納武利尤單抗。它是一種作用於人程式性死亡受體-1(PD-1)的阻斷抗體,通過重新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細胞來殺死腫瘤,是一種全新的抗腫瘤藥物。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6月15日批準歐狄沃進口注冊申請,從提交上市申請到獲批上市僅用了7個月。隨後的7月20日,曾因治好美國前總統卡特的黑色素瘤而聞名的另一種免疫治療藥物K藥(可瑞達)進口注冊申請也被批準。

  此外,預計本月底國家醫保局將完成18種抗癌藥的醫保談判,其中包括16個進口藥和2個國產創新藥,自此患者可陸續買到因為關稅調整而降價的抗癌藥。

  “零關稅落地疊加抗癌創新藥審評審批提速,一方面將傳導到醫院等終端,使更多藥物引入國內,進一步納入醫保目錄;另一方面也使得此前較為昂貴的抗癌藥能被更多患者使用,市場的潛力被挖掘將激發原研藥企的研發信心。”某省腫瘤醫院藥劑科張群教授(化名)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

  納入醫保藥物降幅明顯

  相較於零關稅政策對抗癌藥價格的影響,早一步實施的藥品零加成改革使包括抗癌藥在內的大多數藥價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多位醫院專家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醫院基本所有的藥品價格都在下調,程度不同,多的到30%,個別甚至到50%。

  “自降稅政策發布後,除進入醫保目錄的抗癌藥外,抗癌藥藥價變化並不明顯。”9月2日,知名經濟學者、財經評論家郭凡禮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5月1日前,國內市場中已經庫存了一定量的進口抗癌藥品,這部分藥品並沒有受到降稅政策的影響,相較之下,去年進入醫保目錄的抗癌藥藥價出現了大幅下降。

  郭凡禮舉例稱,“對乳腺癌治療的赫賽汀降價明顯,曾經一支赫賽汀價格高達2.2萬元,一個療程下來大概花費33萬元。而在進入醫保之後,一支赫賽汀的價格是7600元,每個療程支付費用約3.5萬元。被譽為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最好選擇’的易瑞沙降價幅度也很高,在進醫保前,使用易瑞沙治療每個月的治療費用需要1.5萬元,進入醫保後治療費用降為7074元,按照乙類目錄50%-80%的報銷比例推算,病患每月只需支付1415-3537元。而在部分地區貝伐珠單抗等臨床使用的主要進口抗癌藥價格未下降。”

  北京康愛生物投資總監李君陽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抗癌藥品價格下降,受零關稅政策影響有限,目前主要還是受醫藥分家影響。零關稅政策有配額,還要看落地和執行,最終的受益範圍及影響程度有待觀望。”

  在李君陽看來,零關稅政策目前對於癌症治療的臨床手段影響並不大。“因為現在醫生多為專科醫生,不是全科醫生。例如腫瘤,往往是多學科聯合治療。加上二甲或者小醫院,醫生能力有限,這個更看重醫生的臨床經驗。”

  張群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腫瘤治療靠預防,零關稅政策降低了藥價,但是腫瘤治療還是很昂貴的,我們在治療的同時,也需要在預防上多下功夫。很多藥物都是存在副作用,對人體皮膚、黏膜造成損害,甚至是內髒損傷。療效也是有限的,例如可以延長生命幾個月,對於國內需求,這個時間太短。”

  抑製劑免疫療法革命

  在上述以O藥及K藥為代表的PD-1/PD-L1免疫抑製劑領域,除了加大了進口藥的引進外,國產原研藥也在奮起直追。

  據郭凡禮介紹,中國製藥公司在PD-1/PD-L1產品研發試驗的進程正在加強,6款藥物處於I期試驗,3款藥物即將進入臨床試驗階段,還有9款藥物正在新藥研發階段。

  PD-1/PD-L1是近幾年在抗癌領域興起的免疫療法中所調節的其中一個靶點,通過調節CTLA4、PD1/PDL1、4-1BB、OX40、CD27等免疫檢查點可以激活T細胞免疫應答。除此之外,大量的分子靶向藥物進入臨床研究、走上市場,針對受體酪氨酸激酶靶點如Bcr-Abl、VEGF/VEGFRs、ALk已有多個藥物上市,涉及細胞周期調控的靶點如Aurora激酶、CDK、ChK也有不少新藥在研,其中CDK4/6抑製劑已經有三個分子推進到後期開發。

  根據最新的臨床情況,目前已經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的抑製劑抗體基本上覆蓋了不同癌變器官的多個靶點。

  對於肺癌,被稱為“國產版9291”的第三代EGFR抑製劑艾氟替尼對易瑞沙、特羅凱、凱美納耐藥後T790M突變的肺癌患者療效優越,目前正在進行臨床招募;對於存在SKY特定突變的淋巴瘤患者,也已有對應靶點的藥物進入臨床,用於治療複發或難以治愈的成熟B細胞腫瘤;作為廣譜抗癌藥,PD-1/PD-L1抑製劑則對食管癌、胃癌、肝癌等均具有優越的療效,除了K藥及O藥外,包括嘉和生物研發的PD-L1在內的多項抑製劑抗體均進入了臨床招募,患者可根據入組條件,選擇不同的PD-1抑製劑實驗組進行免疫治療。

  “PD-1/PD-L1目前技術較為成熟,獲得歐美認可。可能更改肺癌治療理念,取代傳統放化療,使臨床手段更加豐富、充實。但是藥物治療只是腫瘤治療的一部分,傳統治療手段也不能摒棄。例如腫瘤早期,可能只需要局部治療的時候,就可以手術、放化療,而不需要那些藥物。”對於新興診療手段對癌症臨床治療的促進,張群如是說。

  診療手段百花齊放

  除PD-1/PD-L1免疫抑製劑外,目前對癌症治療的手段還有CAR-T、腫瘤囊泡以及DC-CIK療法等。

  以CAR-T為例,諾華公司的Kymriah和吉利德公司的Yescarta,都獲得了歐盟委員會的批準,成為歐盟首批通過的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療法,這也是全球為數不多的兩個CAR-T產品。國內方面,2018年3月我國首個CAR-T療法臨床申請獲批,同時也有安科生物恆瑞醫藥銀河生物複星醫藥等相關公司申報CAR-T細胞治療臨床,其發展有望進入快車道。

  “從原理上來講,CAR-T和免疫檢查點抑製劑均屬於免疫療法,前者是把腫瘤細胞的特徵傳遞給免疫細胞,讓免疫系統識別、殺傷它們,後者則是阻止腫瘤細胞破壞免疫系統,解除它們的抑製功能。”張群介紹道。

  郭凡禮進一步解釋稱:“中國的CAR-T臨床研究數量已然與美國並駕齊驅,成為世界第一梯隊,多家企業著手研究CAR-T,有大量臨床試驗成功案例,但目前還沒有一款CAR-T藥物正式上市。腫瘤囊泡介導化療技術已完成基礎研究部分,正在進行臨床試驗。而DC-CIK細胞免疫療法這一技術的臨床應用在國外基本沒有開展起來,我國也尚無嚴謹的臨床研究來支撐。”

  2013年,因發現囊泡轉運機制,詹姆士·羅斯曼、蘭迪·謝克曼和托馬斯·聚德霍夫3位科學家被授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腫瘤囊泡介導化療技術囊泡運轉機制的細分領域被湖北新三板公司盛齊安應用到治療癌性胸水:以腫瘤細胞來源的囊泡為載體,包裹化療藥物,靶向殺滅腫瘤細胞,並調節患者免疫微環境,恢復胸腔與血管間的液態循環。

  今年5月2日,盛齊安宣布由其主導的“載藥囊泡胸腔灌注聯合全身治療方案治療乳腺癌、肺癌、卵巢癌惡性胸腔積液的隨機、對照臨床研究”收到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出具的臨床試驗批件,將開始臨床研究。

  而因魏則西事件聞名的DC—CIK療法,則僅是早期免疫療法的一種,因為臨床試驗的效果不夠好,在國外並沒有大規模推廣。

  對於以這些新興診療手段為依托的腫瘤原研藥上市還存在哪些阻礙,郭凡禮稱:“我國從事癌症原研藥研發的企業雖然有一批自主研發的創新藥通過“綠色通道”上市或進入優先審評審批程式,但仍舊面臨著現行醫保準入、價格形成機制、招投標機制和醫保報銷體系等市場準入不配套的窘境。”

責任編輯:孫劍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