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央結算監事長白偉群:促高品質發展 迎接債市新時代

  來源:債券雜誌  

  促進發展高品質 迎接債市新時代

  今年適逢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債券市場成績斐然,已成為金融市場的核心構成、直接融資的主要管道、對外開放的關鍵門戶,作用日益顯著;目前債市存量超過70兆元,在全球坐三望二,影響日益擴大。中國經濟正在轉入高品質發展的新時代,推動債券市場高品質發展,既是時代的迫切要求,也是市場內生的需要。在此我與大家分享幾點體會。

  創新發展,服務實體經濟轉型更新

  這是金融的立業之本。始終不渝為實體經濟服務的債券市場,始終把創新發展擺在第一位的債券市場,才可能是高品質發展的債券市場,為此要推動債市供給變革,突破重點薄弱環節,為經濟發展注入增長動能。

  一是多管齊下推動資產證券化市場發展。當前,中國資產證券化市場發展迅速,但還存在不少製約因素。隨著監管加強,更多表外融資轉移到表內,不管是為了增強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還是分散化解金融風險,都需要進一步打通資產證券化的發展瓶頸。

  為此,可從合規、標準、透明、便利等四個維度提升資產證券化的發展品質。在合規化方面,一方面要積極拓展證券化領域,另一方面更要嚴守風險底線,體現破產隔離要求,明確證券化資產和結構的合格類型,避免泥沙俱下,泛證券化;在標準化方面,可從入庫資產類型、期限、收益分配、資訊披露等多方面,推動產品標準化,規範市場準入,我們看到很多產品創新既沒有產品規格,也沒有創新規範,可能只是在借鑒各國各個階段的基本要素,比如僅債券計息一項就有多重標準,很不方便發行人、投資人,對市場定價,一二級市場流動性產生障礙;在透明化方面,鼓勵資產支持證券發起機構向投資人、第三方估值機構公開披露底層資產資訊,便利風險定價,提高透明度,也就提高了流動性;此外在便利化方面,借鑒國外抵押貸款電子登記系統(MERS)的經驗,結合中國實際,可由國家金融基礎設施為證券化目的建立集中抵押權登記機制,對抵押權歸屬及轉讓進行登記,從而真正實現證券化中的抵押權變更,符合物權法要求、降低法律風險,也能簡化程式、降低操作成本。

  二是創造條件支持高收益債券發展,或者說較低評級信用債券市場發展。債券市場要有普惠服務,但現在較低評級信用債券的發行都很困難,甚至影響了債券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本身也積聚了很多風險。目前主力金融機構往往面臨硬性規定,只能投資評級AA+以上的債券,將較低評級信用債券排除在外。這樣,一方面發行評級難免虛高,另一方面對評級稍低的發行體或者運營品質稍有下降的發行體產生擠出效應,遇到評級調整,還有可能引發拋售潮,影響市場穩定。今年大家對信用事件十分關注,評級調整比較頻繁,中債估值每天發布市場隱含評級,相對非常及時和客觀,因為它是按照市場價格變動來計算的,從今年來看在評級下調前平均100天中債隱含評級就會有顯著調整,具有一定預警作用,希望大家予以關注。

  債券投資是市場根據風險收益平衡做出的決策,但市場決策有時也會扭曲、過度,需要矯正。我們呼籲主管部門及市場主力機構,能夠對較低評級信用債券的投資起到一定推動作用。建議對於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自營業務和公募資管產品,設定投資組合的評級要求,放寬對單隻債券的評級要求。當然配套的資產違約處置和企業重組效率也要跟上。這方面我們也期待上海金融專業法庭能夠起到一些突破和發展。

  三是花大力氣推動綠色債券發展。中國目前是國際上存量最大的綠色債券市場,也是發行體類型最豐富的綠債市場。但與其他債券相比,發行綠色債券需進行綠色認證或評估,增大了發行綜合成本,影響市場的持續擴大。

  為調動發債企業的積極性,建議設定普適性、常態化的環境披露要求,所有公開發行債券的機構是否都要強製披露環境評估,以夯實綠色發展的微觀基礎。當然,披露要求也要由易到難,有一個逐步適應、提高的過程。

  提升效率,加快基礎設施統籌整合

  效率與安全是市場發展的永恆主題。債券市場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以改革推動效率、安全提升的歷史。現在看,我們債市規模、品種、投資者群體的發展勢頭都不錯,和國際資本市場相比也不差,但是基礎設施分割特別是中央託管機構碎片化,是明顯的短板,甚至可能成為中國債券市場開放和發展的阿喀琉斯之踵。

  國際上中央託管機構整合發展的脈絡十分清晰。上世紀80年代末期開始,統一中央託管逐步成為國際標準。到本世紀初發達國家就完成了統一中央託管的歷史任務。美國除在支付系統內保留國債簿記之外,將其余7個託管機構的職能並入全美託管公司;日本的路徑與美國非常相似;加拿大組建單一中央託管機構,合並各地分散的託管結算職能;法、德一開始就設立單一中央託管機構;英國把3家機構合成一個中央託管機構;意大利則是二合一。金融危機後,發展中大國也加快整合趨勢,俄羅斯將7個託管機構匯成兩個,最終通過立法於2013年設立單一中央託管機構;最近,巴西中央託管機構也通過組建金融基礎設施集團來整合,扭轉了分散分割的局面。現在來看,全球100多個國家中,有3家以上的中央託管機構就只有中國和印度,實為罕見。中央精神要統籌金融基礎設施,我理解統籌的核心關注是要遵循市場規律,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而不僅僅是考慮監管分工。整合中央託管體系,應當是一個關鍵。

  中央託管機構是改革開放的產物,也是今後深化改革開放的重要載體。中央託管體系的建設水準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一國資本市場的競爭力。各國都將推動中央託管體系等基礎設施整合作為戰略大事來抓。中國債市不但需要量的增長,更需要提質增效。當前,面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外部環境複雜、金融擴大開放等新情況,更應重視金融基礎設施。其中,中央託管體系應作為金融領域的國之重器。

  為此,我們呼籲加快金融基礎設施統籌和整合,推動債市統一託管,這樣有利於形成統一的債券市場,打破市場分割的技術堡壘,提高價格發現效率,降低市場運行成本,提升監管有效性,便利境外投資者直接入市,推動市場開放。

  完善服務,支撐債市高效有序開放

  近年來,中國債市的一個突出亮點就是開放。得益於中國經濟穩中向好、巨集觀政策審慎適度、人民幣匯率和利差基本穩定等因素,境外投資者加快了進入中國債市的步伐。截至今年上半年,境外投資者持有境內人民幣債券超過1.5兆元,其中境外持有中國國債佔國債存量的比例超過了7%。

  順應債市開放的大趨勢,在主管部門的指導下,中央結算公司積極為開放提供基礎支持服務。一是為境外機構提供豐富的市場和業務資訊。在全球主要金融中心巡回舉辦中國債市宣介、境外投資者年會,參加各種國際展會,豐富英文債券資訊網內容,加強服務資訊英文化,向200多家國際機構推廣了中債價格指標體系。二是強化系統操作便利。專門為境外機構開發了全英文網上客戶端,延長結算周期,配合大額支付系統延時服務改造,接入SWIFT國際網絡。三是便利人民幣資產的跨境使用。目前中債擔保品中心管理著14兆元擔保品,是全球最大的債券擔保品管理中心,我們也在力推債券擔保品跨境使用,與中行、工行已經有了成功的合作案例。四是研發配套制度建設。配合主管部門開展稅收服務研究,參與為境外機構代扣代繳的方案設計。開發完成“債券通”安全高效的DVP機制,研究倡議為境外機構開放在岸的風險對衝工具。五是持續研究跨境互聯。與國際金融基礎設施對接,發揮主場優勢,與境內外中介合作,分享人民幣債市崛起的紅利。

  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育和積累,中央結算公司服務境外投資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6年央行3號文是中國債市對外開放的裡程碑,擴大了對全球投資者的開放準入。可以說從2016年開始,中國債券市場實現了“全球通”,在這種直接入市的模式下,截至目前,已經有688家境外機構在中央結算公司開戶,持有的債券超過1.3兆元,不管是機構數,還是持債數,都已經超過境外投資者進入中國債市的90%。2017年,在主管部門指導下,中央結算公司積極服務境外機構通過香港“債券通”進入中國債券市場,目前在中央結算公司開戶,通過香港“債券通”間接入市的境外機構是131家,持有債券約500億元。“全球通”模式下,直接進入中國債券市場的境外機構多數為經驗豐富、合規嚴格的大中型國際投資者,包括境外央行、主權基金、國際組織以及大型商業類機構投資者等,戶均持債超過200億元;通過香港“債券通”間接入市的境外機構平均單個持債大約4億元,以中小投資者為主。

  為進一步承接國家金融戰略,結算公司設立上海總部,集聚了債券跨境發行中心、債券跨境結算中心、中債擔保品業務中心、中債金融估值中心、上海數據中心等五大功能平台,進一步完善了上海金融市場體系,服務全球人民幣債券市場。

  總之,不管外部風雲如何變幻,我們要堅持做符合市場規律的事,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做到位,要繼續夯實債市基礎、實現市場效率安全綜合提升,實現債市高質發展,這才是推動改革、推動開放、應對國際金融治理新格局的正確舉措。

責任編輯:吳化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